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勇营”,八国联军的大清雇佣兵,战绩好作风硬获好评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24-02-02 08:00:20

1900年,庚子事变,义和团被消灭,京津一带清军溃败,迫使慈禧挟光绪逃往陕西,无奈之下,清廷与列强签订《辛丑和约》。

在八国联军中,不仅有日本、美国、奥匈帝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国,还有澳洲及印度军队,甚至有来自美属菲律宾及法属印度(越南)的部队。不过,也有人发现,还有华人兵,这就是英军的“华勇营”。

“华勇营”是英军的中国雇佣兵,在战事中表现优异,赢得西方舆论高度评价。“华勇营”训练有素,多次承担正面进攻清军和义和团的任务,故被外界部分人士指责“助纣为虐”。但他们的出现,促使中国有识之士了解到,如何有效管理军队,提升战斗力。

“华勇营”的前身,源于1898年7月,英军进驻威海后以兵源不足为由在华招募雇佣军。为了吸引中国人,英军抛出高薪诱惑:月薪8两白银,供应充足大米、白面及肉,免费制服;入伍两年后若无违规,还奖励30两白银。这些条件对于当时缺乏温饱的草根来说,明显极具吸引力。

1899年,英国正式组成“华勇营”,初含534人,年龄介乎19至24岁,签约3年,可被派往世界任何地方执行任务。这批用高饷精选出来的士兵,体格强健,平均身高五尺七寸、胸围三十五寸,在当时华人中定属矫健。

英军对“华勇营”的军费每年达三万英镑。部队编制齐全,设置长枪连、机枪连、炮队和骑兵队等;尉级以上军官和高级士官均由英国人担任。全体士兵装备精良,清一色的马提尼-亨利 (Martini-Henry) 步枪,甚至还有当时最先进的马克西姆机枪 (Maxim gun),训练与英军士兵一样严格。英国军官巴恩斯 (Arthur Barnes),在回忆录《服役华勇营》中这样评价士兵:他们非常遵守纪律,十分自律;他们非常强壮,十分坚韧,具有良好的抗疲劳和承担艰苦工作的能力;而且他们各个都是射击高手,几乎环环击中……

在“华勇营”成立不久,他们即镇压威海地方抗英武装。1900年3月26日,“华勇营”第一次执行任务,420名士兵在姜南庄村武装驱散抗英群众,逮捕3人,收缴各种土制武器。5月5日、6日,英国勘测划界小组在报信村受民众围攻,最高指挥官为鲍尔上校 (Colonel Bower) 率华勇营两个连出击,据载他们“毫不犹豫地向自己的同胞开枪”,打死村民29人,就是著名的“威海惨案”。

1900年6月,鲍尔再率“华勇营”200名士兵北上天津参与八国联军的攻城战。按英军说法,他们作战沉着、勇敢,排枪射击非常有效。巴恩斯在回忆录中指,他们负责包围和压制义和团以及清廷官兵,并且也参与老龙头火车站的进攻。最后,他们从南门第一个冲进了天津的围城,成为英国军队的唯一代表。

天津被攻破后,北京也沦陷。八国联军在紫禁城举行大阅兵,巴恩斯带领“华勇营”走在英军队列中最后出场受阅。据巴恩斯说士兵当时并不开心:他们静默的脸上写满了悲伤、脸上充满鄙夷与不屑和一种非常糟糕的表情。

“华勇营”之后进驻京畿的几处军事要地,当中驻守地河西务以“华勇营”为主,他们利用特殊身份管理民众,恢复了农贸集市,允许民众摆摊。如遇上外国士兵捣乱,“华勇营”还会保护群众,予以处罚。1900年10月,“华勇营”回到威海。到了1906年6月英军裁撤“华勇营”,部分士兵转往南非、香港当警察,也有留在中国充任巡捕或加入军队。据了解,加入香港警队的“华勇营”士兵,警员号码均以英文字母D开头,他们又称“香港鲁警”,俗称“山东差”。

“华勇营”的出现,对于当时普遍低饷、克扣贪污成风的中国部队来说,突显了英国人高军饷及带兵“廉洁”能够提高军人社会地位。令中国有识者看到,新式军队首在制度之新,厚饷可起“养廉”作用,袁世凯说:“饷薄则众各怀私,丛生弊窦;饷厚则人无纷念,悉力从公”。所以,后来袁世凯编练新军亦效仿洋军,不仅高薪,且设法杜绝军官克扣,这成为北洋军拥有强大战斗力的关键因素。

1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