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恐龙:复活恐龙—从科幻到现实的距离

嘉慧浏览趣事 2024-10-28 20:52:33

《侏罗纪世界》这一延续近30年的系列电影堪称经典。影片引发的人们对恐龙的关注与好奇,在人类科学历史进程中一直是热点话题。时至今日,我们可以再次提出那个经典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像电影里一样复活恐龙呢?

在当前的科技水平下,如电影情节那般从蚊子腹中残留的恐龙血液里提取恐龙的DNA,进而使恐龙复活,这在短期内是根本无法达成的目标。现代科技虽然在众多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在恐龙复活这一极具挑战性的课题面前,仍面临着重重困难。但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或许我们在未来真的有能力让恐龙再次现身于这个世界。复活即意味着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复活恐龙只是大冒险的第一步,如何妥善地饲养恐龙才是更为关键的难题!

01、呼吸问题

在恐龙称霸的侏罗纪与白垩纪,大气平均含氧量低于当下的21%,而二氧化碳浓度竟达现今的4至5倍之巨。这意味着倘若我们要复活恐龙,首当其冲便是让它们适应现有的大气环境以维持正常呼吸。否则,这些复活后的恐龙就只能终生被困在特制的方舱中。毕竟试图改变整个地球现有的大气成分,确实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然如果人类的技术能够进步到复活恐龙这一步,稍微的修改一下恐龙的基因,帮助其适应现在的高氧低碳的环境,应该还是不难做到的。

呼吸问题

02、饮食问题

当今的地球,并不缺少森林与草原这类植被繁茂之地。在这些广袤的区域中,开花的被子植物占据了植物种类的主体部分。目前已知最早的被子植物是辽宁古果,在距今1.25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就已出现。

如果复活的是诸如三角龙、甲龙、副栉龙、厚头龙这般的植食性恐龙,它们曾活跃于白垩纪晚期,对于这些恐龙而言,食用现存的植物应该不会存在太大的阻碍。毕竟那个年代被子植物满地都是了。但是如果复原的是腕龙、剑龙等侏罗纪时期的植食性恐龙,那么我们就不得不煞费苦心,专门准备符合其饮食习性的食物,以满足它们在这个全新却又陌生的现代世界中的生存需求。

植食性恐龙

在那个久远的时代,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占据着主导地位。富含生物碱的被子植物无疑是致命的毒药。对于这些古老的恐龙而言,在它们生活的区域种植一些松柏类和树蕨类植物是较为适宜的,它们的树冠上生长着鲜嫩的叶子,这些嫩叶对于腕龙、雷龙等长脖子的蜥脚类恐龙来说,有着难以抵挡的吸引力。除此之外,在树下种植一些低矮的苏铁和草本的蕨类也可以完美解决剑龙、凌齿龙类的需求。

解决完植食性恐龙吃饭问题,我们再来看看肉食性恐龙。倘若我们复活的是电影里的迅猛龙,即伶盗龙。这类体型在一两米的小型兽脚类恐龙。这个问题就不难,像鸡鸭猪羊这些常见的家畜都可以当做主食。

肉食性恐龙

当然了,这些一两米的小角色怎么能够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呢?霸王龙鲨齿龙棘龙这些身长超过12米的巨兽一定会是恐龙复活名单中的必选项。如何喂养它们将会成为一个极其棘手的难题。以霸王龙为例,它主要捕食体长7米、重五吨的三角龙,在现生的陆地生物里,仅有犀牛和大象的体型能与这些恐龙巨兽相近。可是他们都是保护动物,本身数量就稀少,更别说用来喂食恐龙了。所以鸭嘴龙、角龙这些将不得不承担起喂养霸王龙等巨型食肉恐龙的重任,成为其食谱中的主力军。

03、气候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将恐龙生存环境中的气候因素纳入考量范围。在电影中人们将公园开在了太平洋上的两个位于赤道附近的小岛上。而真正的恐龙家族分布范围是极为广泛的。若真启动恐龙复活计划,曾栖于高纬度的特殊恐龙譬如冰脊龙,恐会水土难适。毕竟环境已大不相同,它们适应起来恐有诸多困难。

气候因素

若要妥善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必须在全球范围内为恐龙打造若干自然保护区。在规划这些保护区时,需要遵循将同一时代、同一地区的恐龙集中放置的原则,这样才能促使它们形成一个自然的生态群落,让恐龙在其中繁衍生息,就像它们曾经在远古时代那样。可以预见,这样的保护区规模必然是极为庞大的,因为单是一只霸王龙需要的领地超过100平方公里。如果想要实现上面的几个条件,投入的人力物力肯定是个令人咋舌的天文数字,我想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国家会贸然承担这样一项艰巨且代价高昂的任务,毕竟这无异于做了一个没有回报的 “冤大头”。

04、恐龙驯化和养殖

话说回来,如果我们能将恐龙驯化和养殖成为产业,这些巨大的肉山将会成为人们重要的肉食来源,这样复活恐龙的动力也许会更大一些,因为没人不想尝尝恐龙肉的味道。我想读者们应该也想知道恐龙肉到底是什么味道吧。

我们都知道恐龙并没有全部的灭绝,其中一支兽脚类恐龙演化成了鸟类。所以大家会认为恐龙肉吃起来像鸡肉,顶多有些大型恐龙的肌肉纤维会更粗糙,吃起来可能更像鸵鸟肉。然而事实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2007年,《科学》杂志刊载了一项极具开创性的研究,这项研究将目光聚焦于大名鼎鼎的霸王龙,旨在深入探究霸王龙的肌肉蛋白究竟是何种模样。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对霸王龙的骨骼化石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分析。通过质谱法这一精妙的科学方法,他们成功地重建出了部分霸王龙的蛋白质碎片,即肽。

恐龙养殖

其中一部分肽与鸡肉的蛋白质存在着某种关联,这一发现或许会让人联想到一些流行的观点,比如 “恐龙尝起来是鸡肉味” 这一说法。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还有另外一部分肽看起来与青蛙或蝾螈这类两栖动物的蛋白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除此之外,鸟类的祖先只是兽脚类恐龙,与数量更多的腕龙、梁龙等蜥脚类恐龙,还有剑龙、角龙这些鸟臀类的亲缘关系是比较疏远的。这也就意味着,不能简单地将对鸟类肉质的认知类推到这些恐龙身上,它们的肉在口感和味道上很可能与鸡肉大相径庭。

这些恐龙大多以植物为食,并且在广袤的大地上缓慢移动。这种生活习性和行动方式决定了它们身上肌肉的特质—充满着慢肌肉纤维。在化学反应下它们的肉质看起来是红色的,也被称为红肉。所以这些植食性恐龙的肉的口感可能更为接近同为红肉的牛羊肉。不过由于它们属于爬行动物,在味道上可能还会带有鳄鱼和蜥蜴等爬行动物那种独特的风味。而这些红肉恐龙们也可能会因为取食的植物不同,具有各自独特的鲜美滋味。

红肉的牛羊肉

至于恐龙肉真正是什么味道,那还得等未来科学家真正复活出恐龙,您亲自尝一尝。

0 阅读:1

嘉慧浏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