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授:若中国允许印度移民,我保证上亿印度女性立马赶来中国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4-11 03:55:27

英国教授罗思义,曾说出这么一句话:“如果中国允许印度移民,我保证上亿印度女性立马赶来中国。”

这话听起来有点夸张,但细想一下,他点出的问题还真不是随便瞎扯的。

印度女性的处境、我国和印度的移民政策差异,再加上两国社会发展的对比,确实能让人脑子里冒出不少想法。

印度女性的现状

印度是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但说到女性地位,真的是问题一大堆。别看法律上写得挺好听,现实里女性的处境却让人摇头。

印度社会里,重男轻女的观念那真是刻在骨子里了,尤其是在农村。男孩是传宗接代的希望,女孩不少家庭觉得就是个赔钱货。这想法直接导致了好多问题,比如女婴被抛弃、女孩上学机会少、工作也找不到。

据印度官方数据,2021年女性的识字率大概是70%,比男性的82%低了一大截。劳动力市场更惨,世界银行统计,印度女性参与劳动力的比例也就20%多点,远不如我国的60%以上。这差距,摆明了就是观念作祟。

说到印度女性,最让人揪心的就是性暴力。2012年那起新德里黑公交案,估计很多人都听过。一个23岁的女学生在公交车上被一群人轮奸,最后还死了。这事儿闹得全国抗议,法律也改了,但情况真没好多少。

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NCRB)2022年的数据说,每年报案的性侵案有3万多起,可实际数字肯定更高,因为好多受害者根本不敢报警。

印度的婚姻问题也不少。包办婚姻、童婚、嫁妆这些老传统,到现在还普遍得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印度有27%的女孩在18岁前就结婚了。嫁过去以后,女方家里得掏一大笔嫁妆,掏不起就可能被夫家嫌弃,甚至挨打。

家庭暴力更是家常便饭,NCRB统计,2021年有10万多起家庭暴力案件。还有更极端的“荣誉谋杀”,就是女方要是“丢了家族脸面”,可能会被亲戚杀了。这种事儿虽然不多,但光是存在就够吓人了。

印度政府也不是没干事儿,出台了不少保护女性的法律,比如《禁止童婚法》《家庭暴力法》。但这些法律落地执行,真是困难重重。

社会观念、宗教习惯、地方势力掺和进来,法律就成了摆设。比如性侵案,报案了也经常没下文,警察态度敷衍,法院拖个几年都正常。女性权益想要靠法律撑腰,路还长得很。

总结一下,印度女性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观念歧视、安全没保障、婚姻压迫、法律形同虚设。这些问题叠一块儿,确实让不少人觉得日子没法过了。

中印移民政策

罗思义说印度女性会来我国,前提是我国得开门。可中印两国在移民政策上完全是两种画风,一个严得像铁桶,一个松得像筛子。

我国对移民的态度可以用一个字概括:严。外国人想在我国拿个永久居留权(绿卡),那难度比考清华还高。我国公安部的数据,2020年全国发的绿卡才几千人,全球大国里这数字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为啥这么严?一是人口基数太大,14亿人已经够多了,再来外人怕管不过来;二是保护本地就业,不想让外国人抢饭碗;三是社会稳定,政府觉得外来文化多了可能会出乱子。所以,移民政策基本就是“谢绝参观”,外国人来旅游、工作可以,想留下?门都没有。

印度正好相反,是个移民输出大国。联合国2020年的数据,全球有1800多万印度裔移民,遍布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这些地方。印度人出去的多,政府不仅不拦着,还挺支持。

国内就业压力大,13亿多人口,工作岗位不够分,出去闯荡还能往回寄钱。世界银行统计,2022年印度收到的侨汇(海外印度人寄回来的钱)高达1000亿美元,占GDP的3%以上。所以印度对移民的态度基本是“随便走,爱去哪去哪”。

我国锁门,印度放人,这差距太明显了。我国人压根不用愁外来移民抢资源,印度人倒是天天想着往外跑。罗思义的意思可能是,如果我国稍微松一松口子,印度那边憋着的人(尤其是女性)估计就蜂拥而至了。毕竟,生存环境差到一定程度,跑路就是本能。

罗思义这么说有理有据

我国在性别平等上确实比印度走得远,1949年以后,政府就喊着“妇女能顶半边天”,出台了《妇女权益保障法》这些政策。教育上,女性的识字率2021年超过95%,跟男性差不多;就业上,女性占劳动力的40%以上,虽然还有玻璃天花板,但起码机会多得多。

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性别差距报告》2022年版,我国排第102位,印度才135位。这排名虽然都不高,但我国好歹领先不少。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算是个亮点。医保、养老保险这些东西,城乡基本都覆盖了。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医保参保率超过95%。生病了不至于倾家荡产,老了也有个基本保障。女性在家庭里压力没那么大,至少不像印度那样,生个病都可能要命。

我国经济这几十年发展太快了,机会多得是。女性在科技、金融、教育这些领域都能混出头,像华为、字节跳动这些公司,女高管不少。

相比之下,印度经济虽然也在涨,但就业市场太窄,尤其是女性,能找到像样工作的不多。国际劳工组织(ILO)数据,印度女性失业率比男性高一倍。我国这边,好歹有条活路。

罗思义的点就在这儿:我国有保障、有机会,印度啥都没有。印度女性要是能选,谁不想来?

这话引发的大争论

罗思义这话一出口,网上吵翻了天。有人觉得他说得太对了,有人觉得纯属胡扯。咱来捋捋两边的看法。

支持的人觉得,罗思义这话虽然夸张,但戳中了印度女性的痛处。性别歧视、性暴力这些问题摆在那儿,谁也否认不了。他们觉得这话是个警钟,得让印度政府好好想想咋改善女性的日子。国际社会也该关注,别老光说不练。

反对的人不干了,说罗思义太片面。印度这些年也在努力啊,比如提高了女性入学率,法律上也加了保护措施。联合国数据,印度小学女童入学率2020年接近100%,比20年前进步大了。他们觉得这话有点瞧不起人,印度也不是一无是处。

这事儿还牵扯到中印关系。印度有些媒体和政客跳出来骂,说这是干涉内政,挑拨离间。我国这边没啥官方回应,但网上不少人调侃:“我们可没说要收留谁啊。”两国本来就有点摩擦,这话估计又添了点小乱子。

罗思义这话表面上是讲移民,其实背后是大问题。

印度女性的困境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我国也不可能真开门让人随便进。移民这事儿,牵扯到社会、文化、经济方方面面,不是说跑就跑那么简单。

印度要想留住人,尤其是女性,得下真功夫。光改法律不行,得让观念跟上,让安全有保障。否则,人跑了是小事儿,社会崩了才麻烦。

参考资料

数据·明查|印度强奸案发生率究竟是多少? 澎湃新闻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