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的襄樊之战,庞德抬着棺材出场,还射伤了关羽左臂,《三国演义》这段描述,在《三国志》中也有记载,只不过关羽中箭的部位稍有不同:“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
关羽作为荆州军主将,能够被敌军二级将领庞德射中脑门,战事之激烈可想而知,关羽身先士卒的勇气也值得敬佩。
在《三国演义》中,庞德表现得十分勇悍:他在汉中决战时战退魏延救了曹操,又在襄樊之战中打赢了关羽,乘胜追击之际被于禁阻挠,这才错过了立下盖世奇功的良机。
都说《三国演义》三分虚七分实,但即使是以《三国演义》为依据,我们也不能说庞德一定就能击杀关羽,更不能说于禁阻止庞德追击完全是不怀好意:庞德追到关羽阵前,肯定会丢了自己的脑袋,也会坏了曹操的大事。
实事求是地说,关羽以荆州之力硬抗曹操源源不断的增兵,水淹七军已经创造了奇迹,就是失败了,也是虽败犹荣——即使诸葛丽和刘备都在荆州,也扛不住曹操和孙权的两面夹击,赤壁之战时孙刘还比较弱小,但两家联手还是击败了庞然大物曹操,襄樊之战是关羽独自面对更加强大的曹操和孙权,刘备在西川并没有给予荆州任何支援。
如果只看三国正史,我们就会发现关羽在襄樊打得有多艰难,要不是关羽智勇双全通晓天文地理,就不可能困住樊城曹仁并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只可惜当时汉水暴涨不够高,来得快去得快,帮关羽也没有帮彻底:“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羽乘船临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徐晃救至,水亦稍减,晃从外击羽,仁得溃围出,羽退走。”
古代的城墙一般都是夯土构筑而成,“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就是说傅说曾经做过修城墙的苦力,用现在的建筑俚语来说,就是两边“支盒子板”,在中间填土夯实,所以城墙的高度可以用几版(板)来计数,城墙上也会留下“盒子板”的痕迹。
汉水如果再大一点、久一点,就可能淹没或泡塌樊城城墙,等荆州军入城后汉水再退去,关羽就又多了一个战略支撑点,即使南郡被吕蒙偷袭,关羽也可以在樊城固守待援——关羽之所以最后一败涂地,是因为他失去了后勤补给和可以防守的城池,谁也不会料到“国舅”糜芳会不战而降。
襄樊一战,关羽抓了足足三万俘虏,因为没有时间和地点整训,所以这三万降卒不但没有成为新生力量,反而成了巨大包袱,如果关羽有程昱的狠劲儿,或许可以“就地取材”确保荆州军不饿,但关羽毕竟不是程昱贾诩,所以他要喂饱三万降卒,就得去取孙权的湘关之米。
即使抛开正史只看演义,我们也会发现庞德只是勇将而算不得名将,其后人的心胸气度也令人不齿。仅看襄樊之战中庞德于禁的表现,也不像字面上写的那么简单,尤其是于禁阻止庞德追杀关羽,也不全是嫉妒庞德立功:庞德能不能追上去斩杀关羽是一个问题,会不会破坏曹操的“驱虎吞狼”或“卞庄刺虎”大计,也是一个问题。
庞德的武功,应该在魏延之上,要说他能追上赤兔马并砍杀关羽,估计百分之九十九的读者都不会相信,而且他暗箭偷袭,也确实不是大丈夫所为,更有失名将风范。
于禁是知道关羽武功有多高的,而且也知道关平周仓都非泛泛之辈,如果庞德贸然追击冲到荆州军阵前,被这两位猛将缠住,于禁是救不出来的。
周仓能与赵云交战数次,连中三枪而不倒,说明其武功可能不在徐晃张郃之下,而关平的武功,庞德也是知道的,此前他已经跟关平打过一场了:“平大怒,纵马舞刀,来取庞德。德横刀来迎。战三十合,不分胜负,两家各歇。”
读者诸君请注意,是“两家各歇”,而不是单方面鸣金收兵,这说明关平的武功绝不在庞德之下。
庞德连关平都拿不下,再加上一个周仓,就是于禁上去也是白饶——曹魏五子良将中以于禁武功最弱,他的强项是治军而非打斗。
《三国演义》把于禁写得很是不堪:“原来于禁见庞德射中关公,恐他成了大功,灭禁威风,故鸣金收军。”
罗贯中这段描写显然不合常理:按照古代战功计算规矩,先锋庞德立功,功劳首先要记在主将于禁头上,就连夏侯渊被黄忠阵斩,《三国志·卷一·武帝纪》也是“夏侯渊与刘备战于阳平,为备所杀。”
如果庞德能阵斩关羽,那么首功也只能属于于禁:庞德是斗将,于禁是曹军前线总指挥,您说曹操给谁的赏赐会更重?
且不说庞德的白马能不能跑赢了关羽从赤兔,也不提关平周仓联手拿下庞德有多容易,就是庞德真的斩了关羽,那又当如何?
我们不管是看《三国演义》还是看《三国志》,都会发现曹操并不希望关羽败得太惨,更不希望关羽被杀,这倒跟华容道那件事没有关系,曹操向关羽通报孙权要偷袭荆州的消息,战略意图很明显:云长,你还是离开襄樊回去打碧眼儿吧!
曹操不希望孙权在荆州占便宜,那么关羽的实力就不能太弱,起码应该要能跟吕蒙陆逊的轻装部队打个两败俱伤,这样曹操的卞庄刺虎之计才能成功:两虎相斗,大者伤小者死,不管幸存的伤者是关羽还是吕蒙,曹操带徐晃张辽都可以“收复”荆州,孙权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孙刘联盟也会因此破裂,曹操这局棋就下活了。
前面咱们说过,庞德和徐晃都只是斗将而已,大局观远不及曹操,甚至也不如张辽,他们只顾眼前战功,却忘了襄樊之战怎么打才对曹魏(确切地说是大汉)更有利。
庞德这个人,笔者一向不大喜欢,他被俘后不可能投降,其实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这在江湖上就叫“羞刀难入鞘”:出征前,他骂了马超,骂了大哥庞柔,在襄樊又骂了关平和关羽,要多嚣张又多嚣张,被俘后屈膝投降,就会成为三国笑柄,他的留在许都做人质的老婆孩子,也会被曹操“特别处置”,男的杀掉,女的卖掉。
说庞德“忠义”是不准确的,因为庞德对曹操的一系列暴行,以及曹家的篡汉行动,是十分了解甚至参与其中的,史料记载的“宛城之屠”,就是庞德和曹仁做的。咱们今天只说演义不提正史,跟正史描述基本一致的庞德言行,也确实很不地道。
庞德背叛马超并在曹操面前大骂故主,估计曹营诸将都在肚皮里冷笑,庞德杀嫂的原因,也令人生疑:是嫂子不贤,还是小叔子不轨?即使嫂子做错了事,有大哥庞柔在,也轮不到庞德动刀子吧?
对一个三易其主的降将,我们是不能给予太多肯定和赞扬的,庞会后来尽屠关羽满门,更是灭绝人性:两军交战,不是你杀我就是我杀你,期间并无私仇,而且关羽厚葬了庞德,也算仁至义尽,庞德想用棺材吧关羽装回许都邀功请赏,岂不是做得更过分?
庞德因为死了而博得许多赞誉,但是再笔者看来,他就是个嘴大量小目光短浅无原则的莽夫而已,如果您活捉了庞德,会将其如何处置?在您看来,庞德贸然追击关羽而被关平周仓围住,逃生的可能性又会有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