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市众熙公益协会志愿者为困境学子组装书桌。
近日,来自古交市众熙公益协会的志愿者们,走进了邢家社乡,为那些在逆境中拼搏的困境学生们送去了关怀和温暖。
“有啥困难和叔叔阿姨说,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你们。”“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也别放弃学习,学习不仅可以改变命运,还能点亮未来生活。”在众人的期盼中,爱心慰问活动正式开启。志愿者们怀着诚挚的心,将总计5000元的爱心物资捐赠给了这些贫困学生。
书桌、书包、笔记本、彩笔……当孩子们拿到崭新的学具后,如花儿般的笑容绽放在他们脸上。看着眼前的一幕,31岁的张涛感慨道:“只要孩子们内心满足,并在学习方面持之以恒付出努力,我这些年为困境儿童付出的努力,就值!”
作为一名普通的矿工子弟,张涛明白,学习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大学期间,他进入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始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公益的足迹遍布云南、广西、甘肃等10余个省(区)。从对接基金会到寻找弱势群体,从筹集善款到捐赠活动,张涛都积极参与。他希望在活动中积累经验,让自己以后开展志愿服务更加规范从容。
2017年末,怀着对公益事业的信心以及对家乡的热爱,张涛回到古交市,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志愿者一同筹备成立了古交市众熙公益协会,希望将自己的职业情怀延续拓展,将学到的专业理念与知识、积累的公益资源引到家乡来,造福故乡人。
此后,他走街串巷、摸底调研,建立起了自己扶贫帮困的数据库,敬老院的老人、乡村里的孩子,针对“一老一小”,积极开展了“健康守护包”“大山里的艺术创想”等公益项目,向上万名老人和孩子传递了温暖和力量。
除了张涛,在我市万柏林区,还有一位志愿者利用春节休假,结合自家的医学传承,忙前忙后为人们服务着。他就是蔚俊康,万柏林区非遗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这不,为了犒劳从外地回太原过年的孩子们,家住闫家沟的张阿姨天天围着锅台转,今天一道酱香排骨,明天一道红烧猪蹄,几天下来,就引发了旧疾,左腿疼得走不动道,这可急坏了老伴儿和孩子们。
“咋办?”家人们心里着急,不知所措。打听一番后,拿到了掌握“透骨拔毒疗法”的蔚俊康的电话。
本想着对方春节休息不出诊,但看着老人腿疼得一天天睡不着觉,孩子们还是一通电话打给了蔚俊康。说明原因后,对方非但没有任何不悦,反而拎着药包就来到了张阿姨家。他用祖传的配方炮制药酒,将药酒涂抹在疼痛处,用小木棒轻轻拍打,药酒透过皮肤吸收、直达病灶。一套流程下来,张阿姨的腿疼缓解了不少。
“这些药我给你留下,没事涂上揉一揉。另外,别受凉,过两天我再过来给老人理疗。”给老人理疗完后,蔚俊康又叮嘱一番。
不收费用,随叫随到,蔚俊康的服务让张阿姨一家有点不敢相信。对此,邻居解释,蔚医生热心公益事业,用专业技艺为人们解除疼痛。2023年起,万柏林区委宣传部开展非遗进社区活动。他作为万柏林区非遗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担当起进社区的领队。每到一家,他既当宣传员,又当服务员。通过非遗进社区活动,让患病群众得到实惠。“免费帮助老人缓解病痛,这一坚持就是一年多,现在老人们腰酸背疼,都主动找他。蔚医生啊,人好着哩……”邻居补充。
志愿服务“不打烊”,温暖传递“不断档”。春节期间,像张涛、蔚俊康这样的志愿者,在我市还有很多,他们坚守在一线,用热忱的服务,让大家感受到别样的温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者大爱无疆的精神,用“志愿红”为“春节红”添彩!记者 张 慧 文/摄 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