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压岁钱是很多孩子一年中最期待的“财富”,但大多数人可能还没捂热,就已经被爸妈“代管”,最后去向成谜。而杭州的一位女生,却幸运地找回了自己9岁时存下的一笔压岁钱——足足存了24年!
她拿着这张2001年存入的1000元定期存单去银行取钱,连本带利一共1674.2元。虽然这笔钱不算多,但她却觉得意义非凡,因为这不仅是小时候的零花钱,更像是时间留给自己的一份“成长礼物”。
这个故事一出,网友们纷纷感叹:“我见过的唯一存住压岁钱的孩子!”也有人回忆起自己的压岁钱经历,甚至有家长表示,自己也在默默帮孩子存红包,打算让他们长大后再取出来。
那么,小时候的压岁钱大家到底是怎么处理的?存起来真的能积少成多吗?
24年前存的1000元,如今变成多少?杭州女生小景最近整理家里旧物,意外翻出了一张2001年的存单,上面清楚地写着:存款金额1000元,定期一年,利率2.25%。
她回忆说,小时候每年过年,爸妈都会带着她去银行存压岁钱,虽然大部分后来都被取出来用了,但这张存单却被妈妈保管了下来,一放就是24年。
其实,早在10年前,小景就曾经想取出这笔钱,但当时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她,如果提前取出,会少半年利息。于是,她索性再等等,没想到这一等,又是十年。
如今,她终于决定取出这份“童年存款”,最终拿到的金额是1674.2元。虽然涨幅不大,但她却觉得很开心:“这笔钱让我感觉,自己真的在家人的呵护下一路长大。”
于是,她选择不把这笔钱花掉,而是当作纪念,留在家里保存。
存压岁钱,网友们怎么看?小景的经历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很多人开始回忆自己小时候的压岁钱是怎么处理的。
有些人表示,小时候的压岁钱基本都被爸妈“代管”了,但至今没见过“归还”;也有人说,自己的压岁钱每年都会被家里拿去交学费,等于“自给自足”。
但也有家长分享了不同的做法,比如一位网友说:“我儿子的压岁钱从小到大都存着,23年了,现在已经有13万多了。”这让不少人惊讶,原来存压岁钱真的能积少成多!
=另一位网友则分享了自己的特别经历:“我爸妈从我4岁开始,就用我的压岁钱给我买了一份20年的保险,现在正好能用来装修新房。”
可见,家长们的“存钱哲学”各有不同,有人选择银行定存,有人买保险,还有人拿去理财。
那么问题来了,压岁钱存银行,真的能“钱生钱”吗?
从小景的经历来看,24年前的1000元,存到今天变成1674.2元,虽然比原来多了六百多,但换算成年均收益,其实并不算高。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的压岁钱能更有效地增值,一些理财方式可能会更划算,比如:
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相对较低,但安全稳定,适合短期存放。复利理财:比如基金定投,长期下来收益可能比银行存款高。保险储蓄计划:不少家长会选择用孩子的压岁钱购买教育基金或年金保险,到孩子成年后可以一次性取出一笔可观的金额。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让他们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钱,而不是单纯存起来不动。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网友的回答让人哭笑不得:
“我爸说存着,结果高考后才告诉我,早就拿去买家里的冰箱了。”“存是存了,但存进了爸妈的口袋。”“每年都被爸妈‘暂存’,现在我都当妈了,也开始帮我娃‘暂存’。”当然,也有一些幸运的网友,真的拿回了属于自己的压岁钱:
“我妈真的帮我存了起来,大学时一次性给了我五万,感动哭了。”“长大后发现,压岁钱确实都存着,但存的是房贷里。”可以看出,大多数人的压岁钱,最终都变成了家用的一部分,而真正能“完璧归赵”的并不多。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压岁钱不仅仅是孩子的一笔小财富,更是教育孩子理财的好机会。
不少家长开始采取更科学的方式管理孩子的压岁钱,比如:
设立“压岁钱账户”,每年存进去一笔,等孩子18岁时一次性取出。制定压岁钱分配计划,比如一部分存起来,一部分用于学习,一部分让孩子自由支配。让孩子参与管理,比如让他们自己决定怎么存、怎么花,培养他们的理财能力。这样,等孩子长大后,不仅能拿到一笔可观的压岁钱,还能学会如何正确使用金钱,为未来的经济生活打下基础。
杭州女生小景的存单,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一段童年的记忆。在她33岁这一年,拿到这笔小时候存下的钱,感受到的不仅是金钱的价值,更是一种成长的温暖。
压岁钱存还是不存?其实答案因人而异。存下来的,是一份时间的积累;花掉的,可能是童年的快乐。但无论如何,最重要的,还是让这笔钱真正发挥它的价值。
那么,你小时候的压岁钱,是怎么处理的?你又打算怎么帮你的孩子存压岁钱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