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国挣1000万得交680万税,在美国却只需交400万。”
这句话出自我国”民族企业家的带头人“曹德旺先生,公然发表此番言论,难道是有意吐槽中国税收太高,表达对美国的向往?
作为我国知名的民族企业家、慈善家,曹德旺的言论意在什么?他又究竟为何这样说,这些又是真的吗?
曹德旺
出身豪门,注定人生不凡1946年五月的某一天,上海市的某个豪门,一声啼哭,迎来了一名男婴。被父母给予厚望的他,拥有一个大气的名字,曹德旺。
而他这一生的为人和事业也正如这个名字一样:德高望重,富贵有余。
在他出生的那个年代,曹德旺的父亲祖辈凭借机灵的头脑和长远的眼光,赚了一笔钱,这也让他的童年时期衣食无忧,一直都过着富家公子的生活。
你或许听说过这个名字,因为他是福耀玻璃集团的创始人和董事长,他的公司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也是首位华人获得安永全球企业家大奖的人。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困难,从一个辍学的放牛娃,到一个改变中国汽车玻璃市场格局的企业家,他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坚持,书写了一段传奇的创业故事。
但是,没有人能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家族落魄,被迫迁居异处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内战和动荡之中,彼时的上海也正处水深火热之中。
1949年,当解放军南渡长江时,曹德旺一家搬回了福建的老家,可不料途中遭遇风暴,装载着全家家产的船被风暴淹没。
命运就是喜爱捉弄人,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时只剩下崩溃痛苦的曹父曹母,以及年幼无知的曹德旺。
自此,本衣食无忧的曹德旺开始了艰苦的生活。虽无法知晓那沉海的家产份量到底有多重,但穷苦的日子他却深有体会。
九岁时父母用辛苦赚来的钱供他上学,但他深知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上课他就眯着眼睛打瞌睡,下课便将从校外“进的货”倒卖给同学。
这件事被父亲知道后,曹父并没有因为他不认真学习就大发雷霆,而是提醒他,做生意要脚踏实地,注意机会。
而这样的鼓励,也从侧面激励到了曹德旺。从那时起,他便认定自己将来是个要做大生意,大有作为的一个人。
14岁时,他从学校离开,拖着尚未发育成熟的身体走到街头,开始慢慢融入社会。
他卖过烟丝、卖过水果、修过自行车、给人擦过皮鞋。凡是一切能赚钱的生意,他都做过。
后来,他又种过白木耳、当过水库工地炊事员、修理员、知青连农技员、还倒过果树苗。
这样的生活一直到三十岁,不知不觉间,他竟慢慢成了大家口中谁也算计不过的“人精”。
这样日复一日的努力终究没有错付,曹德旺做生意的天赋在生活的打击下逐渐显露。
终于,上帝又一次为这个努力奋斗的人打开了天窗。
抓住机遇,开启传奇人生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曹家。
1983年4月,曹德旺承包了一家年年亏损的乡镇小厂——高山异形玻璃厂。
这家工厂专门生产水表玻璃,但市场需求有限,这家工厂已经在倒闭的边缘了。
很快,眼尖的曹德旺发现了其中的一个巨大商机,那就是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进口汽车大量涌入中国,可彼时国内的公路还处于较低的等级,这也导致了我国汽车玻璃的损坏率居高不下。
因此,要想换一个全新的玻璃,就不得不依赖国外的进口玻璃。
从日本进口到中国的玻璃一块就高达几千元,这别说是当时,就是放到现在,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难道说,这玻璃不依赖进口的就不行了?曹德旺偏不服这口气,他下定决心,要打造出一块中国人自己的玻璃,从此不再依赖国外。
就这样,曹德旺开始专心钻研汽车维修玻璃。
然而,对于当时中国的汽修技术来说,人才紧缺,技术落后,以及缺少经验,种种不足都在像曹德旺说明,单靠自己团队,是一定做不出这种玻璃的。
既然自己不行,那就请外援。
曹德旺勒紧裤腰带,从芬兰引进了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又从全国各地搜罗人才,企图攻破技术难关。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曹德旺终于研制出和日本进口玻璃同等质量的汽车专用玻璃,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玻璃。
他曾下定决心要做出中国人自己的汽车玻璃,因此,做生意的同时,他也不曾忘记祖辈的叮嘱,做人一定要有的,就是良心。
于是,这样的玻璃在市面上售价为2000元整,比从日本进口的货便宜了很多。
但玻璃的成本统共也就是200元,这样的暴利让他仅仅在4个月内就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70万元。
很快,曹德旺联合其他股东进行了集资,并成立了现在人尽皆知的福耀玻璃有限公司。
然而,曹德旺的眼光依旧放的很长远,他没有满足于国内市场的成功,他将目光投向了更大的国际市场。
曹德旺先后在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设立了工厂,不仅如此,他还积极与世界各大汽车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事实上,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比如宾利、奔驰、宝马、路虎、奥迪、别克等知名汽车品牌,都成了该公司的全球配套供应商。
仅仅30多年的时间,起初的一家濒临倒闭的玻璃厂,摇身一变被打造成为世界顶级的汽车玻璃厂。
然而,就在大家都看好曾德旺,对他寄予厚望的时候,他在媒体公开发表的一句话,引发了大家的争议。
赋税言论,引路人争议“我在中国挣1000万元要交税国家680万元,拿到手320万元。在美国交400万元以后会有600万元的利润。”
此话一出,就有人立刻指出,曹德旺这是在正面表示对祖国赋税的不满,同时也是侧面表达对美国的赋税赞同。
难道说,曹德旺要像其他一些企业家一样,赚到了中国的钱,就要投靠美国,去赚国外的钱了?
可也有另一部分人认为,曹先生这是话糙理不糙,虽然说的露骨直接,但却也是实话。
中国的税收相较于其他国家,确实不是一般的高,难道曹先生说出的这话,不该让有关部门进行反思,国家对民众的赋税是否过高?
此外,即便曹先生说出这样的话,表示出对赋税过高的不满,但该交的税他是一分都没有少过。
其实,能对曹德旺有想要投靠美国这种认知的人,一定都是对这位企业家还不够了解。
早在1983年,曹德旺从创业初期到小有成就,这之间他一直都与政府、人民紧密相连。
他挣到的第一桶金,没有去给自己买别墅、给家人买东西,反而是全部拿来捐款,以做慈善的方式全部回馈给了社会,让无数曾经和他一样过着穷苦生活的孩子有衣可穿,有饭可吃,有学可上。
至今,曹德旺已经累计捐款超过100亿。
看到这里,如果你还认为他的爱国之心不够坚定,那么就请看看他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首先,曹德旺在美国建有二十五万平方米的工厂,美国政府为了拉拢他补贴了五千万美金,这是事实。
然而,他却对自己的子女说:“如果你们加入美国国籍,我就即刻将你们逐出家门,想要继承我的财产,就要先扔掉你们的绿卡!”
由此,我们已经足以看出曹德旺对于靠拢美国这件事情是一种抵制的心理。
也正是因为美国的有意拉拢,让这个头脑清醒的民族企业家更为警惕。纵然他认为中国赋税过高,但他却也乐在其中。
针对自己的言论,曹德旺在下一次的采访中也坦然解释道:“我从不觉得我在抱怨什么,我只是说的是事实,不要看一个人说什么,要看他怎么做。”
是的,他也真的做到了。
在随后的十几年间,他50亿50亿的往外捐,还用100亿建大学。
不仅如此,他还在08年汶川地震爆发时捐款2000万元,在疫情爆发时,为国家提供了1.4亿抗疫资金。
当大家都对这个传奇人物赞口不绝时,曹德旺却会笑笑说道:“这没什么。”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曹德旺真正的做到了不负自己,不负国家,不负社会。
曹德旺的成功是必然的,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本身具有的智慧以及宏大的格局,更重要的是他的优秀品德让他在事业道路上走的越来越远。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