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以降:中国军人终极梦想“封狼居胥”、至高归宿“马革裹尸”

沧浪谈事 2024-06-03 20:26:48

从大汉少年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开始,中国军人的终极梦想荣誉就是封狼居胥;从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开始,军人的至高归宿就是马革裹尸、青山埋骨。

当然了,这等荣耀主要是属于将军们的,普通兵士呢?虽然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这话作为鼓励人奋进的鸡汤可以,却不能成为每个人的目标,很简单,天赋这个东西,是不能否认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将军的,至于某大师写的队伍上让“哑巴”当班长,那就是纯粹放尾气。普通士兵的使命,就是沙场搏杀立军功,这事儿,早在商鞅变法时就给规划好了,杀敌立功博奖赏,买地盖房子过个好日子;牺牲了的,除了为国捐躯的名节换得国家对原生家庭的抚恤,就是成就了将军的威名,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浪哥老家是冀南老区,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有参加人民军队的,也有牺牲的,我的堂伯父是1947年牺牲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扩军时,村里有个参军的人,南下途中生病了,那时军情紧急,伤员病号不能跟上队的,因为不是解放区,无法找到“堡垒户”安置,就让他们脱下军装,把枪交给部队,给留几块大洋,自己想办法。我们村那个和我们拉呱时说:我交了枪领了大洋,就硬挺着,昼伏夜出,慢慢往家走;那时兵荒马乱,两边的溃兵、逃兵都不少,碰了面都啥也不说,还结伴儿去老百姓家里“要”吃的。这是特殊情况,正常情况下,用我父亲那批解放后复员回村的人的话来说,只要还穿着军装、扛着枪,就得把脑袋掖在裤腰上:每次打仗前吃顿炖肉,就背上手榴弹端起枪,死了拉到、不死命大、下次再吃肉再打;这就是军人朴素的革命情操,所以王瀚的诗很传神: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说起普通人的“革命节气”,不由想起冯小刚《甲方乙方》一个桥段,地下工作者“李琦”被捕,被“敌人”拷打逼问“接头暗号”;李琦一口一个“打死我也不说”,被敌人咣咣咣咣那个一顿暴揍啊。后来“敌人”回过味来,原来“硬骨头李琦”早就招了:接头暗号就是“打死也不说”。

后来这个段子被开心麻花借鉴:你们特·么打了我三天三夜,光问我说不说、说不说,你倒是问啊!

“打死也不招,招是因为没打死”,这话可以当做平时处理同事或者夫妻矛盾的调侃,绝不能当做战时不要脸苟且偷生的信条。

对于普通兵士的“气节”,我们可以不要求那么高,但对于“变节”没骨气的,也绝不能鼓励。想想杨靖宇将军,谁告的密、谁开枪射杀了他!“气节、骨气”不仅仅是将帅必备,普通兵士也要有,普通兵士即使没有死节之心,也不能去当告密者、去当伪军,在这点上,我们有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八十二烈士以及千千万万战死的先烈之榜样!但是,伪军数量超过鬼子数量,也是我们民族永远的痛!

在将帅的位置上,我们民族推崇的永远是勇于以身殉国的英雄,在抗击外寇入侵的战争中,从不允许以“尽力了”为投敌叛国借口。将帅执掌虎符那一刻,就是军队和民众的旗帜,生命已经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国家和民族,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唯死战、战死,李陵等人从来不是军人效仿的榜样!中华文明之火,传承从未中断,就是我们从来不缺国之死士,这也是榜样的力量!在这点上,不要拿美帝军人所谓的“生命观”来比对,那是对我们自汉以来,本色军人的侮辱!

宁可向前一步死,绝不退后半步生,这是军人尤其是将领们永远的信条!

想起某演员的海报,唯有苦笑,因为我想起那个段子:打死也不招,招是因为没打死!

0 阅读:0

沧浪谈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