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庭关系处烂的7种行为

洞知 2024-11-16 21:46:50

心理学家恒子曾说:家庭和睦比什么都重要,只要守护好它,其他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家庭,却是整日争吵不休。

家庭成员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处理家庭纠纷上,最终越过越落魄。

一个矛盾不断、内耗不止的家庭,就是一座逃不出去的围城,没有硝烟的战场。

只有把家庭关系处理好,家人拧成一股绳,这个家才能不断向上走。

想要家庭和谐美满,一定要警惕这七种行为。

01

把糗事当谈资

电视剧《离婚女人》中,妻子姜欣经常当着外人抖漏丈夫的糗事。

一次饭局上,姜欣又当着众人说丈夫动手能力差得不行,连饭都蒸不熟。

袜子也经常穿错,有一次还穿着两只不同颜色的袜子出门了……

丈夫脸上挂不住,拉着她就要走。

朋友们也劝她别再说了。

姜欣非但不听,反而说丈夫在家里就像哈巴狗一样,只会舔着自己。

丈夫忍无可忍,当即就要和她离婚。

一个家庭,也因此变得支离破碎。

当着外人的面说自家人的糗事,是家庭中的一大禁忌。

每个家庭内部,都有一些隐晦、不能提及的事情。

把亲人的隐私往外说,只会伤害对方,加重彼此间的矛盾。

爱家人,就应该学会为对方考虑,保护对方的自尊心。

在外不道家人短,当众不言家人过。

为彼此留一份体面,家庭才会变得更加稳定与和睦。

02

把分歧当斗争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两种基本的思维。

一种叫“联结思维”:即我跟你沟通、我们相爱、合作、彼此认可。

另一种叫“排序思维”:非要比谁比谁高明,彼此争个输赢。

很可惜,大部分人的家庭关系,都是后一种。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就是有一个总想事事胜过别人的人。

他们胜负欲爆棚,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分个高低,不惜伤了家人的心。

真正会经营家庭的人,从不与家人对抗,而是处处在意对方的感受,把感情放在输赢前面。

更多时候,家庭中需要的不是一个事事正确的人,而是一个懂得事事包容的人。

处处想占上风,到头来伤的是自己最亲的人。

不争输赢,互相让步,才是幸福家庭该有的模样。

03

把控制当爱

今年热播剧《玫瑰的故事》中,黄亦玫和方协文本是郎才女貌的一对。

但方协文自卑又变态的控制欲,让玫瑰在这段关系中受尽了折磨。

因为怕玫瑰离开自己,方协文在玫瑰怀孕后就擅自做主,辞掉了她热爱的工作,剥夺其追求事业的权利。

甚至,他还让他妈妈寸步不离地守着玫瑰,处处监视她,搞得玫瑰几乎抑郁。

后来,玫瑰回北京看望父母,他就厉声质问:

“那你偏要去北京什么意思?北京到底有谁在啊?”

“你是一个妈妈!你就不能踏踏实实在家待着吗?”

方协文极其自私地想将玫瑰困于家庭的牢笼之中,他这种变态的控制欲,也让玫瑰逐渐失去自我,感到无比心累。

最终,在忍无可忍之下,玫瑰主动提出离婚,结束了多年的婚姻。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过:

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

家庭关系里,不管是夫妻之间,还是亲子之间,如果总想着控制对方,事无巨细地干扰对方的决定,只会让家里流动的爱愈发稀薄。

甚至众叛亲离,家庭永无安宁之日。

04

把语言暴力当成交流方式

博主@一碗泡面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老艺术家,性格追求完美,对独生女儿要求特别严苛。

即使女儿成绩优异,她还是经常挑毛病,从不说一句肯定的话。

有一次,她去美国学校看望女儿,两人再次发生争吵。

女儿问:“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有办法让你满意?”

她冷漠地反问:“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

女儿听罢,翻身就从阳台纵身跃下,没有救回来。

其实,这位老人在外一直以女儿为骄傲,但面对女儿的时候,总是冷言冷语,不是贬低就是指责。

“刀子嘴,豆腐心”,这句耳熟能详的民间俗语,是很多人为自己语言暴力找的借口。

似乎只要自己出发点是好的,哪怕说话难听点、过分点也没有关系。

特别是对待家人,明明有一颗爱他们的“豆腐心”,话一出口却总变成伤害他们的“刀子嘴”。

但语言暴力就是语言暴力,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只会在家人心里留下难以抚慰的伤痛。

古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真正有修养,懂得关爱别人的人,从不会带着负面的情绪和挑剔的眼光,拿一张“刀子嘴”去伤害家人。

05

把抱怨当倾诉

情感专家陆琪曾说:

你每一次在家里抱怨,其实就是一场无计划、无策略、无预告的“爆破”行动。

生活中,那些情绪稳定的家人,会互相滋养。

但也会有些人,他们会像倾倒垃圾一般,向家人肆意倾泻负能量。

作家陈源斌小说《秋菊传奇》里的何幸福和王庆来,曾是一对恩爱的夫妻。

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他们一起来到城里打拼。

王庆来找了个开摩的工作,因为没有营业资格被罚了款、扣了车。

回到家,他就向妻子大吐苦水,说自己来城里就倒霉。

之后,王庆来找工作又屡屡碰壁,他又开始抱怨社会太现实,自己很难在城市立住脚。

甚至他还把错推到妻子身上,怨妻子不心疼自己。

妻子何幸福因此整日以泪洗面。

很多人习惯性将抱怨和倾诉混为一谈,看似把家人当作倾听者,实则是让家人分担自己的负能量。

生活中,谁都有郁闷烦躁、苦不能言的时候。

但是一味对亲人投掷垃圾情绪,只会给家人徒增烦恼。

久而久之,再和睦的家庭,也会变得分崩离析。

06

把越界当关爱

最近在读《杨绛传》时看到一个故事: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在教育子女方面就很有分寸感,他从不会强硬地逼杨绛做任何事情。

读中学时,杨绛各科成绩都很优秀,文理分科,老师给她的建议是学理科。

可杨绛却更喜欢读文科,于是,她便去问父亲的意见。

杨荫杭只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要太在意外界的评价,你应该选择你喜欢的和有兴趣的。”

也正因此,杨绛才选择了文科,此后也走上了文学创作这条道路。

与杨绛父亲不同的是,很多中国式父母,都喜欢说这样一句话:“我们都是为你好。”

不可否认,他们的确为子女付出了很多。但为什么总是得不到理解,甚至把孩子养成了仇人呢?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边界感模糊,管得太宽。

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他们没有义务满足父母所有的期待,他们来到这世上的唯一任务,就是做好自己。

所以为人父母不仅意味着付出,更要懂得及时体面地退出孩子的生活。

千万不要让你的过分干预,把孩子变成思想干涸,灵魂无趣的木偶人。

07

把付出当成理所应当

生活中我们最常犯的一个错误是:

对别人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对家人长久恩情却置若罔闻。

仿佛,家人无论为我们付出什么,都是天经地义。

电影《无问西东》中,就有这样一个情节:

刘淑芬和许伯常是少年夫妻。

那是他们家很穷,刘淑芬便把饭菜都留给许伯常吃,自己却喝枸杞水度过。

为了供许伯常读完大学,刘淑芬更是没日没夜的出去打工挣钱。

而许伯常不懂得珍惜,他心安理得地享受妻子的付出,还嫌弃妻子没文化,对她实施冷暴力。

这样的生活,让刘淑芬每天都在煎熬中度过,甚至让她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最后,刘淑芬含恨自杀,到那时许伯常才悔恨过来,但一切都晚了,再也没有人像刘淑芬对他那般好了。

在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一种付出,是理所当然的。

家人之间亦是如此。

因此,千万不要让一个对我们全力付出的家人,感到寒心。

将心比心,从生活的细节回馈他们的付出,家庭氛围也会更加温馨。

周国平说:“家是一只小小的船啊,要载我们穿过那么长的岁月。”

家,是身体的港湾,心灵的归宿,是我们抵御世间风雨的庇护所。

拥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之所向。

而一个家庭幸福与否,重在经营。

从今天起,请记得把坏情绪关在门外,把笑脸留给家人,多几分鼓励,少几分指责。

种下好关系的种子,这个家才会越过越好。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1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