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月8日,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深受人民爱戴和尊敬的周总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病痛带走了这位伟人,一时之间,举国悲痛。
周总理
在周总理去世后没多久,当时的北京医院副院长韩宗琦带着一些优秀的医生护士们进了解剖室。每个人都眼含泪光却又无比坚定,因为他们解剖的对象正是周总理的遗体。
在遗体被解剖化验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心痛的不能自已。他们在周总理身体里的多个内脏器官上都发现了癌细胞的存在,很难想象总理生前的最后一段日子承受了多少痛苦。
那么,周总理是为何患病,他患病后的日子又是如何度过的,解剖后的遗体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心系人民昼夜兼程早在1967年,周总理的身体就对他发出了危险信号。
他的心脏会时不时的抽搐疼痛,一开始只是短暂的一小会,周总理并没有将它放在心上,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好转的现象,在一次剧烈疼痛之后,医生前来为周总理看病,最后的结果诊断出来是心脏病。
对于这种病,除了开的药之外,医生还特地叮嘱周总理需要充足的休息,不能再像现在这样日夜不分伏案工作了。
但是,当时的国家却离不开周总理,周总理也不会弃人民不顾。他仍然事必亲为,不辞辛劳。社会在进步,国家也在发展,可是周总理的身体确实愈来愈虚弱了。
1972年周总理进行了一次例行体检,但是检查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在周总理的尿液中发现了癌细胞,经过检查确诊了膀胱癌。
当这一结果出来后,大家都建议周总理立刻住院进行治疗。不意外的是,周总理拒绝了这个建议。
住院后他的行动将就大大受限,工作起来也不方便,更别提他还要组织开会接待外宾等等。医生们也拗不过他,只能尊重周总理的决定,选择了定期上门为周总理治疗。
虽然治疗计划安排的妥当及时,周总理也有定期到医院复检,但是癌症实在凶险,稍不注意便会恶化扩散,更别提像周总理这种一忙起工作来连饭都会忘了吃的人。
1973年3月10日,在医疗专家们的陪同下周总理终于做了确诊癌症之后的第一个大手术。
手术几乎耗尽了周总理最后的精力,好在暂时抑制住了癌症的恶化。这次的手术结束以后,周总理休养了好几天,这可能是他最轻松的那几天。
等到他觉得身体恢复的茶百道了没必要整天躺在床上后,周总理又开始惦记起了工作。正常人做完一个大手术最起码小半个月不能下床,周总理却毫不在意,休息了几天后便又投入到了国家事务当中。
一次工作到深夜,周总理强忍着病痛看文件,门口却传来下属的轻声问候,叫进来一问原来是毛主席那边有重要的事情要开会商议。
这位下属也是纠结的很,如果从他的个人角度来说,他实在是不想看到总理再奔波忙碌不顾身体,但是作为一名下属,上面要求传达的消息必须送到,否则会误了大事。所以他才如此纠结。
这次与毛主席的会议进行的很是辛苦。因为此时的毛主席也同样身体抱恙,很少能下床自由走动,看书看文件也只能让下属读给他听,所以一直留在长沙休养。
收到消息的周总理果不其然立刻为去长沙做起了准备,只有当面见到了毛主席再向他汇报工作他才放心。
毛主席、周总理
当时很多人包括叶剑英都不同意周总理远行,这对他的身体伤害太大。但是周总理还是去了,只不过多带了两位照顾他的医生。
见到了毛主席,两个人都很激动,有很多的话要说,关于国家未来的构想,关于中外关系,关于百姓福祉,两人一聊起来便忘记了时间。
工作是做不完的,但是身体能量却是能被耗尽的。折腾了几次之后,周总理的身体状态坏到了极点。更有医护人员在他的便中发现了潜血。这是一个不好的征兆。
在毛主席和周围人的极力劝说下,周总理在妻子邓颖超的陪同下交接了手上的工作,住进了医院。
在医院里,周总理的三餐规律了起来,不会再出现以前那种不吃饭随便吃点饼干的情况,睡眠时间也有所增长。
但是周总理始终放不下国家事务,既然时间被压缩了,那他的压力便会更大。每次有医护人员或者下属关心他让他休息会时,周总理总是挂着标志性的和蔼笑容说“得抓紧了,时间不多了。”
1975年1月份,周总理向大家公开了自己的身体状况。
一时间,无数人为周总理感到心痛。但是反观周总理这边,他却表现的很是坦然,周总理在说这件事的时候没有对死亡的恐惧,他只是云淡风轻的说出了这个事实,似乎那个被病痛折磨的异常消瘦的人并不是他一样。
此时的周总理清楚的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所以他在抓紧收尾一些手头上的工作的时候还在认真寻找自己的接班人。
邓小平
1975年2月份,周总理宣布邓小平同志接手他的位置,替他继续处理国家事务。对周总理来说,邓小平同志是个值得交付的人,他信任他,相信他会带领国家走向更好。
在那之后,周总理便安心住在了医院,忍受一次又一次的痛苦治疗。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他的全身,频繁的化疗使周总理身体日渐消瘦,身上多了很多针孔和疤痕。
从吃流食到插管子输营养液,到后来的排便出现问题只能在腹部装肠瘘,周总理从没喊过疼,他的意志力已经到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程度。
周总理最后一次过问的工作是关于台湾地区的问题。他与对台领导小组的主任罗青长进行了一段简短又深刻的对话。
期间周总理甚至几次因为身体不适从而陷入昏迷。罗青长就静静的在床边等着周总理醒来。可以说,在周总理去世之前最让他挂念的就是台湾地区问题。
1976年1月7日,周总理病情快速恶化,一位一米七几的男人体重仅剩下了61斤。
多名医生护士轮流值班守在周总理病床前,然而终究是无力回天。
1976年1月8日,随着一声长鸣,周总理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他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对身边的医生说的“大夫你们不用管我了,去救治其它人吧。”
周总理深知自己已经到了极限,却在最后的时间里还在关心他人,害怕浪费医疗资源。所有在场的人都红了眼眶,这真正是人民的好总理。
自发前来送行周总理的人排满了十里长街,人民的真心爱戴是对周总理最好的感谢。
骨灰撒向大海根据周总理的生前吩咐,在他死后将他的遗体火化。
周总理一直在给大家提倡火葬,因为新中国成立后耕地面积紧缺,火化能大大节约土地资源,在生前他便以身作则将自己家的祖坟迁出为百姓腾出地来,在死后他仍不忘为百姓为国家考虑。
在遗体火化后,周总理的骨灰被放置在文化宫。
前来吊唁的人不计其数,这些人里包括了国家的领导们,外国官员们还有许许多多普通的老百姓,他们尊重周总理,敬爱周总理,正是因为有了周总理的付出,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
邓颖超将周总理生前交代她的事一直记在心里。死后将他的骨灰撒入祖国的江河湖海,让他能够永远和祖国在一起。邓颖超请示了党中央得到了批准后,带着周总理生前的两个警卫员坐上了直升机。
邓颖超选的第一个地点便是北京。
密云水库
周总理在北京参加革命,在北京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可以说北京城对于周总理来说有着很特别的意义。
第二个地点是密云水库,这是周总理亲自看着建起来的书库,为了解决中国北方的严重缺水问题,周总理耗费了许多精力。
密云水库工程量巨大,是周总理事无巨细的过问中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周总理、邓颖超
第三个地点是天津的海河,天津这座城市对周总理来说有着很深的感情,他与妻子邓颖超也是在天津相识相知相爱的,这座城市见证了他们最意气风发的日子。
而第四个地点,也是周总理特意强调的地点,那便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
周总理曾这样向邓颖超畅想过,将自己的骨灰撒入黄河,随着河水的流动将自己带到台湾地区去,这样自己可以心系台湾地区问题,也使得自己与中国合为一体再也分不开。
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伟人。
同样是一个伟大的领袖,他的思想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他不断强调的“群众路线”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让我们缅怀周总理的丰功伟绩,继承他的遗志和智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