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对于一大将的军衔,后世是存在一些争议的,不少人提到,这位大将在我党的资历之深,比朱德还老。
抗战时期,这位大将的职务级别,和徐向前差不多,比陈赓和粟裕要高半级。
不少人指出,从资历和职务上看,他是完全有资格成为元帅的,还有一些历史学者提到,在十大大将之中,他和粟裕是最有希望成为元帅的。
一、为什么说张云逸有资格授予元帅他就是我党革命资历最老的张云逸大将。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何说张云逸有资格成为元帅。
资历上,党内没有人可以和张云逸比,元帅之首的朱德也不行。
1909年,张云逸加入了同盟会。次年,张云逸参加了广州起义。
1911年,张云逸是黄花岗起义中的炸弹队队长。
起义失败后,幸存的起义军战士躲入一处民房之中。
次日,张云逸借买菜机会外出侦察,就在张云逸刚刚外出后不久,清军将起义军躲藏的民房团团包围,他们就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如果张云逸没有出去侦察,历史上估计就是七十三名烈士了。
后来,张云逸还相继参加了辛亥革命、北伐战争。
可以说,资历这一块,张云逸是完全有资格获得元帅军衔的。
还有,张云逸建立了红七军,和邓小平共同领导了百色起义,红七军是中央红军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建军经历是元帅标准之一。
最后,可以从军职上来分析一下。
北伐战争时期,张云逸是第四军二十五师参谋长,叶挺是第四军独立团团长,众所周知,如果叶挺后来不牺牲,元帅是一定的。
此时,张云逸的职务和叶挺是相差不大的。
抗战时期,皖南事变之后,陈毅成为军长,张云逸担任副军长,兼任第二师师长。
再来看看此时中原局的排名,张云逸仅次于陈毅、刘少奇,由于刘少奇长期在中央总部坐镇,张云逸是新四军的实际二号人物,比粟裕要高半级。
既然,粟裕在大将中排名第一,张云逸当然有资格评为元帅。
新四军和八路军的行政级别和标准是一样的,不管怎么说,一个新四军的二号人物,不说和八路军三个主力师师长相比,和主力师副师长比,是完全可以的,要知道,八路军三个主力师的副师长,除了萧克,其他全是元帅。
二、张云逸为何错失元帅军衔当然,也有人提到,张云逸后来之所以没有成为元帅,并且大将排名靠后,这是因为张云逸战功上,是一个弱项。
这一点,的确不可否认。
不提战功赫赫五大野战军司令员,就是元帅中,没有担任过野战军司令员的徐向前,他的战功也是张云逸没法相比的。
徐向前在红军时期战绩之耀眼,哪怕是林彪都无法相比。
土地革命时期,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军事总指挥,红四方面军歼灭的国民党军,是红军几大主力中最多的,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徐向前就已经非常擅长大兵团作战,从红四方面军中走出来的开国将军,也是各大方面军中最多的。
抗战时期,因为徐向前身体不好,徐向前大部分时间都在后方休养。
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战绩虽然没有林彪和粟裕那么抢眼,但也非常出彩,徐向前硬是以七八万二三线部队,打下了整个山西。
有历史学者分析到,张云逸后来之所以错失元帅军衔,除了战功上有所欠缺,还因为1945年年底的一次工作分工。
1945年12月,华东局向中央发送了一份华东局干部任命文件,在这份文件中,张云逸担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
注意!从军事组织结构来说,山东野战军虽然名义上属于山东军区指挥,可山东野战军主要任务是打仗,山东军区则负责后方工作,也就是说,从张云逸调到山东军区担任副司令开始,张云逸就很难取得耀眼的战功了。
山东军区主要任务是为野战军训练新兵,征集后勤物资,生产武器弹药。
山东军区和山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肯定是要负责山东野战军指挥工作的,因此山东军区实际主持工作的,就是副司令员,张云逸资历深,威望大,军政经验都极为丰富,由他坐镇军区总部,是非常合适的。
张云逸肯定明白这份调动,意味着什么,可是作为一位拥有极高党性的老同志,对于党组织的任命,他是无条件服从的,哪怕放弃军功,他也无怨无悔,事实证明,张云逸的确将山东军区的后方工作,打理的井井有条。
淮海战役中,陈毅和粟裕能够指挥华野取得伟大的胜利,后方的支援绝对不可忽视。
这一场战役中,后方500多万民众,为前线战士提供了2.3亿斤粮食,这也是为什么陈毅会说淮海战役胜利,是五百万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
而统筹这一切的指挥官就是张云逸。
张云逸没能成为元帅,还因为张云逸没有达到,元帅标准中的解放战争是野战军和方面军司令员,以及1955年授衔前至少担任过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职务,这两个标准。
解放战争时期,张云逸最高职务是大军区副司令员,建国后也只是军委委员,并不是军委常委。
三、唯一一个享受元帅待遇的大将1955年,在新中国正式授衔前,毛主席特意找周恩来和朱德等同志商议张云逸问题。
毛主席一边抽烟一边说道:“张云逸同志拥有比我们朱老总还老的资历,其伟大历史功绩不比一些元帅小啊,我建议,让张云逸同志享受元帅待遇。”
周恩来听后第一个举手表示同意:“我同意。”
朱德、刘少奇等人纷纷表示同意。
张云逸是一位真正无私,一心为党为国的革命家,十年前,张云逸无怨无悔地前往后方工作,当他得知军委授予他大将军衔时,他多次辞让。正如张云逸所说的一样:“参加革命,绝不是为了军衔,为了名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