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故事《谢谢(世情百态)》

英雄且慢 2023-05-23 05:04:37

老谢,一不老,二不姓谢。

老谢今年32岁,在机关里不到35,都算是年轻干部。

老谢姓李,大名李谢,一看就知道名字取自父母的姓氏,这在李谢家乡所在的农村很常见。

李谢刚工作时,同事大多直呼其名“李谢”,后来又叫了一段“小李”,再后来不知怎么就成了“老谢”。大概是李谢太喜欢说“谢谢”了。

李谢从农村考上大学,毕业后又考进机关成了公务员,确实很不容易。李谢还记得第一次离开家乡去城市上大学时,那靠着土里刨食硬是培养出一名大学生的农民父亲老李嘱咐说:“娃,咱农村人,出门在外,礼多人不怪,多说‘谢谢’不会错!”

老李朴素的人际处理哲学深深影响了李谢,而且李谢慢慢发现多说“谢谢”不但不错,还常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妙处。比如在食堂窗口,无论打饭的大婶手抖不抖,李谢都要说声“谢谢”,后来李谢饭菜的分量就格外足。再有,学生会遴选干事,李谢去报名,却被拉着干了一下午搬桌椅、收材料的杂活,结束时才发现是“乌龙”,李谢一句“谢谢,我提前感受到了学生会的辛劳和荣耀”,成功缓解了尴尬,也轻松跳过遴选把自己直接送进了学生会。还有那次争取助学金,系里只有两个名额,偏偏负责这事的学生处长,对这个多次对自己道谢的李谢印象深刻,或许他为自己并没有帮过李谢什么大忙而有点儿遗憾,于是助学金的名额就这么机缘巧合地砸到李谢头上。

李谢在机关也很受好评,因为“谢”不离口,大家都觉得这个小伙子有礼貌,有亲和力,慢慢就被喊成“老谢”,李谢也不气恼,一开始还自我更正一下,后来也就听之任之了。他想,这不正说明我群众基础好,和同事们熟不拘礼、“打成一片”了嘛!

李谢知道,群众基础好不好,有时在机关部门很重要。这不,熬了快10年,李谢在单位还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副科长。但是,现在机会来了,市里要求各单位推荐优秀年轻后备人才,下一步将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使用。而推荐除了单位领导的意见外,重点就看推荐得票情况。

不出李谢所料,自己的得票数高居首位。不少同事的第一推荐人选都是李谢,有些同事一开始写成“老谢”,想一想不对,又划掉,琢磨了半天,才想起应该写“李谢”,几乎闹出了笑话。李谢也很开心,这么多年在单位里处的好人缘,那么多谦卑的“谢谢”,在这一瞬间终于量变引起了质变。

可惜,最终上报的人选并不是李谢,而是比李谢还要年轻几岁的小王。据说,小王是“一把手”力挺的,“一把手”认为李谢得票虽多,但光顾着做老好人,不肯较真碰硬,不少工作交给他,都完成得一般,相反,小王虽然票不是最高,但敢于得罪人,把难题交给他放心!

李谢不服。他隐约听说小王其实颇会走上层路线,与领导们走得向来比较近。李谢依旧如常说“谢谢”,但语气没有以往那么真诚了,对“老谢”的称呼也有了一点儿不适和反感。慢慢地,老谢不怎么喜欢说“谢谢”了;渐渐地,也很少有人再喊“老谢”了,再后来就开始喊李科长、李副局、李局,“老谢”这个称呼李谢自己都忘了。

李谢再次想起“老谢”这个称呼,是在一次廉政教育录像拍摄中,需要李谢剖析自己逐渐腐败的心路历程。李谢是老江湖,并不打算配合,对面的女记者一看就是没什么采访经验的年轻人。女记者先播放了一段采访。都是过去的老同事,他们感叹:“老谢竟然进去了,真没想到!”李谢听到“老谢”这个称呼“咯噔”了一下,不知怎么就有点儿心慌气短,气色煞白。女记者慌了神,赶忙扶住他,看着问题不大,又特意递上一杯水,提议先休息。

 李谢没想到,这个时候,还有人照顾自己的情绪,不由得艰难而又习惯地道了一句:“谢谢!”这次采访是李谢自我剖析最深刻的一次。女记者没想到效果这么好,连李谢自己都没想到。临走,年轻的女记者感激地对李谢说了声“谢谢”。

李谢已很多年没有真诚地说过“谢谢”,也没有听过这样真诚的“谢谢”。

0 阅读: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