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保卫干事郑延武劫持飞机逃亡台湾,被机组成员一斧头劈死

钎城墨客 2024-12-30 12:01:51

1982年,我国发生一起劫机事件,劫匪命令飞机改道飞往台湾桃园机场,还点名道姓要和邓公谈判。这个劫匪叫做郑延武,此人可是大有来头。

他是保卫科干部,父母都在机关单位工作,郑延武的岳父还是一位师长级别的军人。他第一次当劫匪就被机组成员一斧头砍死,不仅升官发财的机会没有了,连小命都丢了。

生在干部家庭迎娶师长女儿,出轨家中保姆被岳父举报

按照年纪推测,郑延武大概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出生。当时我们国家并不富裕,绝大多数人家过的都很不富裕,就连老一辈革命家也都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郑延武的父母都在机关单位工作,夫妻二人对于儿子非常宠爱。

从小郑延武就展现出了比同龄男孩更加调皮的性格,经常给父母惹祸,学习成绩也很一般。眼看着自家儿子不是块读书的料,父母就利用关系将儿子安排进军队。

到了部队,郑延武更是顺风顺水,很轻松的就通过了组织上的审查,成为了一名党员。没过几年他又被提拔为干部,成为了部队重点培养对象。

他的好运气并没有结束,1976年,这位年轻的干部又被安排到重要部门的保卫科工作,平时主要就负责一些贵宾的安保工作。

年纪轻轻就拥有大好的前途,再加上郑延武本人也算长得周正,周围有不少同事,亲友都争着给他介绍对象。经人介绍,郑延武认识了一个女孩。对方的父亲也在军队工作,还是师级干部。

这位老革命家对未来女婿的要求非常简单,不看家境,只要人品好,积极追求进步,对自己的女儿好就可以。

了解了郑延武在部队的经历之后,师长非常满意,认为小伙子踏实上进又很有能力,便同意女儿和对方在一起。

女方一家人没想到,自己居然看走了眼。郑延武迎娶师长女儿之后就暴露了自己的真面目,与家里的小保姆眉来眼去。两人很快就滚到了一起,男方将保姆的肚子搞大。

岳父得知这件事之后非常生气,他给了女婿一次机会,提出只要对方向女儿认个错,保证不再和小保姆来往,就既往不咎。从小在蜜罐子里长大的郑延武唯我独尊,根本不认为自己有错。

岳父不得已写下了举报信寄给了保卫科领导,郑延武也因此受到了严厉的处分,这也意味着他在保卫科的前途已经到头了。

对于心比天高的郑延武来说,前途尽毁简直比杀了自己还难受,正当他思考自己未来出路的时候,却听闻了一条消息。

1981年夏天,国民党少将黄植驾驶飞机向大陆投诚,轰动全国。这位国军少将被授予了不低的官职,还收到了巨额奖励。

大陆宣传黄植也是为了树立典型,告诉台湾当局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亲,搞对立对谁都不好。

郑延武的脑回路却不一样,他觉得既然黄植来大陆投诚就可以名利双收,自己反向操作,跑到台湾岂不是也会给自己高官厚禄,于是这位保卫科干部便有了劫持飞机逃往台湾的想法。

保卫科干部劫持专机,外国政要深陷险境

一心一意要当“大陆黄植”的郑延武压根没有考虑自己的行为会不会给父母和妻子带来麻烦,他的是飞到台湾就可以“功成名就”,给所有小看自己的人狠狠上一课。

邪恶的想法一旦生根发芽,就会像藤蔓一样疯狂的生长再也无法遏制。郑延武一边像往常一样正常的工作上班,一边策划自己背叛国家,背叛人民的疯狂行为。

1982年,他终于等来了机会。这一年恰逢中国和乌干达建交20周年。

建军节前夕,乌干达陆军司令奥凯罗少将率领军事代表团来到中国进行访问,顺便参加中方建军55周年纪念活动。按原定计划该代表团先抵上海,之后再转机到北京。

郑延武作为保卫科专职干部,与其他的几位中方人员特意从北京跑到上海,负责执行此次安保和陪同工作。他也是中方代表中唯一一个被允许携带枪支的人员。

“子爵号”专机已经在上海虹桥机场等候。这架飞机是一架四发涡轮式进程运输机,当时全中国仅有6架,只有在中央首长或者是接待外宾的时候才会使用。

奥凯罗少将与该国其他政要已经结束访问上海的行程,全部人员登上飞机。直到关上舱门的那一刻,所有的工作都进行的非常顺利。

执行此次飞行任务的是空军某部副中队长张景海,副驾驶是空军某部中队长兰丁寿,领航员名叫刘铁军。

三个人执行此类飞行任务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经验丰富。只见他们三人坐在机舱里严阵以待。机组人员接到塔台指挥命令飞机起飞。

飞机穿过云层开始平稳飞行,8分钟后到达江苏无锡上空。客舱内除了来自乌干达的贵宾和中方的工作人员外,还有来自总参谋部的领导和几位干部。

中乌两国人员在翻译的帮助下,交流的心得,有个人悄悄离开了自己的座位,朝着飞机卫生间的方向走去。

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此人脚步匆忙神色异常,这个人就是郑延武。由于他本来就是负责保卫的人员,因此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驾驶舱里,领航员刘铁军刚刚填写完当天的飞行日志。他站起身来推开舱门,准备向地面指挥部报告飞机的飞行状态。躲藏在卫生间的郑延武则死死盯着刘铁军的一举一动。

看着对方离开驾驶舱,他大跨步走进去将驾驶舱门反锁,与客舱完全隔开。之后又掏出手枪,逼着张景海和兰丁寿将飞机改道,飞往台湾桃园机场。

领航员机智应对意外情况,劫机犯脑袋被斧头当场劈开

张景海和兰丁寿听到有人在威胁自己,两个人本能地回过头,发现劫匪居然是郑延武。这时客舱的贵宾们仍然不知道发生什么,还在兴致勃勃的交流着。

在后舱通讯室向地面指挥部报告完毕的刘铁军从耳机里听到了张极海的声音:有人劫持飞机。

得知有人劫机之后,刘铁军第一反应就是如何保护好客舱里的外宾和总参谋部的领导。他明白张景海和兰丁寿正处于危险之中,自己必须采取行动,及时控制局势。

只见他表情淡定的跨过客舱,来到驾驶舱外边向内望去,透过小小的玻璃发现劫机的男子身材高大,穿着白色的短袖衬衫,右手还握着一支手枪。

看背影,再看看劫匪手里的枪,刘铁军大吃一惊,他做梦都没想到劫持飞机的犯人是随团的保卫人员郑延武。

刘铁军知道对方有过专业的训练,即便是硬碰硬也要找到合适的机会。他赶紧跑到后窗先和地面指挥部汇报情况,将劫机的情况如实报告。

值班的领导下了重要指示:一定要保护外宾的安全。

地面指挥部向刘铁军传达了5条决议,其中有二条是“不能让外宾知道专机已被劫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随时配合中队长,副中队长的行动”。

刘铁军突然想起驾驶舱门外还有一把太平斧,于是他再次来到驾驶舱外

张景海、兰丁寿二人也在与郑延武斗智斗勇。驾驶员的张景海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关闭了飞机的右舵罗盘,同时给兰丁寿使眼色,让他开启左舵罗盘。

这时飞机仪表盘显示转向提醒,郑延武以为自己的计划即将得逞。他不知道的是并没有改变飞行方向,依然朝北京的方向驶去。

丧心病狂的郑延武还将飞机舱里撒了一些汽油,张景海趁对方不注意,暗中打开了机舱底部的通气孔让汽油加速挥发。

之后他又假装与郑延武进行谈话,询问他为什么想去台湾,借此分散注意力。兰丁寿悄悄按下座位调节按钮,只见座位缓缓后移,又解开了飞行安全带。

双方已经僵持了20多分钟,为了配合张景海,兰丁寿突然对郑延武说道:快看!大海!郑延武以为飞机即将飞越台湾海峡,放松了警惕,还跑到飞机前面说“让我看看”。

由于机舱很小,想要看到外面的情况只能通过两个驾驶员中间的缝隙。郑延武毫无防备的将身体探了过去,早已经准备好的张景海用10个手指扣住了郑延武的双眼,兰丁寿也扑向劫匪。

虽然是二打一,但郑延武从事保卫工作,有一定的战斗力。他的反抗十分激烈,三人在狭窄的机舱内厮拼命厮。

机舱的门咣当一声被刘铁军拿斧子劈开。担心伤及无辜,刘铁军喊了一声:哪个是他?张、兰二人听到熟悉的声音,气喘吁吁的站起来,指着趴在地上的郑延武说:就是他。

为了保证后续的飞行安全,这架飞机最终选择在南京机场迫降。客舱内的贵宾被告知由于飞机故障,需要在南京停留一小时。

驾驶员张景海负伤,被送往了当地一所医院进行治疗,随后这些贵宾被安排上了另一架飞机,安全抵达北京。

“子爵号”机组也被授予英雄机组称号,张景海、兰丁寿被授予“反劫持英雄”称号,刘铁军和其他机组人员也分别被记功、授奖。

当时中国改革开放仅有5年,顾及到多重因素事情选择了低调处理,直到37年后外界才得知这起惊心动魄的劫机事件。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资料: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RE1hRqpi5T1fm947wvDDsH0A25sjpygv9HrOcZ2U-s7PpVDNuFp2YI22Eafl0tgqyDh4nA6nkcqw5IeJImBrKkKVfVGXGc-a_8OIY4lVzjZTIf6VI6C4ocRn_fg9yzh9gtVNuCGP8DdtQrunkyST6AjmNJje3K4POzIPneXphaXyihvMFhxL8eNc-uoRfMpI&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0 阅读:5

钎城墨客

简介: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