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经济格局风云变幻,外资撤离的浪潮席卷多个国家,其中土耳其、印尼和印度更是深陷其中,成为重灾区。而在这场风暴中,中国却展现出独特的韧性与机遇,再次彰显了自身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先看土耳其,一场政治风波引发了金融市场的“超级地震”。2025年3月19日,当伊斯坦布尔市长伊马姆奥卢被警方带走的消息传出,土耳其股市瞬间暴跌6.87%,里拉兑美元汇率创下40:1的历史新低,国债收益率狂飙至28.78%。这一政治事件如同导火索,点燃了市场对土耳其经济稳定性的担忧,外资单日撤离超50亿美元。土耳其长期推行“降息抗通胀”的非传统货币政策,导致外债规模高达2700亿美元(其中60%为短期债务),而外汇储备仅剩220亿美元,如此脆弱的经济结构,在政治风险冲击下不堪一击 。

印尼的情况也不容乐观。2025年3月18日,印尼股市因外资撤离触发熔断机制,截至收盘,雅加达综合指数暴跌6.12%。其背后既有国内开斋节前关键行业大规模裁员引发的经济前景担忧,也有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下调股市评级的推波助澜。近年来,印尼资源民族主义抬头,限制镍等资源出口,试图建立本国产业链,但却引发了欧盟的报复以及日韩企业的撤离 。
印度同样在经历外资撤离的阵痛。自2024年9月达到历史高点后,印度股市一路下跌,被纳入MSCI印度指数的所有印度公司总市值较去年9月峰值水平已跌去13%以上,5560亿美元市值蒸发。2024年四季度外资撤离规模同比激增380%,美资占比高达67%。印度复杂的税收政策、繁琐的行政审批程序、不稳定的政策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匮乏等问题,让外资望而却步 。
然而,当这些国家被外资撤离的阴云笼罩时,中国却成为了全球资本眼中的“避风港”,在多个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在贸易结算领域,中国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货币互换合作。2025年3月,中国央行与土耳其央行续签600亿元货币互换协议,规模扩大30%。这不仅有助于稳定双方贸易结算,还能降低对美元的依赖,为中国企业在土耳其及周边市场的业务拓展提供便利。同时,土耳其电商平台Trendyol已开始测试数字人民币支付,中国正稳步推进数字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应用,有望在全球支付体系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
从产业承接角度看,里拉贬值使土耳其本土生产成本飙升,已有三家土耳其家电代工厂主动提出将产能转移至中国工业园区。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能够为各类企业提供高效、可靠的产业配套,这是吸引外资和产业转移的核心竞争力。此外,中国还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在土耳其危机中,陷入债务困境的土耳其政府正加速推进伊斯坦布尔运河、高铁二期等项目招标,中企凭借“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融资优势,有望以更低成本拿下关键基建项目,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
再看股市投资方面,据彭博社援引汇丰控股最新数据,超过90%的新兴市场基金正在增持中国股市,同时减少对印度的投资。Lazard资产管理、宏利投资管理和Candriam Belgium NV等机构,纷纷将投资方向从印度市场转向中国市场。中国股市当前估值相对较低,且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和政策的不断优化,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对国际资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
当然,中国也面临着全球经济不稳定带来的挑战,比如部分外资撤离对就业和产业结构的短期冲击。但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从扩大市场准入、加大政策力度、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等多方面发力,增强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的决心和信心 。
在这场全球经济格局的大变动中,中国凭借稳定的政治环境、庞大的市场规模、完备的产业体系和积极的政策举措,不仅有效抵御了外资撤离潮的冲击,还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那些陷入困境的国家,也应从自身经济结构、政策稳定性等方面反思,探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未来,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角色将愈发重要,有望引领世界经济走向更加稳定、繁荣的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