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了16次高考的钉子户:常人的人生是策马奔腾,一骑绝尘;他的人生是懒驴拉磨,原地转圈。

温暖的乔姐 2025-01-18 10:28:16

每年6月、7月,一年一度的全国高考牵动着举国千万家庭的神经,因为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高考是一生一次的人生大事,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对大多数人而言:考上什么样的大学,选择什么专业,去往哪个城市读大学,基本决定了他们下一段人生的起点。但是,凡事总有例外。唐尚珺就是这个例外。16年来,高考已经成为他的日常。唐尚珺,广西防城港一个地

道农家孩子,从2009年他第一次高考,到2024年,他已经参加了16次高考。16次高考,从开始的没有达到本科线,到4次被985大学录取,他成了很多人眼里励志的典范,觉得从他身上看到了“坚持”、“梦想”、“执着”、“意志”的力量。真的是这样吗?一个35岁的男人,无房、无车、无业、无妻、无子,无论怎么说,这都

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生,都不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典范吧。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人能如此执着地一次又一次地参加高考,被录取后又一次次地放弃呢?01一对无能、无知的父母是直接原因

唐尚珺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靠种甘蔗为生,卖甘蔗所得是家中主要的经济来源。受重男轻女的思想的影响吧,唐尚珺的父母共生养了4个孩子,前面三个都是女儿,最后终于生了儿子。从他们给来之不易的男孩取名为

“珺”,也可以看出父母对这个儿子一定是寄予厚望的。珺——美玉的一种,唐尚珺的父母一定也跟天下父母一样,望子成龙,渴望经过岁月的打磨,家中的这块美玉能够雕琢成精美的工艺品,熠熠生辉,光宗耀祖。在贫穷

的山区,给孩子读书,就是一种宠爱和恩惠,一般家庭是承担不起读书而产生的昂贵的学费、生活费还有七七八八的其他费用的。而唐尚珺可以年复一年地复读,即使根据网络上的一些消息,他是有奖金拿的,但是作为一个

家庭的男丁,作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他却根本没有为家庭做出任何的经济贡献。从他父亲后来生病,家里无钱看病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这里就不得不思考这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否产生了问题。作为农民,他们可以没有文

化,但是他们应该连最起码的责任感都没有跟儿子说过吧,这才是唐尚珺能够一直复读下去的根本原因。即使家

庭已经穷困潦倒,父母依然没有把养家糊口的责任压到这个宝贵的儿子的头上,这是他们的无知。开始的时候,

唐尚珺的复读是瞒着家里的,但是纸包不住火,后来还是被父母知道了,父母此时也没有用几十年的生活智慧告

诉儿子应该怎么样去规划、对待人生,而是放任他继续偏执,此为父母无能。一对无知、无能的父母是一个孩子

最大的灾难。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父母,那是时代的局限不抱怨。如果我们有孩子,我们不要去做这样的父母,学习智慧的我们的使命。

02焦躁的、学历崇拜的大环境是社会原因

致使唐尚珺连续16年执迷于高考的另一个原因是全民对名校学历的图腾式的狂热崇拜。

也许刚开始,唐尚珺也跟绝大多数人一样,只是想复读考个不错的本科,而这个目标是容易实现的。

然而,他在复读的过程中认识一个影响他人生的人——复读狂人“吴善柳”,一个执着于“清华”的“疯子”。

吴善柳,出生于1982年,共参加过10次高考,途中拒绝过北大、北师大、同济等顶级学府,只为圆自己一个“清华梦”。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32岁高龄的吴善柳终于梦想成真,考上了他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圆了他的“水木清华”梦。

也许在唐尚珺看来,吴善柳可以,他也可以。

于是,他把自己的目标调整成了——清华。

接下来,他的路跟吴善柳的路开始了莫名的重合,他四次放弃985大学的录取,只为心中那清华梦。

也许人的努力是没有上限的,但是时间有上限,一天24小时,天赋有上限,不是谁的智商都是180。

经过16年的高考,2024年,唐尚珺的高考成绩为600多分,网传被华南师范大学录取。

依然与清华无缘。

为什么北大、清华、或者C9/985大学成为很多人心目中奋斗的宇宙尽头?

这与全民学历热不无关系,从卷得死去活来的中小学生中就可以看出来,无数家长裹挟其中,有主动,有被动。

最终大家都身不由己。

全民觉得有了一个好的学习背景,有了一张过硬的文凭,就能获得一份高薪的工作,获得体面的人上人的幸福人生。

唐尚珺、吴善柳是其中执着的典型。

其实,事实也许并不是人们设想的那样美好:36岁清华毕业的吴善柳因为年龄、工作经验等原因,最终在郑州的一所民办中学当一名数学老师,为一届又一届的莘莘学子们指点高考迷津。

唐尚珺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也坦言,如果华南师范大学的录取专业不理想的话他还在纠结到底去不去上。

就算是去上了,到毕业的时候,已经将近40岁,唐尚珺坦言如果到时候找不到工作,她考虑回到老家搞养殖或者在家乡开个小店,做做自媒体。

一切从起点出发,还是回到了起点,除了流逝的光阴。

03自身的无觉、无明、短视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中说道: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书,不仅仅是学到知识,更不仅仅是取得那一纸文凭。

我们之所以读书,是读书可以使我们掌握一项谋生的本领、学到人生的智慧、锻炼我们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我们明辨是非的火眼金睛、提升我们的眼界、拓展我们的见识、升华我们的气质,让我们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责任感的人,能让我们能够开阔、通透地看待人生成败得失,过好仅此一次的一生。

而唐尚珺、吴善柳们,他们显然是辜负了他们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啊,依然是无觉、无明,稀里糊涂。

他们最让我不满的是,既然他们的目标一直都是清华,那么在填志愿的时候就不要填其他学府,他们填了其他学府被录取,结果又放弃,就是剥夺了另一个学子上心仪大学的机会。

这是真正可恨的损人不利己。

写在最后:

绝大多数的人生是线形的,我们骑上人生的骏马,策马奔腾,一骑绝尘;

我们坐上人生这趟列车,体验人生路上的各种不同的风景,没有遗憾地到达终点站。

而唐尚珺们的人生却像懒驴拉磨,一直围绕着高考这个圆心原地转圈,时光流逝,给予他们的只有人间沧桑。

而深究这其中的原因,不外乎:

一对无知、无能的父母;

一个急躁、浮躁的社会环境;

一个无明、无觉、没有分辨能力的自己。

蹉跎岁月、挥洒光阴,最后收获一个烂尾的人生。

0 阅读:8

温暖的乔姐

简介:立志做一个温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