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便携设备的发展,Type C已经慢慢成为了接口的标准,不管是传输文件还是充电。在充电方面,备上一个充电头,基本可以满足所有的使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总有一些问题,比如用我的华为快充头,充我的剃须刀就比较慢、充我的蓝牙耳机也比较慢。
对于这个痛点,市场慢慢推出了适合多种快充协议的充电头,这个时候迎来了充电头发展的蓬勃时期,随着快充头的普及,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比如快充头要适合多种快充协议、体积要小、不要发热等等,这些也正是快充头的发展趋势,从使用来看,如果一个快充头满足了上面的要求,那么入手是不用怀疑的。
先来说体积问题,这个涉及到了材料问题,要知道普通的快充头用的原材料是硅,随着充电功率的增大,快充头的体积越拉越大,这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代充电头,个个体积都非常大。这个时候氮化镓材料应运而生,作为替代硅的快充头材料,氮化镓能比硅承受更高的电压,具有更好的导电能力,输出效率更高,功率密度更大,适合做大功率器件。另外氮化镓芯片的频率远高于硅,可以有效降低内部元器件体积。因此可看到,同功率下的氮化镓快充头要比普通快充头体积小很多,比如我入手的这款 酷科 65WGaN氮化镓超薄快充头,体积只有71.3mm X 43.8 X 14.5mm,非常的小巧,拿在手上握感非常合适。
再来说兼容性方面,市面上目前主流的快充协议也就这些:PD快充、FCP、AFC、QC3.0、QC2.0、APPLE2.4A,所以入手快充头时这些支持协议一定要看明白。这款酷科65W氮化镓快充头全部支持,也就是说,你的苹果设备、华为设备、小米设备等等都没问题,统一支持快充。
最后来说发热问题,其实发热应该是一个设计的取舍问题。我们知道,发热一般是源于充电功率,如果功率越大,那么发热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一些。快充理论上来说就是提高充电功率,那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高电压低电流充电,一种是低电压高电流充电。
先说高电压低电流,代表性的就是高通和华为的QC快充技术,这种技术的好处是电流恒定,那么数据线就不用更换,一根就足以走天下,但是在手机内部,手机芯片需要承担由电压的降压过程,这个过程就会导致电池热量升高,这个发热的根源所在。
再来说低电压高电流,代表性的就是VIVO的闪充技术,最大电流可以达到4.5A,低电压省去了电压的降压环节,使充电功率更加集中,也不会导致发热,但是大电流对于充电器、数据线、电池芯片有较高的要求,简单点说就是得特制,通用性很低。
所以大部分快充头为了适应多种快充协议,一般都会选用高电压低电流的方式,虽然会发热,但是也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实际上充电时的功率是在不断变化的,大功率往往只是在手机电量较低时比较明显,慢慢随着电量的提升,功率也会慢慢遍地,也即是行内人说的涓流充电,这样会增加手机电池的寿命。
结合铭牌来看,酷科65W氮化镓快充头的充电功率如下,可见采用的是高电压低电流的方式设计:
输入1:100-130V~50/60Hz 1.5A
输出1:5V3A / 9V3A / 12V3A / 15V3A / 20V2.25A(45W Max)
这种配置主要用于海外市场,海外的电压都是这个范围,国内主要是用220V,也就是下面的配置。
输入2:200-240V~50/60Hz 1.2A
输出2:5V3A / 9V3A / 12V3A / 15V3A / 20V3.25A(65W Max)
总结来看,快充头还是会向着兼容性更大、体积更小的方向去发展,65W氮化镓的配置还是主流,我入手的这款酷科65W氮化镓快充头唯一美中不足就是少一根充电线,如果能搭配一根3A电流的充电线的话就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