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成语“唾面自干”,也许大家都不陌生。意思是说:别人把唾沫吐在了自己的脸上,也不要擦掉,让它自行干掉。主要是用来形容受了侮辱,要学会忍耐,不要反抗。如果没有极强的心理素质,受到如此的侮辱,是绝对不会选择容忍的。在唐朝时期,有一位文武双全的宰相叫娄师德,就能忍天下人不能忍之忍。而且唾面自干的典故,正是出自于这位宰相娄师德。
娄师德,出生于公元630年,河南原阳县人,可谓是文武双全。武能戎边保境,一生两次西征吐蕃,立下了赫赫战功;文能治国安邦,一生两度出任宰相,屯田、荐材,治国有方。
娄师德二十岁时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江都县尉。公元678年,唐高宗命李敬玄征讨吐蕃,并在河南、河北招募猛士。娄师德虽是文臣,却头戴红抹额前去应募。唐高宗大喜,让其随军出征。与吐蕃的大战在即,刘审礼率领的少量唐军前锋与吐蕃大军交战,而李敬玄因为个人恩怨不去救援,刘审礼战败,导致军心涣散。娄师德收集逃散的将士,军队又振作起来。唐高宗又命令娄师德出使吐蕃。娄师德向吐蕃陈述利害,使吐蕃心悦诚服。
公元682年,吐蕃入侵河源军,娄师德率军在白水涧迎战,八战八捷。公元690年(天授元年),娄师德升任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主持屯田事务。他亲自率士卒开垦荒田,储积粮食数百万,使得边军军粮充足,受到武则天的嘉奖。
公元692年,娄师德被召回朝中,次年正式成为宰相。696年(万岁通天元年),娄师德被任命为肃边道行军副总管,征讨吐蕃。三月兵败,被罢相。697年(神功元年),娄师德升任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再次担任宰相。
在娄师德担任宰相期间,娄师德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临行之时,娄师德问道:“我是宰相,你也担任州牧,我们家太过荣宠,会招人嫉妒,应该怎样才能保全性命呢?”弟弟道:“今后即使有人吐我一脸口水,我也不敢还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绝不让你担心。”娄师德道:“这恰恰是我最担心的。人家朝你脸上吐口水,是对你发怒。你把口水擦了,说明你不满,会使人家更加发怒。你应该笑着接受,让唾沫不擦自干,这也是成语唾面自干的出处。当时正是武则天统治的酷吏时代,酷吏们肆无忌惮的陷害朝廷官员,朝廷官员是人人自危。娄师德这么做,难免有自保的嫌疑,但要说娄师德完全是为了自保,其实也不全面。娄世德的为人一向宽厚无私。
娄师德曾推荐狄仁杰担任宰相。狄仁杰拜相后,对此丝毫不知情,多次排挤他,将他放了外任。武则天问狄仁杰道:“娄师德贤明吗?”狄仁杰道:“他担任将领谨慎守职,是否贤明,我就不知道了。”武则天又问:“娄师德知人吗?”狄仁杰道:“臣曾与他同僚,没听说过他知人。”武则天道:“我用你为宰相,就是娄师德举荐的,看来他确实知人啊。”然后拿出当初娄师德举荐的奏章。狄仁杰大惭,叹道:“娄公盛德,我被他宽容相待却不知道,我不及他太远了!”
娄师德曾与李昭德一同上朝,因身体肥胖,行走缓慢,李昭德多次停下等他,他还是赶不上来。李昭德不禁生气地骂道:“你这个乡巴佬!”娄师德笑道:“师德不是乡巴佬,谁是乡巴佬。”
公元699年(圣历二年),突厥入侵,娄师德出任天兵军大总管,出兵抵御。同年九月,娄师德在会州病逝,终年七十岁。780年(建中元年),娄师德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三十七人,被唐德宗定为宰臣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