《蒋经国日记》:孝严、孝慈是亡友王继春的儿子,误传为我所出?

啵啵乐乐 2025-04-21 10:09:30

2020年2月3号,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胡佛档案馆对外开放了蒋经国的私人日记副本,让全球的读者都能看到。

现在,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有历史学家提前预约后才能查看和核实资料,任何人都有机会接触。

从青石档案馆带着日记出来,结果不但没揭开那些被烟雾笼罩的历史谜团,反而给它们又披上了一层不能公开的神秘外衣。

大家最常聊起的,肯定是蒋孝严和蒋孝慈的出生背景这事儿了。

【“太子”也风流】

1939年冬天特别冷,江西赣南那边下起了冷冷的雨,而北方呢,抗日的战火正熊熊燃烧,覆盖了整个中国大地,跟那儿的雨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自打京城被占、武汉丢掉、南昌也落入敌手后,好多满腔热血的年轻人都逃难到了赣州城里头。

看到家园被摧残得不成样子,亲人朋友惨遭杀害,他们脑海中浮现出顾炎武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国家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于是,他们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征程。

章亚若是江西一个县长家的姑娘,她以前在南昌葆灵女子中学念过书。不过,因为家里人的安排,章亚若没读完书就退了学,15岁那年就嫁给了唐英刚。

唐英刚和章亚若其实沾亲带故,他是章亚若二姑母章金秀那唯一的女儿陶瑞庆的堂哥。要是没关系,他们也不会在那么年轻的时候,也就是豆蔻年华时就结为夫妻。

结婚后,他俩还是整天如胶似漆,跟度蜜月似的,一起过了八年。这期间,他们有了两个儿子,老大叫唐远波,老二叫唐远辉。章亚若呢,也从以前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变成了稳重有韵味的少妇和妈妈。

章亚若作为人妻,性格洒脱,爱追求自在。她要么宅家里写写画画、吟诗作对,要么就跟闺蜜出去溜达。每到傍晚太阳快下山那会儿,她就会站在门口,远远地看着天边,心里头盼着在南昌高等法院工作的老公能早点回家。

不过,唐英刚就像个闷罐子,不懂得怎么哄老婆开心,也不会搞点浪漫花样。他平时话就少,跟老婆待在一块儿,也是没啥交流。

时间一长,章亚若和唐英刚之间,慢慢就有了隔阂。章亚若心里头老是不痛快,抱怨不断;唐英刚呢,心里也憋着一股闷气,不怎么高兴。

有一天,章亚若实在忍不下去了,决定写封信给唐英刚。信里这样写道:“咱俩已经冷淡三年了,看来我做妻子是不太行,但我也没法改。我想了想,咱俩这样互相拖着也不是个事儿,不如各奔东西吧。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没有我,你肯定能过得更好。”

信尾署名是“你那不争气的妻子:懋李”,唐英刚细细读完章亚若的告别信后,这个平时爱较真的人居然选择了吞金结束生命,离世时还穿着他们结婚时的那套衣服。

那时候,章亚若才23岁而已。

到了1939年那会儿,章亚若已经到了赣州,她在赣南行政区的抗日动员委员会里,干的是文书的活儿。

在赣州这个地方,章亚若邂逅了一位让她心动不已的男子,他正是蒋介石的亲生儿子蒋经国。

蒋经国一到赣州,心里就盘算着要大干一场,于是搞了个“新赣南建设”的行动。

章亚若在做文书工作时,经常参加政府搞的活动,碰到了蒋经国好多次。

蒋经国举止优雅,给章亚若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记,说不定也是因为他手中的权力让章亚若着迷。

蒋经国虽然是“太子”,但在推动“建设新赣南”时,他一点都不偏心,也不滥用权力。

他对那些地方上的大户人家、有权有势的官员去逛窑子、抽大烟、沉迷赌博的行为,采取了严厉措施,绝不手软。

就拿江西省吉泰警备司令赖伟英和专员公署军事科的科长杨万昌来说,他们的夫人居然胆大包天,不顾规矩,常常跑去赌坊玩。蒋经国知道了这事,立马给了她们惩罚,让她们在赣州公园新立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规规矩矩地跪了三整天。

在章亚若眼里,蒋经国绝对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每次碰面,章亚若都会温柔地轻声细语,喊他一声“专员”。

章亚若确实挺有一套,她每次去上班,都会挑件最流行、最有女人味的阴丹士林布做的旗袍来穿。

经过几番交往,蒋经国渐渐放下了防备,于是把章亚若提升为自己的贴身秘书。

出门的时候,我总是会带上章亚若,就这样,一场办公室里的恋爱静悄悄地拉开了序幕。

【生下孪子】

都说英雄总被美女迷,更别提章亚若那般有本事,聪明又能干,还特别懂人心。蒋经国对她那是真心实意,压根儿就不在乎章亚若以前结过婚,还过得不好这事儿。

翻看蒋经国1941年的日记,那年春天,只要碰上不用上班的星期天,他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没个着落,特别烦躁。因为没法见到章,他感到心里头那叫一个难受,简直跟要命似的。

蒋经国也曾说过:“我对章亚若的爱,是真心实意的,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

但因为我已经和苏联的蒋方良是公认的夫妻了,所以对章亚若有很多亏欠。我没法公开承认和她的关系,也不能正式给她一个名分。

这些事情,让蒋经国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他选择把心里的苦楚都写出来。1941年6月13日,他拿起钢笔,在日记本上写道:“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理解我的难处呢?”

从章亚若的朋友那儿听来,她心里头是铁了心要跟蒋经国在一起的。虽然她以前讲过:“咱俩是不可能的”,但在那个“青干班”第一期快要收尾的深夜里,她还是跟蒋经国有了亲密的关系。

后来,他们俩为了避人耳目,就开始用“慧风”(蒋经国的笔名)和“慧云”(章亚若的笔名)来互相称呼对方。

这段秘密恋情,对蒋经国来说,真是印象深刻。但没过多久,一件不知是祸是福的事情就冒了出来——章亚若发现自己有了身孕。

听到这个消息后,蒋经国脸上一点都没笑,他立马派人把章亚若送到桂林去,让她在那儿准备生孩子。

现在,婚外情这事儿已经捂不住了,蒋经国心里琢磨着要不要跟老婆蒋方良坦白一切,同时也在深思,这七年的婚姻是不是该画上句点了。

他在日记里头,记下了那时候的心情:“本来打算跟方良聊聊这一年来一直憋着没说的事儿,可一张嘴,俩人火气就上来了,到底谁对谁错,也弄不清楚。以后吧,可能表面上我和方良还能过得去,但心里头肯定不痛快……”。

讲真,蒋经国这人真够渣的,他自个儿先在外面乱搞,对老婆不专一,结果还倒打一耙,把蒋方良说成是个脾气大、爱吃醋的坏女人。这事儿,跟他老爸当年对待陈洁如那一套,简直一模一样。

明年3月份,广西桂林的春天会来得特别早。大家都说桂林的山水最美,那会儿,桂林的山野里草会疯长,鸟儿也会到处飞,花儿都开始冒芽了。

章亚若生了对双胞胎孩子,给他们起了大名孝严和小名丽儿给老大,大名孝慈和小名狮儿给老二。

过了五天,蒋经国在江西南部收到了消息,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真是没法说。他在日记里头简简单单写了四个字:“高兴坏了”。

过了半个月,蒋经国以去重庆出差的名义,路过桂林时顺便看望了章亚若和她的一对双胞胎孩子。

哎,说来也惨,特别是对那对双胞胎来说,章亚若在1943年夏天突然得了急病去世了。她到底是怎么没的,到现在也没个准儿,成了一件没解开的事儿。

有人琢磨着,这事儿背后可能是蒋介石在出手,帮儿子扫清了障碍。还有说法是,章亚若是被蒋经国身边那些急于保护主子、有情报背景的手下给做掉的。更有人大胆猜测,真凶说不定就是蒋经国自己,他怕章亚若给自己惹上政治麻烦。

最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要是现在去找蒋经国1942年夏天到1943年夏天写的日记,按道理说,那段时间他在桂林的活动,还有章亚若八月份去世前后几十天的事情,日记里应该都有记录。但奇怪的是,这些日记现在都找不着了,就好像被人故意烧掉了一样。

老婆去世后,俩孩子就去了外公家,由外公来照顾他们。

抗战完事儿后,外公他们一家就搬到了南昌,去了一个叫弘道国民小学的地方上学,那是一所教会办的学校。在那里,外公开始接受正式的西式教育。

那时候,这对失去双亲的兄弟跟着外公章贡涛学起了写字和背古诗,并且他们还把自己的姓改成了“章”。

国民党逃到了台湾,当时只有7岁的孝严和孝慈,跟着家里人一路颠簸,最后在新竹的台湾安了家。到了这个陌生的地方,他们的日子大不如前,过得挺不容易的。

这哥俩过了快10年的苦日子。到了60年代,有权有势的蒋经国悄悄帮起了章家,他们的生活这才有了点起色。

蒋孝严同样考上了台湾的东吴大学,念的是外文专业。经过一番激烈的比拼,他在1968年成功踏入了政坛的大门。

说实话,1954年10月那会儿,蒋经国就已经晓得孝严和孝慈到了台湾,而且他还知道了他们住在哪儿。

说来也怪,蒋经国在1942年的日记本最前面,后来加上了这么一句:“我翻了翻以前的日记,发现好多本里,一年的日记被人偷偷撕掉了不少,这事儿可真够离奇的……”

然后,他写下了另一段奇特的记录,说孝严和孝慈并不是庶出,而是他去世的好朋友王继春,赣南时期上犹县的县长,和章亚若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们一群朋友相约去了郊外野餐。大家早早地就准备好了各种美食和饮料,还有人带上了吉他,打算来个即兴弹唱。到达目的地后,我们找了一片开阔的草地,铺开野餐垫,摆上了琳琅满目的食物。随着太阳慢慢升高,气氛也变得越来越热烈。有人开始放风筝,有人在草地上追逐打闹,还有人悠闲地躺在垫子上晒太阳。我带着吉他,走到大家中间,弹起了轻快的曲子,朋友们也跟着哼唱起来,歌声在草地上空飘荡。午餐时间,我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带来的美食。大家边吃边聊,笑声不断,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饭后,我们还一起玩了一些小游戏,比如真心话大冒险和接力赛跑,每个人都玩得不亦乐乎。夕阳西下,我们收拾好东西,准备返程。虽然有些不舍,但这次野餐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约定,下次还要一起出来玩,继续享受这种无忧无虑的时光。

继春这人老实厚道,过日子很简朴,是个很难得的干部。他活着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姓章的女子,两人没结婚就有了对双胞胎。当时在桂林生孩子,是我去医院给他当的担保人。结果后来有人瞎传,说这俩孩子是我的。后来那个章姓女子去世了,现在这俩孩子二十多岁了。为了怀念老朋友,我一直管着他们的生活,也希望他们能像他们爸那样忠心耿耿。

【生父疑云】

为啥蒋经国会在日记里多写一条,说不认识那俩兄弟是自己的娃呢?估摸着这和那时候台湾的政治氛围脱不了干系。

五十年代时,蒋经国已经是国民党里被看好的接班人之一。面对周围那么多内外的政治对手,他肯定不会让之前在赣南的那段婚外感情,影响到他政治上的前途和发展。

另外,蒋经国也得琢磨下老爸蒋介石对这事儿的看法,他得把和章亚若的那段过去抹掉,所以在日记中编造了假话。

稍微琢磨一下,再简单分析分析就能明白,蒋经国日记里写的那些东西根本不是真的。

首先说日记啊,最关键的就是把当天自个儿的感受写下来。要是后面还有啥补充的,那顶多就是写日记的人想掩盖点啥真实情况。

蒋经国的这番举动,说实话,有点像是弄巧成拙,反而让人觉得多余,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

再说,蒋经国提到的那个人王继春,那时候在上犹县当县长呢,他和章亚若基本没啥交集,估计也就王继春来赣州办公或者汇报工作的时候,两人能见上几回。

要是说,仅仅见过几次面就能爱上对方,并且还发生了亲密关系,这事儿真的挺不合逻辑的。

蒋经国自己不担事儿,把那段情事儿往一个已经没法开口的死人身上推,这样死无对证,当然也就没法查出个结果来。

另外,你看蒋经国以前写的日记,他自己说要跟老婆蒋方良分开,要不是他和章亚若之间没啥不正当关系,他为啥会这么想呢?

当他知道章亚若生了对双胞胎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咱们来琢磨琢磨,要是章亚若真的是王继春的那个相好,蒋经国身为他的朋友,心里头会是个啥滋味呢?

最后说说各方目击者的观点,他们怎么看待这段恋情。

章亚若快生娃那会儿,广西民政厅的一把手邱昌渭,他自个儿跑到章亚若家去看望她,还客气地管她叫“二夫人”。

之后,桂林那边有些当兵的头头脑脑,也一个个地上门来了。他们中有的人干脆就不提那个“二”字,直接就把章亚若当作“太太”来看待了。

要是章亚若和蒋经国没啥特别关系,那些大官儿会对一个区区县长夫人那么客气恭敬吗?

而且,王升作为蒋经国的得力助手,经常负责照料孝严和孝慈两兄弟。

1949年,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后,王升全力支持蒋经国加强国民党军队的政治工作,他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因此成为了蒋介石父子在思想上的得力助手。

工作空当的时候,王升常常会拿些钱去资助章家,帮他们缓解生活上的难处。他还私下里跟孝严、孝慈两兄弟透露,说他们的亲生父亲是蒋经国。

根据上面的各种分析,咱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蒋孝严和蒋孝慈其实就是蒋经国的亲生儿子。但蒋经国这家伙,为了他的政治路子,硬是不让这俩孩子认自己的祖宗。

1988年1月13号,蒋经国去世后,蒋孝严和蒋孝慈的亲生父亲是谁,立马就成了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大事。

有个外国记者直接就问孝严:“你老爸是谁啊?”孝严一听,脸立马就拉下来了,说这位记者太不懂规矩了,这简直就是对他的不尊重。

但事情总会败露,出身这事儿迟早得有个了断。

1988年3月那会儿,孝严在接受台湾《远见》杂志的访问时,头一回公开说了,他就是蒋经国的亲儿子。打那以后,他就正式回了蒋家。

2000年的时候,蒋孝严带着他全家人回到了浙江溪口这个地方,去给老祖宗上了坟。

2002年12月12号,60岁的蒋孝严终于在他的身份证上,父亲那一栏写上了蒋经国的名字,这算是他正式认祖归宗的大事儿给办妥了。

【结语:】

说起来,蒋孝严有个儿子,叫蒋万安,他现在是台北市的市长呢。

现在科技很进步,要确认两个人是不是父子,做个DNA检测就搞定,几天时间就能知道结果。

但蒋方良的后人始终持反对态度,这说明直系子孙心里还是有道过不去的坎儿。

参考材料

《探究蒋经国日记对近代史的理解》 台湾历史研究新视角 2021年首刊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蒋经国的日记如何为近代史研究提供新线索。通过细致分析蒋经国的日常记录,我们能更直观地了解那个时代的风貌。文章里,研究者们从日记中挖掘出不少珍贵的历史片段,这些第一手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近代历史事件的认知。蒋经国作为关键人物,他的视角和见解在日记中得到了充分展现。通过对这些日记的解读,我们能够更贴近历史现场,感受到当时社会的脉动。此外,日记还揭示了蒋经国对于国家大事的个人看法和决策背后的思考,这对于理解他的政治生涯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不仅展示了日记作为历史资料的价值,还为近代史研究开辟了新路径。它鼓励更多学者从个人文献中探寻历史的真相,为我们更全面、深入地认识那个时代提供了可能。

5 阅读:1177
评论列表
  • 2025-04-26 13:14

    小蒋民族罪人!台湾今天的局面都是他传位给岩里政男造成的!败类一个!!!

  • 2025-04-22 12:52

    儿子像妈妈,孙子像爸爸

  • 2025-04-26 11:37

    dna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