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蜀中孤女,初婚嫁银匠二婚嫁太子,逆袭大宋第一“铁娘子”!
漫长的封建时代,都是男权的天下,能走上权力顶峰的女人,都是令人侧目的,比如汉之吕雉,唐之武曌,清之慈禧。她们的上位,都是血色染成的。
其实,除了大家熟悉的这老几位外,还有一位奇女子也曾临朝称制,此人就是北宋第三位皇帝真宗赵恒的第三任皇后——章献明肃皇后刘氏。
赵恒系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早年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册立为太子,两年后即位为帝。
赵恒的第一位皇后潘氏,乃北宋名将潘美的女儿。潘美曾为忠武节度使,在对辽战争中,由于指挥失当,致名将杨业陷敌被俘而死。后世演义中的巨奸潘仁美,就是以其为原型。
潘氏16岁嫁入韩王府,成为赵恒之妻,封莒国夫人。只是,天不假年,潘氏与赵恒一起仅仅生活了6年,就因病逝世,年仅22岁。赵恒即皇帝位后,追封潘氏为庄怀皇后。
赵恒的第二位皇后郭氏,为宣徽南院使郭守文次女。潘氏病逝两年后,16岁的郭氏嫁给时为襄王的赵恒,先后册封为鲁国夫人、秦国夫人,赵恒即位,册立郭氏为皇后。
而赵恒第三位皇后刘氏的上位,却颇费周折,甚至令乃父宋太宗赵光义龙颜大怒,这一切,都是刘氏的出身与早年经历有关。
刘氏(正史无名,民间相传为刘娥)原本也是将门之后,祖父曾为后汉时的右骁卫大将军,其父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举家迁往镇守之地的成都。可是,赴蜀不久,刘氏的父母就双双暴亡,年幼的刘氏成了孤女,被外婆收养。
没妈的孩子像棵草,刘氏从小就倍尝艰辛。为了糊口谋生,刘氏小小年纪就被外婆送入娱乐场所,成为一名歌女。15岁时,外婆便托人为她寻了婆家,嫁给了一位名叫龚美的银匠。
龚美是个手艺人,眼光比一般人要远,结婚不久,就带着刘氏一路东进,直入汴梁,开始了“京漂”生活。只是,京师虽然繁华,却不是人人都能掘金的,积蓄花得差不多了,两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龚美就想起了歪着——将刘氏卖掉换钱。
刘氏长相甜美,能歌善舞,是很好出手的。消息一出,就有个名叫张耆的官差找上门来,想接手这桩买卖。张耆之所以相中刘氏,为的并不是他自己,而是为了他的主子,时为襄王的赵恒。张耆是襄王府的幂宾,11岁时就进入王府跟着赵恒混。
张耆为人重密,有智数,深得赵恒信赖。赵恒曾言想纳个蜀中妹子为侍妾,张耆这才极力促成的。张耆安排赵恒与刘氏见面后,赵恒对刘氏非常满意,就斥资将其买了下来。
娶了个二婚女,这事在宋代也不是能大张旗鼓地来庆贺的,所以,赵恒只能金屋藏娇。刘氏是经历了一次婚姻的熟女,讨男人欢心的功夫还有一套的,所以,赵恒很快就与她如胶似漆地黏在一起,甚至,对郭氏都有冷淡。
俗话说得好,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赵恒纳妾之事最终被他老爸赵光义侦悉。赵光义勃然大怒,勒令赵恒将刘氏逐出襄王府。赵恒虽然不舍,但父命难违,刘氏在王府是呆不下去了,他就想了一招来糊弄赵光义——将刘氏偷偷寄养在张耆家。
张耆这下犯难了,让王爷的女人住进自己家,出出进进的该有多不方便啊。为了避嫌,这个张兄也是拼了,自己有家不回,每天都吃住在襄王府。
至道三年三月(997年),宋太宗赵光义驾崩,赵恒登基为帝,是为宋真宗。没了老子的压制,赵恒赶紧将刘氏接回皇宫。刘氏二次进宫虽然没有什么名分,但是,赵恒对她宠溺如旧。
刘氏是聪明人,虽然深受赵恒喜爱,但是她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从不与真宗后宫的皇后和嫔妃们争宠,挣得大把的好人缘。因为没有小人添乱,刘氏在宫的地位也步步攀升,由美人而修仪,再晋德妃。
郭皇后死后,赵恒欲立刘氏为后,遭遇一众大臣的反对,皆言“刘氏出身微贱,不可以为一国之母”。这场群臣斗,最终以赵恒完胜,刘氏封后落幕。
刘氏是个天生的管理人才,主掌后宫,能让一众嫔妃都相安无事,让赵恒的后院充满人情味。不仅如此,刘氏还将目光瞄上朝中大事,成为赵恒的得力帮手。“帝朝退,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之。周谨恭密,益为帝所倚信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九》)
更奇葩的是,刘皇后还将前夫龚美引入官场,并令其改为刘姓,认作兄长。“太宗崩,真宗即位,(刘氏)入为美人。以其无宗族,乃更以美为兄弟,改姓刘。”(《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
由于刘氏的关系,刘美最终军权在握,历任右侍禁、閤门祗候、管带汉州嘉州军事、内殿崇班、洛苑副使、勤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昭州防御使、侍卫马军都虞候,累迁武胜军(邓州)节度观察留后,成为其最为得力的助手之一。
赵恒在皇帝位上呆久了,便不可避免地染了一身的职业病,只听好听的,为了粉饰,甚至不惜伪造天书,装神弄鬼,将一派大好江山折腾得不像样子。赵恒本人也变得神经兮兮的,满口胡话,神魂颠倒,朝政大事多由皇后刘氏决断,刘氏的权力越来越大,成为实际上的统治者。
为人强势的刘氏,却一生未孕。后来,刘氏的一个李姓侍女(李宸妃)产下一子,她便将这个孩子强要过来,由自己和另外一个嫔妃杨氏(章惠皇后)共同抚养,严禁宫人向孩子说明真相。赵恒很宠爱刘氏,默许她抱养李氏之子。
那位被抱养的小皇子,从小就叫刘氏大娘娘,叫杨氏小娘娘,一直认为刘氏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那位皇子,就是后来的仁宗皇帝赵祯。
刘氏取人子为己子,李宸妃默不敢言,朝中上下也慑于刘氏威势,无敢言者,使得李宸妃与赵祯母子至死不能相认,于人伦有亏。刘氏死后,宋仁宗生母之谜大白于天下,遂成宋廷一大奇案。这个故事,也被后人演绎为“狸猫换太子”,狠狠地黑了刘氏一把。
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刘氏临朝摄政。天圣二年(1024年),刘娥身穿帝王龙袍,参加宋廷册封大典,成为大宋第一位强势的“铁娘子”。
刘氏临朝,“威震天下”。她终结“天书”运动、结束党争、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为仁宗亲政后的“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史》称:“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
有臣子上书,请刘娥“依武后故事”,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均暗示刘娥称帝。刘娥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掷于地上,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住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蔡东藩在《宋史演义·第二十四回》中如此评价刘氏:“彼刘美人以色得幸,专宠后宫,亦何尝不自私欲所致乎? 幸刘氏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其事郭后也以谨,其待杨妃也以和;即宫中侍儿,得幸生子 ,饰为己有,迹近诡秘,但上未敢欺罔真宗,下未忍害死李侍,第不过借此以攫后位,希图尊 宠,狡则有之,而恶尚未也。”
“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这样的评价还算公允。虽然刘氏不愿步吕后武皇后尘,但是,她也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力,一生喜用帝王服饰,至死不肯还政于宋仁宗,引得朝野非议。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