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开篇一张图。
最近,这个成都大妈被全网“通缉”了。
因为她所做之事,已经不能用无德来形容了,完全是又蠢又坏。
大妈做了一件什么事呢?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估计说出来你都会大开眼界。
有个网友就用手机拍下了当时的视频。
只见在成都新都区一条大道上,虽然已到了晚上,但路两边的路灯还是挺亮的。
从远处看去,一个大妈正弯着腰不知在地上摆弄着什么。
起初,拍视频的网友也觉得大妈要不是蹲下来系鞋带,要么是在地上捡东西,或者做瑜伽?可等她走过去凑近一看,直接倒吸了一口凉气。
真的,一点不夸张。
女孩看到大妈正弯着腰,用专业的工具不停撬着地上的不锈钢条。
仔细一看,这些不锈钢条就是我们每天在人行道上看到的盲道。
从视频里可以看到,大妈手上的动作非常熟练,在专业工具的加持下,仅仅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就能撬走一根。

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大妈就已撬走了那条盲道上足足半米的不锈钢条了。
网友实在看不下去了,只能好心提醒大妈:
阿姨,这个不能拔,这个是人家盲人走的道。
难道大妈不懂吗?
大妈比谁都门儿清。
看到有人善意提醒了,大妈也知道自己理亏,对着网友尬笑了一下后,居然捡起地上一推自己刚才撬起来的战利品就溜之大吉了。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这位网友的勇敢发声,那大妈不知道要毁掉这条路上多少的盲道。
而大妈的每一次弯腰,都是拿盲人的生命在开玩笑。
但更让网友生气的还在后面。
当地有网友看到这个视频之后,又专门去了抓包大妈的现场。
结果你猜怎么着?
以为大妈被抓包后会不好意思再顶风作案。
可大妈却不带怕的,脸皮比城墙还厚,在那条路上,已经出现了多处盲道被损坏的情况。
而且远远不止当时女孩拍视频的那半米,而是加起来有数米长。

换句话说,大妈那天虽然暂时收手了,但接下来的几天,她依然继续在这里撬盲道。
地上只剩一片斑驳狼迹,新旧被撬的痕迹历历在目。
好在,网友们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个消息上了热搜之后,当地警方非常重视,经过调查,目前那个撬盲道的大妈已被抓住了,而且还被刑事拘留了,相关的修复工作也在有序的展开。
真是大快人心。

看到帽子叔叔真来抓自己了,想必大妈也怂了,直接就承认自己撬盲道的目的:
原来仅仅是为了卖钱。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本以为大妈这样的行为会得到网友们的一致抨击,结果还炸出了不少“圣母心”。
评论区里不乏有为大妈说话的,“说不定别人大妈生活很难呢”?
再难,也不能失了做人的底线。
再穷,也不能赚昧良心的钱。
有人说,物质上的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
作家张方宇在《单独中的洞见》一书中写道:
物质上的贫穷就像体外伤,可以医治;精神上的贫穷则犹如伴随人一生的慢性恶疾,极难治愈。

02
不说远了,就说前段时间火爆全网的“苏州马拉松能量胶”事件。
原本这场全程42.195公里,3万多人参赛的全民健身运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者们都是卯足了劲儿往终点冲刺。
可就在大家把这项运动作为以锻炼为目的的时候,一对夫妇却打着健身的名义上演不健康的行为。
他们瞄准的不是比赛的终点,而是赛场上的能量胶。
愿意为这样的人已经不知道脸面为何物,没想到他们居然戴着帽子和墨镜,把自己全副武装了一番来的。
起初大家也并没有觉得这对夫妻有什么不同,即便他们负重前行,大家也只是觉得背后的袋子里装着必需品。
直到有人无意间扫到他们透明袋子里的东西有点似曾相识,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赛场上随处可见,主办方专门为参赛选手们提供的能补充体能的碳水化合物凝胶,简称能量胶,一根的市场价大概在8元左右。

这种东西主办方也不是按需供应,而是每个补充点都有,就是为了保证参赛选手的体力供应,不至于因为高强度的运动而发生低血糖的危险。
可想而知,这个东西也许不起眼,或者很多人跑完全程都不一定用得到,但对于那些突发低血糖的人来说,很可能在某一刻至关重要。
但其他参赛者都是按需拿走,这对夫妻却是像专门来进货的,直接就整锅端了。
怪不得在他们身后有网友吐槽说,“连能量胶的骨头都没见到!”

这对夫妻的行为,经过一传十十传百,立刻就引起了参赛者们的不满。
没想到在面对大家的指责时,这对夫妻居然更不要脸的一边怒斥拍摄者,一边对着参赛者们大喊:
拍就拍呗,随便。
把所有人的道德踩在地上摩擦。
面对这种厚颜无耻之人,网友们当然也不会惯着,不仅把他们的视频发到了网上,还直接举报给了主办方希望有关部门严惩这两人。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主办方也是很快就找到了这两人。
结果这两人继续上演了厚颜无耻的戏码,直接表示自己已经把“战利品”都吃完了。
做出“一副你拿我没办法”的样子。
之后,当地文体旅游局给出了回应,或对两人作出禁赛处罚。
虽然他们的行为没有犯法,而是游走在法律的边缘,但就像罗翔老师说的那样:
道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自律,而不是他律。
再套用尼布尔的话说:
人有恶的倾向,所以法律成为必要;人有善的倾向,所以道德成为可能。
道德是为人的底线,也许放弃底线,你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可以拥有短暂的快乐。
郭德纲有句话说得好:
有些人涂着再高端的香水,我都能闻出人zha的味道。
但精神上的穷人,满心满眼都只有自己的眼前利益,只关注自己占了多大便宜,却不曾觉得自己的索取是道德的背离。

03
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就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乌利亚从出生开始家里就很穷,从小到大都处于食不果腹的环境中,而父亲去世后,更让他的生活雪上加霜。但善良的律师威克菲尔先生知道后,就有意想帮助乌利亚,还破格让他在自己身边当学徒。
不说其他的,只要乌利亚认真踏实地学本事,以后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一点不难,甚至还能像威克菲尔先生一样当一名响当当的律师,受人尊敬。
起初,乌利亚也确实让威克菲尔先生很满意,他不仅聪明,还很努力,为人也谦卑诚恳,很快就学会了律师事务所里的所有事情,威克菲尔先生也渐渐地开始把自己的客户有意介绍给他。
没想到,这一切居然是乌利亚刻意制造出来的假象。
他从来没有真正感谢和珍惜过威克菲尔先生的帮助,而是一直自卑于自己的贫穷和低下的地位,觊觎他人的财富。
他一边利用威克菲尔对他的信任做假账、贪污客户的钱;一边破坏威克菲尔的名誉,将其架空,试图侵吞其财产。
不料最后被人揭发,计划落空,众叛亲离,还差点将自己送进监狱。
曾有人在网上提问:“心穷的人到底缺什么?”
底下一个高赞的回答是这样说的:
心穷的人,心胸缺开阔,眼光缺长远,骨子里缺志气,生活里缺情趣。
在经济学上有个效应,叫“管窥效应”,指的就是通过一根管子在看东西,管子以外的东西是看不见的。
什么意思?
就是有些只注重眼前利益和自身利益的人,满眼满心都被小利益所占满了,他的心智也自然会被一种稀缺心态所占据。
这种稀缺心态,不仅让他鼠目寸光,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会夺走他全部的注意力,让他无法做出正确的长远决定,判断能力也大大降低。
亦舒说:“穷,是一种心态”。
穷不是因为出身,也不是因为际遇,而是因为内心的贫乏和荒芜。
北岛说:“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梁晓声说,“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人之所以是高级动物,除了能够直立行走外,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为什么要用不锈钢做盲道?成本多高啊!国家的钱都是从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