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陈永贵墓地:重修后被质疑规格过高,228级台阶到底有何寓意?

巍峨史记 2025-02-17 18:38:39

陈永贵的墓地与郭沫若相伴,其中的修建与中山陵很是相似,更是有着228级的台阶。

不过这一墓地时常被人质疑是不是规格有些过于高,陈永贵为何有着如此的待遇,又为何偏偏修建228级的台阶。

农民总理

“学习大寨呀赶大寨,大寨红旗迎风摆,她是咱公社的好榜样啊,自力更生改变那穷和白!”

大寨是山西的一个小山村,贫穷落后是他的代名词,被说成穷山恶水的大寨成为很多领导最为头疼的问题。

在大寨村中有着一个与大寨村一样贫穷的外来农民,这就是陈永贵,陈永贵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是一贫如洗,加上天灾,吃食都成了问题,最后只能是逃荒到了大寨村。

因为贫穷,营养跟不上,陈永贵的父亲早就已经是疾病缠身,最后病来如山倒,只丢下陈永贵撒手人寰。

陈永贵为了混一口饭吃,只能是到地主家劳作,虽然陈永贵是种地的好手,但是自己一直都没有自己的土地,在解放后,他才分到了土地。

解放后陈永贵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盼头,于是他便带着大家开始规整土地,修建了很多的农业工事防御天灾,这一搞,梯田出现在土地上,产量肉眼可见的上升。

而这在大寨绝对是一件值得注意的大事,原本产量只有200斤的贫穷地块,突然产量飙升到了700多斤,这说明大寨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地方,其他贫穷产量低的地方也有着重生的可能,而带领大家发家致富的陈永贵更是一个值得重用的人才。

于是大寨精神由此出现,山西更是将其当做典型报告了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得知后很是开心,还评价“穷山沟里出好文章”以此激励大家,继续努力。

正因为陈永贵,大寨将陈永贵推崇为“大寨精神”的代表,前往各地作报告,而在这段时间中陈永国更是接到了毛主席的邀请。

当时与其站在一起的是钱学森以及王进喜等人,看得出来,陈永贵作出的贡献有多大,取得的成就有多大。

毛主席惜才,对其连连夸赞,最后陈永贵进入到中央工作,主管农业方面的工作,在多年兢兢业业后,1975年成功 担任了副总理,直到1980年,陈永贵主动提出了请辞,6年后陈永贵在北京病逝,享年72岁。

原本陈永贵是要安葬在自己的老家大寨村,但是由于当时的墓地并未修建好,所以最后陈永贵被安葬在了郭沫若的旁边,墓地修建了有着三层含义的228层台阶。

邓小平出面主持工作,即使从陈永贵在身前不断地表示要一切从简,但是党中央还是按照正常的副总理葬礼规制进行,只是在其他方面就稍作减法,圆了陈永贵简朴的遗愿。

三个含义

原本陈永贵的墓地外观简朴,但是在1993年后,大寨村的村民自发要为这位农民总理修缮墓地,在修缮之前,找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墓地作为参考,这才修建了如今的陈永贵墓。

在台阶上,大家也是想到了不少:

“将台阶分为了三个部分,5个组。第一部分是一组八个台阶,第二部分为两组,分别是38个台阶,第三部分也是分为两组,各自是72个台阶。”

其中象征的便是陈永贵在国务院的8个年头,为人民作出的贡献,38级的台阶则是象征着陈永贵的38年的党龄,72级的台阶象征着陈永贵的72个年华。

其实村民的自发修建,也能够看出陈永贵的一生中的政绩是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就算是在国务院离开后他的心也是一直记挂着人民与国家。

而与他一般的领导人也是大有人在,不由得想到了王白旦。

他在担任4年的齐齐哈尔市委副书记后,也就是在1978年之后,王白旦选择到齐齐哈尔这个正是发展重工业的地方担任一名炼钢的工人,在这里他在基层的生活与其他工人没有区别,从未因为自己之前的身份而得到什么特殊的待遇。

1989年,王白旦已经50岁,这个时候原本应该退休享受的王白旦选择则继续留在工厂中,放弃了原本给其安排的清闲企业工作。

直到最后他每个月只有100块的补助,也丝毫不后退,而王白旦一家人的生活很是艰难,妻子患有胃癌,自己又有着病毒性疱疹,一家老小的开支很大,可就是这样他也没有找到政府寻求帮助。

最后妻子离世,黑龙江省委才得知这件事,便赶紧第一时间找到了王白旦,要为其提供帮助,王白旦很是感动,可是看着国家的帮助,自己五味杂陈。

他一生都在为国家付出,却深觉自己做得不够,更不想给国家添麻烦,所以这份补助他并未收下,好在王白旦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自己的后半生有着依靠。

无论是谁,我们的领导人都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而这些人都是深知百姓国家的人,都是怀着人民与国家的才走到这个位置,自然事事都为人民国家考虑。

向其致敬!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