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着《误杀》的羊头,卖得确是《默杀》的狗肉。
虽然截至7月14日11时,全国累计1929.5万人次观影,票房突破了8亿,客观说,这并不是一个及格的作品,最多不过是一个毕业作品。
当然,事实上,这的确是一部毕业生的作品,只不过导演copy了自己。
《误杀》,虽然也是copy了泰国作品,但起码故事还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一个核心的焦点。
到了《默杀》,这完全是一个凌乱,没主题的作品。
前面的大部分内容,在渲染一个紧张,悬疑的氛围,到了高潮部分,却进入了一个回忆杀的剧情。
前面80%的内容围绕校园的霸凌事件展开和铺垫,到了后面,没有深挖校园霸凌,而是围绕了人性之恶的来结尾。
是不敢深挖霸凌问题,怕得罪了“校长”,主任或是局长的大人物吗?结尾,反而还是落到了弱势群体的无奈。
单身妈妈李涵隐瞒了女儿杀老公的事,就可以是校园霸凌的问题吗?假如没有校长的女儿欺负女学生,就没有系列的悲剧。
方老师的慈善机构有原罪吗?一个女生坠楼,不应该是警察查出真相,却将责任落到了一个快要退休的老头身上。
电影到底是在揭露校园霸凌还是在为霸凌开脱?
是,人没有完人。警察有暴力倾向,警察的儿子有偷窥症。女房东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
但这是霸凌的根本原因吗?是校长不知情?还是其他人不知道,非得是几个受害者的人性之恶,才是悲剧的源头吗?
电影有几个镜头是被杀的霸凌施暴者的母亲,在寻找自己被杀的女儿的清晰。这活生生的是模仿了刘德华先生寻找自己被拐的孩子的场景。但是用在这里,的确是极其的很生硬。
将一个被爆者的母亲刻画成一个弱势群体,其实,不是导演的不懂,而是刻意而为之。
整部电影,其实都是话题热度的堆砌,但是却没有一个深度的挖掘,导演其实根本不关系电影的质量,而是冲着票房来的。
这些年,从泰囧到药神,从唐探到误杀,电影真的是回归到了票房和娱乐的本质。
社会热度是什么,导演就怕啥,这或许可以解释,《默杀》不去深挖校园霸凌,而是用一堆有故事的人来推动剧情的高潮的目的吧。
所以,大众还是可以洗洗睡了,这电影不过是59分,根本不值得进入掏钱进入电影院,纯粹是浪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