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来了,不妨点个关注再走!
文章观点立足于《雍正王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在《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幕:

雍正继位当晚,老十七前来求见,邬思道坚决不让见。
雍正说自家兄弟,不能那么见外,可邬思道还是不让见。
为何?
邬思道当时的心声应该是这样的:
“老四,我还不了解你,要是让老十七进来,我还能活......”
01
画面来到雍正继位当晚!
畅春园事情结束后,成为皇帝的雍正急忙赶回家,到家啥也不问,反而关心起邬思道来了。

“邬先生呢?”(雍正)
“回皇上,邬先生在他的屋子里。(高毋庸)”
你以为老四是在关心邬思道,其实不是,这是去卸磨杀驴。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邬思道知晓雍正那么多的秘密,暗中谋划那么多见不得人的事。
若这些事情泄露,必然会有损他的名誉。
你说邬思道对老四忠诚,年羹尧还说过愿意当老四的护法金刚呢,到最后还不是有了异心。
所以什么样的人才能保守秘密,只有死人,因为死人不会说话。
言归正传,不久老四就来到邬思道的房间里。
一眼就看到桌子上准备好的行李,很显然邬思道这是要“跑路”。
雍正心中暗自庆幸——好在这老家伙还没跑,接下来该我出手了。

老四也不知道从何处说起,随口提了一句:
乍逢大变,宫里情形不明,回来略住一住,顺便来看看你。
只能说雍正这个“老登”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皇宫可是皇帝住的地方,里三层、外三层都是安保,还有丰台大营的正规军巡逻。
安全系数高达五颗星,纵观全京城,哪里有皇宫安全。
这不是明摆着告诉邬思道,我是特意来杀你的,你接招吧!
邬思道腿瘸,但脑袋可是顶级CPU,赶紧思考自救之法。
02
这个时候雍正再次说话,你立了这么大的功,想要什么赏赐,说吧。
邬思道的表情立刻严肃起来,二话没说便想推辞。
要是要了赏赐,小命肯定不保。
但,推辞必须要有站得住脚的理由,CPU全负荷运转起来。

最终,想到“三不可用”的理由,简单解释一下:
我是个瘸子,用了我有损朝堂面子;
我是康熙一朝的犯人,用了我等于是在否定你老爹;
我肚子里的墨水用完了,也没啥用处了。
意思就是告诉老四,我虽然有功,但却不邀功,留我一条小命就行。
当然,仅仅不邀功,还不足以让雍正放自己一马。
接下来就是“半隐”理论,也是有三点。
第一,我没钱,离开你会饿死,你得养我;
第二,咱俩十几年交情,离开你,我会想你;
第三,你想我的时候,我得让你找到。

其实前两点都是客套话,邬思道遇到雍正之前,不过得挺滋润。
多年后,邬思道在田文静手下工作,一听说老四要来了,什么都没要连夜离开,这就是所谓的“几十年交情”。
所以说只有第三点才是重点,翻译过来就是,我会一直在你的监视之下。
雍正一听,觉得这样还不错,留着邬思道,说不定以后就用着了。
截止到此时,第一波危机结束。
03
邬思道刚松一口气,张五哥急急忙忙开门进来,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启禀皇上,十七阿哥求见。”
十七阿哥是谁?
康熙去世时,老八、老九胡搅蛮缠地说,老爹是传位给老十四,而不是老四。
这个时候出来一人力挺老四,此人就是老十七,称得上是雍正的铁杆粉丝。
那么敏感的时刻,一个皇子不好好在家呆着,非得出来干嘛?
有一个细节可能许多人没注意,雍正没有第一时间去回答张五哥,而是看了看怀里的表。
不妨大胆猜想一下,有可能是雍正和老十七等人提前商量好了时间,到某个点就进屋杀死邬思道。
所谓的“老十七求见”不过是暗号!
之前老四一直被邬思道的“三不用”、“半隐”忽悠,忘记商量好的时间,才会有“看表”的那一幕。
老四刚进府时,高毋庸还活着,一夜过后他就好似人间蒸发了一般。
雍正一旦正式登基,所有的黑历史都必须抹去,老十七可能就是替四哥干这件事情的。
邬思道哪里是高毋庸可比的,稍微一分析就知道怎么回事。
老十七若是进屋来,他的小命不保,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进来。

“四爷,皇上,今非昔比,您不宜善听善见呐。”
“老十七是我,是朕的兄弟,怎么好给他闭门羹吃呢。”
“你回十七爷的话,皇上稍息片刻就要进宫,如有公事请他转告张廷玉处置,要是关防的事就请十三爷处置,要是私事,你就说天子没有私事。”
雍正刚进屋时,邬思道喊的是“皇上”,此时却喊“四爷”,无疑是在拉关系,希望他念念旧情。
眼见这一招不管用,邬思道直接越过雍正命令张五哥,很显然是着急了。
但张五哥并没有走,在等待雍正的命令......
按理说,皇帝命令臣子只需要一句话即可。
但老四却走到邬思道、张五哥中间,背对邬思道、面向张五哥。
没说什么,却有说了什么,之后张五哥就离开了。
很显然,张五哥离开不是因为邬思道的话,而是雍正给了什么暗示动作。
直到此时,邬瘸子的性命之忧才消失。
可以说,从四爷进府到张五哥离开的这段时间,邬思道的自救堪称教科书。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