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以后,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这句话,否则毁了孩子还不清楚

爱心谈育儿吖 2024-12-17 19:36:36

父母的言语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成为孩子心灵的滋养,也可能在不经意间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作为一名中年家长,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的感悟,特别是关于那些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能说的话。

我记得有一次,孩子满心欢喜地拿着他刚画好的一幅画来给我看。那画在我看来,虽然笔触稚嫩,但充满了童趣与想象力。

可当时我正为工作上的事情心烦意乱,脱口而出:“这画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你能不能做点有用的事?” 孩子原本明亮的眼睛瞬间黯淡了下去,默默地收起了画。

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的失落,也为自己的言语感到懊悔。从那以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说话方式,也逐渐意识到,中年以后,我们更要谨言慎行,因为有些话一旦说出,可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莫让反问成 “冷箭”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使用反问句与孩子交流。就像那次孩子放学回家,一脸疲惫地说:“今天在学校跑了好多圈,好累啊。” 我却回应道:“累什么累,别的孩子不也一样跑吗?” 当时我并未觉得不妥,可后来发现孩子越来越不愿意跟我分享他在学校的事情了。

还有一回,孩子找不到他心爱的玩具,来问我有没有看到。我不耐烦地说:“我怎么知道,你自己乱放还问我?” 孩子听后,小脸憋得通红,眼里满是委屈。我这才意识到,我的反问句就像一根根冷箭,刺伤了孩子的心。

其实,我们只需简单地回应 “宝贝累了就休息一下吧”“我没看到呢,你再仔细找找”,就能避免给孩子带来伤害。习惯性反问,看似只是一种说话风格,实则传递出的是一种否定和贬低的态度。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感受不被重视,自己的问题很愚蠢,久而久之,亲子之间的沟通桥梁就会被破坏。

家长们,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是否也曾在不经意间用反问句伤害了孩子呢?

二、自我牺牲莫 “绑架”

在孩子的教育与成长中,我也曾陷入这样的误区。我常常对孩子说:“为了供你上学,我放弃了多少升职的机会,你可得好好学习,不然怎么对得起我?”

“为了照顾你,我每天忙得连自己的爱好都没时间去做,你要懂得感恩。” 我本以为这样能让孩子明白我的付出,从而更加努力。

然而,孩子的反应却让我深思。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每次听到我这样说,眼神里都充满了压力和无奈。我想起有一次,孩子小心翼翼地对我说:“妈妈,我知道你为我付出很多,可你这样说让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个累赘。”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

作家刘娜说过:“中国式亲子的最大问题,是父母无法安放绝望无助的自己,打着‘还不是为了你,我才牺牲了自己’的名义,让孩子在愧疚中一生过得拧巴又委屈。” 我们的自我牺牲或许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如果总是挂在嘴边,就会变成一种情感绑架。孩子没有要求我们牺牲,他们更希望看到快乐的父母。

大家在育儿过程中,是否也有过这种自我牺牲式的表达呢?孩子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三、伴侣互评忌 “恶语”

我的家庭也曾经历过一段动荡时期,我和爱人之间因为一些生活琐事产生矛盾,有时会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我会抱怨爱人不够关心家庭,爱人也会数落我的不是。

有一次,孩子哭着对我说:“妈妈,你们不要再说对方的坏话了,我好害怕。” 那一刻,我意识到我们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孩子的世界里,父母是他们最亲近、最依赖的人,父母之间的互相诋毁会让孩子的信念感和价值感崩塌。

就像心理学上所说,孩子天生知道自己一半来自爸爸,一半来自妈妈,他们希望父母是和谐美满的。当父母恶语相向时,孩子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不知道该相信谁,内心充满了混乱和恐惧。

你有没有在孩子面前与伴侣发生过争执并说了不当的话呢?孩子有什么表现呢?

四、对比之语勿 “伤儿”

我常常不自觉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看到邻居家孩子钢琴弹得好,我就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人家弹得多好,你怎么就不行呢?” 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会说:“你看看你同学,每次都考那么高分,你就不能向人家学习学习?”

结果,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他总是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生怕做错。我这才意识到,我的比较就像一把沉重的枷锁,束缚了孩子的成长。

用 50 个教育法把 3 个儿子送进斯坦福大学的作家陈美龄曾提醒千万父母:“千万不要说,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关注孩子自身的进步与闪光点,用鼓励和肯定的话语为他们加油助威。

你是否也常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呢?现在是否意识到了这种做法的不妥之处呢?

我们更应该明白,我们的言语对孩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让我们摒弃那些伤害孩子的话语,用温暖、理解、包容的言语去陪伴孩子成长。因为,父母的良苦用心,终会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们一生的力量源泉。

希望大家都能从我的经历中得到一些启示,也欢迎大家分享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言语故事,让我们共同成长,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和谐的成长环境。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