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8.7万美元人均GDP,日本3.2万,中国处于什么水平?

敬州小茶馆 2025-01-22 10:28:09

2024年已然成为过去式,回首这一年,全球经济舞台上可谓是风云变幻。在全球经济迈向降息前期的大背景下,下半年美联储率先按下降息按钮,紧接着各国央行纷纷跟进,全球经济就这样一头扎进了美元降息周期。

然而,诡异的是,美元指数却反其道而行之,一路逆势上扬。这场景,完全打破了经济学的常规剧本,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 “反常” 已经不是头一回上演了。与此同时,其他非美货币只能无奈地 “低头”,纷纷贬值。在这场货币的 “跷跷板” 游戏里,强势美元让美国GDP规模再度被拉高,而其他经济体的GDP却因货币贬值,面临着 “缩水” 的危机。接下来,咱就重点唠唠中美日三国在GDP及人均GDP方面的那些事儿。

先把目光聚焦到美国。虽说美国全年的数据还没正式公布,但仅看2024年前三季度,其GDP就已经高达21.65万亿美元,这数字着实惊人。特别是第三季度,GDP更是达到了7.35万亿美元。按照这个趋势,不少人预测四季度美国GDP可能会达到7.5万亿美元,甚至还有可能更高。要是按这个预测来算,美国2024年GDP总量突破29万亿美元,直逼30万亿美元大关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要是后期美国再对四季度GDP数据 “微调” 一下,全年突破30万亿美元也不是没可能。

就算按照最保守的29万亿美元计算,美国人均GDP也能达到8.7万美元。这人均水平,妥妥地能跻身全球前十行列,和新加坡、挪威等经济强国肩并肩。毕竟在全球范围内,人均GDP能超过8万美元的国家,那真的是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

不过,美国GDP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虚胖” 问题也愈发严重。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三季度美国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跌破10%,这经济 “脱实向虚” 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再看看同期的中国,制造业产值几乎是美国的两倍。现在美国经济的 “大头” 都在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早已超过80%。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未来这一比重突破90%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当下,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是以美元霸权为依托的金融服务业。为了延续自己在全球经济领域的 “霸主” 地位,美国现在正全力押注AI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前沿科技行业,试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

美国这算盘打得贼响,妄图通过突破生产力的天花板,牢牢占据人工智能领域的制高点,进而继续维持美元霸权,顺便解决自身那如山般沉重的债务问题。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赛道上,能和美国一较高下的,也就只有咱中国了。所以说,未来这场科技革命到底由谁来引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球经济的走向和命运。

再来说说日本。曾经的经济强国,如今GDP已经掉到全球第四,被德国反超。2024年前三季度,日本GDP为2.95万亿美元,预计全年能达到4万亿美元。可别小瞧这数字,日本如今的GDP规模已经退回到20年前的水平了,人均GDP更是跌至3.2万美元,眼瞅着就要被韩国超越了。

日本经济之所以陷入停滞甚至倒退的困境,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方面,这两年美元疯狂加息,日元汇率就像坐了滑梯一样大幅下跌,日本经济就像待宰的羔羊,被美元反复收割,换算成美元后的GDP严重缩水。另一方面,日本的传统制造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手机、家电、显示面板和造船等行业,早就被中国和韩国打得节节败退。再加上中国半导体行业不断突破,日本和韩国的半导体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市场份额越来越小。还有,在新兴产业方面,日本已经远远落后于中美两国。像AI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领域,几乎被中美两国垄断。在前沿高科技行业,日本的存在感越来越低,独角兽企业更是少得可怜。

最后,来看看咱们中国。不久前,我国公布了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2023年GDP上调了3.4万亿,最终核算为129.4万亿人民币。这次上调主要是把城镇居民自有住房的GDP,也就是国际上通用的 “虚拟租金” 给加进去了。毕竟美国、日本等大多数国家都是这么核算GDP的,咱们这也算是和国际接轨了。以后每年,这部分都会纳入GDP统计。

按这个数据计算,2023年我国人均GDP为1.3万美元,预计2024年在1.3万- 1.4万美元之间,稳步增长的态势十分明显。不过大家要清楚,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可不能划等号,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挺大的。GDP受汇率等因素影响,波动比较大。按照国际惯例,人均可支配收入通常是人均GDP的45% - 55%左右,而且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占比更高。

对于我国来说,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同时,内需也是当下及未来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怎么扩大内需,拉动居民消费呢?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美国前几年采用直接给居民和企业发放现金的方式,刺激消费,拉动经济。但咱中国国情不一样,采用的是 “以旧换新” 等消费补贴方式,还有大规模的设备更新。而且预计今年,补贴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

在未来,中国仍将坚定地走科技创新与内需拉动并行的道路。科技创新方面,我国在5G通信、新能源汽车、量子计算等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未来还将持续加大投入,力求在更多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让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内需拉动上,除了现有的消费补贴政策,还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比如,通过提升就业质量、推动工资合理增长等方式,让老百姓 “钱袋子” 鼓起来,从而更有底气去消费。同时,大力发展新兴消费业态,像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智慧旅游、数字文化娱乐等,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消费选择。相信在科技创新与内需拉动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经济必将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不断缩小与美国在经济总量和人均GDP方面的差距,为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