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退出德云社的徐德亮,十六年后终于把自己混成了“路人甲”

落日余晖映 2024-12-10 17:19:04

文 / 森木影视

编辑 / 森木影视

徐德亮与德云社的恩怨始末:一个北大才子的相声之路

相声,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沉浮,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在相声发展的道路上,涌现出无数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这门艺术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这过程中,自然会有不少故事,恩怨,还有那些让人感慨的往事。

相识与合作(1996-2002):从意气相投到携手并肩

1996年,对于年轻的郭德纲和徐德亮来说,都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份。

那年,对相声满腔热情的郭德纲初来乍到北京,开始了他的北漂生活。

徐德亮那时才22岁,也喜欢相声,遇见郭德纲,感觉就像命中注定。

俩人因共同的兴趣很快交上了朋友,话都说到一块去了。

彼时的相声市场并不景气,传统艺术在现代潮流的冲击下显得有些落寞。

然而,这并没有浇灭郭德纲和徐德亮对相声的热情。

他们经常利用闲暇时间一起研究相声段子,一起琢磨表演技巧,一起在小小的舞台上,为数不多的观众表演。

那时的他们,或许没有想过未来的道路会如何,只是单纯地享受着相声带来的快乐。

这段时间,徐德亮在相声领域的身份更像是一个业余爱好者,而郭德纲则介于专业和业余之间,他们共同经历了“北京相声大会”的艰辛岁月。

这个听起来颇为响亮的名字,背后却是两间简陋的门脸,三两个演员,以及惨淡的经营状况。

他们甚至常常为房租发愁,被房东追着讨要。

然而,即使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两人的关系依然十分密切,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让他们彼此扶持,共同度过了那段难忘的时光。

1997年,徐德亮凭借优异的分数成功进入了北大中文系,开启了他的大学求学之路。

在北大,他接触到了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对古典文学的学习,也为他日后的相声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即使在繁忙的学业中,徐德亮也从未放弃对相声的热爱。

他依然会抽出时间,跑到“北京相声大会”,和郭德纲一起说相声,一起享受舞台上的快乐。

2001年,徐德亮大学毕业,进入一家IT公司工作,成为了一名白领。

他看来是要选择一条跟相声完全不同的路了。

命运的小轮子悄悄转动,又让他与相声搭上了边。

2002年,对于郭德纲和德云社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一年,郭德纲将“北京相声大会”的招牌换成了“德云社”,这个后来响彻相声界的名字,也正式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与此同时,郭德纲的事业也开始有了起色,他逐渐在相声圈里站稳了脚跟,并经人介绍认识了相声大师侯耀文。

在侯耀文的指点下,郭德纲的相声水平有了大进步,德云社也逐渐兴盛起来。

那一年,郭德纲劝了徐德亮好几次,最终徐德亮决定辞掉IT公司的工作,正式跳槽到德云社,开始当专业相声演员了。

这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它改变了徐德亮的人生轨迹,也为日后两人之间的恩怨埋下了伏笔。

德云社的转折与徐德亮的拜师(2002-2006):从草根到专业,从朋友到师兄弟

德云社的更名,似乎也预示着它的命运即将发生改变。

摘掉“北京相声大会”的招牌,换上“德云社”这块金字招牌后,郭德纲的事业仿佛迎来了春天,在北京城一度难以立足的他,开始逐渐走红。

郭德纲靠着不懈努力和出众才华,在相声界小有名气,还得到了相声界泰斗侯耀文的认可。

侯耀文先生慧眼识珠,将天赋异禀的郭德纲收为弟子,这无疑是对郭德纲极大的肯定,也为德云社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有了名师的指点,郭德纲的相声技艺更加精进,德云社也开始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在郭德纲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徐德亮也迎来了自己相声生涯的重要时刻。

在传统相声行业,师承关系至关重要,没有师承,即使相声说得再好,也只能被称为“海清”,难以得到相声圈的认可。

深谙此道的郭德纲,为徐德亮张罗拜师事宜,引荐他拜入相声老前辈张文顺的门下。

徐德亮正式认张文顺为师傅,正式成为张文顺的亲传弟子。

张文顺先生不仅教了徐亮说相声的技巧,还送了他一个“德”字做名字,徐亮也就正式改名叫徐德亮了。

这个“德”字,不仅代表着张文顺先生对他的期许,也象征着他正式踏入了相声的殿堂。

有了师承,徐德亮与王文林组成捧逗搭档,正式在德云社开始了自己的专业相声生涯。

作为北大中文系的高材生,徐德亮的学问水平毋庸置疑,他甚至可以说是当时相声圈里学历最高的相声演员。

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相声段子,其中一些甚至成为了郭德纲的成名作。

然而,理论知识的丰富并不等同于实践能力的出色。

尽管徐德亮掌握了丰富的相声理论知识,但在实际表演中,他却始终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其中或许有捧哏搭档王文林的因素,或许也与他自身的表演风格有关,总之,在德云社的舞台上,徐德亮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郭德纲的名声越做越大,德云社的势头也是越来越猛。

然而,徐德亮依然没有太大的突破,他仍然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而与此同时,郭德纲的弟子们,按照“云鹤九霄,龙腾四海”的辈分排下来,一个个开始崭露头角,慢慢走红。

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徐德亮的心理开始产生微妙的变化,他逐渐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失落和心酸。

发展瓶颈与矛盾初现(2006-2008):从心生涟漪到裂痕初现

徐德亮在德云社的舞台上感觉不太适应,找不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他眼见郭德纲的徒弟们一个接一个地走红,自己却原地踏步,这让他心里落差越来越大,越来越难受。

他开始琢磨自己的现状,心里对当初的决定产生了疑问。

一颗不安定的种子,就这样在徐德亮的心中慢慢生根发芽。

他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对在德云社的发展前景感到担忧。

而就在这时,一场商演的收入分配问题,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激化了他与郭德纲之间的矛盾。

演出结束后,郭德纲拿到了40万元的酬劳,而徐德亮却只分到了150元。

如此巨大的差距,让徐德亮感到无比的屈辱和不满。

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作为德云社的元老,为德云社的发展付出了那么多,却只得到了如此微薄的回报。

徐德亮心里有气,又觉得待遇不太对,所以好几次去找郭德纲,想聊聊工资的事,希望能达成一致。

郭德纲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脱,徐德亮追问得急了,他还反呛一句:“德云社不养闲人。”

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徐德亮的心。

他觉得自己为德云社的付出被完全忽视了,他觉得自己在郭德纲眼中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闲人”。

他无法接受这种评价,更无法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继续讲述徐德亮与德云社最终决裂的故事,以及他离开德云社后的发展历程。

决裂与各自发展(2008-至今):从分道扬镳到陌路殊途

2008年,对于徐德亮和德云社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年份。

徐德亮和王文林搭档决定离开德云社,成为德云社历史上首位离职的相声演员。

这个消息就像个重磅炸弹,在相声圈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徐德亮和王文林决定从北京德云社离职,现在正式公布这个消息。

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德云社的公开挑战,也标志着他与郭德纲彻底决裂。

不到三个小时后,张文顺老先生就赶紧给出了回应。

他明确表示和徐德亮之间只是口头上的师徒关系,没有进行过正规的拜师仪式。

他还特别指出,“德”这个字在家族谱系中是他家的,徐亮不能再用了。

这无疑是对徐德亮离开德云社的又一沉重打击。

面对外界的纷纷扰扰,郭德纲的回应则显得相对平静,他只将此事轻描淡写地形容为“正常的工作调动”。

然而,这平静的表象之下,或许也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复杂情绪。

徐德亮离开德云社的真正原因,除了经济因素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因素。

他觉得自己与郭德纲共同创办了德云社,应该拥有更高的地位和待遇。

在德云社里,他跟大家一样,都是一名普通员工。

这种身份的差距,让他感觉很难接受。

徐德亮的传记《逗你玩》让他和郭德纲的关系更加紧张。

徐德亮把郭德纲比作了“野狗”,虽然他强调这主要是说郭德纲有股不死心、一定要达成的劲头,但这种说法还是挺招人议论的。

而郭德纲则在公开场合表示,他和徐德亮之间有君子协定:不说对方坏话。

徐德亮和伙伴王文林在海淀区开了个相声馆,这馆子一开,明显是要跟德云社比比看。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海淀相声俱乐部并未取得成功,最终销声匿迹。

此后,徐德亮尝试了多种不同的发展方向,他做过节目主持人、编剧,也开过自己的直播间,甚至还涉足过评书、电影、写作、书法等领域,但他始终未能重现昔日的辉煌。

反观德云社,在经历了短暂的波折之后,发展势头更加迅猛,成为了相声界的领军力量。

郭德纲如今可是人人皆知的相声大师。

2009年,就在徐德亮离开德云社的第二年,他回到母校北大演出时,发生了一件令人尴尬的事情。

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徐德亮和王文林的桌子被撤走,两人也被请下了舞台。

这尴尬的一幕,或许也象征着徐德亮在相声界的处境。

多年以后,德云社曝光的工资表显示,即使是普通员工,每周的最低收入也有9600元,最高可达24000元。

如果徐德亮当年没有离开德云社,或许也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反思与总结:从北大才子到相声路人甲

徐德亮的经历,其实就是一部关于人生抉择和际遇的传奇。

他拥有北大高材生的光环,也曾是德云社的元老,但他最终却成为了相声界的“路人甲”。

这其中固然有个人选择的原因,也有时代背景和行业发展的影响。

徐德亮离开德云社的深层原因,不仅仅是经济因素,更在于他对自身价值的认知与德云社发展方向的冲突。

他一心想得到更多认可和更大的舞台,但那时的德云社还不足以给他这些。

另一方面,郭德纲和徐德亮截然不同的职业发展轨迹,也体现了个人选择和机遇的重要性。

郭德纲选择了坚持,最终成就了自己的相声帝国;而徐德亮选择了离开,最终却迷失了方向。

徐德亮的故事,也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相声行业发展和演员个人发展的思考。

在当今时代,传统艺术如何传承与创新,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艺术追求,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而对于相声演员来说,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也是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徐德亮与德云社的恩怨始末,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故事。

这不仅仅是两人的纠纷,还反映了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冲击下的冲突。

追求梦想时,选对方向和持之以恒一样关键。

而最终的成功,往往属于那些既有才华,又有毅力,并且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的人。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