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显世为夺权不惜派两名死囚前往昆明执行刺杀何应钦,结局怎样?

追踪我历史 2025-01-14 16:20:42
引言:

何应钦,一个出身于贵州偏远小镇的普通少年,凭借着自身不懈的努力,一步步走出了大山,最终站在了历史舞台的中央。他的履历,不仅见证了旧中国的风雨飘摇与沧桑巨变,更亲自参与并影响了诸多重大历史事件,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但在1921年的冬天,为何差点命葬昆明茶楼?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走进何应钦。

何应钦

一、生平介绍

何应钦,字敬之,于1890年的一个春日里,出生于贵州省兴义市的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聪颖过人的他,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踏上了求学之路。最终,他远赴东瀛,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从此开启了其军旅生涯。

学成归来的何应钦,迅速在黔军中崭露头角。从一名普通的军官做起,他凭借着过硬的军事才能与坚定的政治信念,逐步升任为贵州讲武学校校长、黔军第五旅旅长兼贵州省警务处处长。但,贵州政坛的复杂局势与新旧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让他被迫卷入其中。在“民九惨案”后,他更是成为了旧派势力的眼中钉,多次遭遇生命威胁。

二、卓越贡献

在军事领域,何应钦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他参与了北伐战争、芷江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以其卓越的指挥能力和战术智慧,为国民革命军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在主持受降仪式上,他作为中华民国代表,庄严地接收了日本的投降书,那一刻,他的身影定格在了历史的巅峰,成为了民族荣耀的象征。

而在政治舞台上,何应钦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与远见。他与蒋介石等政治领袖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共同参与了国家的政治决策与外交事务。在黄埔军校担任总教官期间,他更是倾注心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为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晚年岁月

1987年的一个秋日,何应钦在台北溘然长逝,享年97岁。他的离世,标志着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时代的落幕。在晚年生活中,他逐渐远离了政治舞台,转而沉迷在书法与园艺等兴趣爱好之中。

尽管晚年的何应钦政治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但他依然受到许多人的尊敬与怀念。他的传奇一生与所作出的贡献,将永载中国近代史。

四、遭遇刺杀

1921年的冬天,昆明的一间茶楼里,气氛异常紧张。何应钦正端坐在茶桌旁,品茗沉思,却浑然不知一场蓄谋已久的刺杀行动正悄然逼近。这场刺杀的背后,是贵州政坛新旧派之间激烈的权力斗争。旧派势力代表人物刘显世,为了夺回失去的权力,不惜派遣两名死囚前往昆明执行刺杀任务。

刘显世

这两名死囚,卢照辉与张云飞,一个在江湖上以“土阎王”著称,杀人如麻;另一个则以“瘦燕”之名闻名遐迩,善于飞檐走壁。在刘显世的密令下,他们秘密潜入昆明,寻找并伺机刺杀何应钦。

然而,命运似乎总在关键时刻眷顾着何应钦。当他察觉到局势的异常后,果断选择连夜撤离旅店,踏上了逃亡之路。尽管刺杀行动并未就此结束,但何应钦凭借着自己的机智与勇敢,最终平安抵达昆明。然而,这场刺杀行动却让他深刻意识到了局势的危险性,也让他在未来的政治与军事生涯中变得更加谨慎与小心。

在昆明期间,刺客们继续追踪何应钦的行踪。一次偶然的机会,卢照辉与张云飞在观看棋擂时与当地恶霸发生冲突,被警察副队长傅啸山救下。然而,为了防止傅啸山泄露行踪,他们竟残忍地毒杀了这位救命恩人。处理完傅啸山后,刺客们决定即刻行动。

1921年12月1日,何应钦与友人相约来到昆明三牌坊的华丰茶楼饮茶。卢照辉与张云飞趁机潜入茶楼,寻找下手的机会。然而,在仓促之间,张云飞竟误将何应钦隔壁房间的火腿商人认作刺杀对象。一声枪响后,商人中弹倒地,场面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何应钦听到枪声后迅速反应过来,掏出随身携带的手枪警惕地环顾四周。当张云飞看到他时,大喊一声:“何应钦!”何应钦闻声一愣,下意识地回了一声“瘦燕”。张云飞心中大喜,知道这就是目标,于是毫不犹豫地甩手就是数枪。尽管何应钦反应迅速,但终究没能避开胸口和腿部的中弹,倒在了血泊之中。

幸运的是,经过紧急手术,医生成功地将两颗子弹从何应钦的身体中取出,他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这次刺杀行动虽然未能成功,但却让何应钦意识到了局势的严峻性。为了避免再度遭到刺杀,他和朋友们决定安排一场秘密的转移行动。几天后,何应钦被悄悄送出昆明,先是经由香港暂时休整,随后转往上海。在上海,他得到了内兄王伯群的庇护,并疗养了数月之久,伤势逐渐痊愈。

这次刺杀行动虽然惊心动魄,但却成为了何应钦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从中汲取了深刻的教训,变得更加谨慎与小心。这次经历也让他在未来的政治与军事生涯中更加珍视生命与安全,同时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信念。

五、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发动了震惊全国的西安事变。这一事件不仅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更让何应钦这位资深军事将领和政治领袖面临了历史关键时刻的抉择。

当时,何应钦正在南京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部长一职。他得知消息后,立刻意识到这一事件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作为一位资深的军事将领和政治领袖,他深知蒋介石在国民政府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明白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动机和诉求。因此,他迅速投入到事件的处理和谈判工作中去。

在西安事变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何应钦与蒋介石、张学良和杨虎城等人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试图寻求一个和平解决方案。他深知内战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危害有多大,也明白联共抗日的重要性。因此,他努力在各方之间斡旋寻求共识,为事件的和平解决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最终,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西安事变获得了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并承诺停止“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方针。这一结果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胜利,也为之后的全面抗战奠定了基础。而在这场历史关键时刻中,何应钦的抉择和贡献同样不容忽视。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各方之间斡旋寻求共识为事件的和平解决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这一举动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资深军事将领和政治领袖的担当和远见。

结语

回顾何应钦的一生,我们不禁为他的卓越贡献与传奇经历所震撼。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中汲取他的智慧与勇气以及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成为我们不断追求梦想与实现价值的动力源泉。同时我们也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他的传奇一生不仅见证了旧中国的动荡与变革更参与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并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