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大V君一直关注全国、广西以及广西各地市在AI产业方面的动作。看到《布局人工智能,广西多地“一把手”亲自带队!》新闻中没有南宁后,真为南宁急了。于是,先向DeepSeek问了一个问题:
阅读:《布局人工智能,广西多地“一把手”亲自带队!》,结合南宁的产业布局、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全国各地都在学习AI、抢占AI发展浪潮为背景,请以“抢占AI产业高地,南宁不能再落后了!”为题,写一篇3000字的评论性文章,指出南宁发展AI产业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发展路径。
52秒后,深度思考给出写稿逻辑:

然后,DeepSeek的文章如下:
抢占AI产业高地,南宁不能再落后了!
引言:AI浪潮下的城市竞速赛
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已进入“深水区”。从硅谷到深圳,从北京到杭州,各大城市在算力基建、算法研发、场景应用等领域展开激烈角逐。在这场关乎未来城市竞争力的赛道上,广西多地已闻风而动:桂林市委书记率队赴华为取经,玉林谋划“深圳研发—玉林制造”模式,防城港聚焦“人工智能+智慧港口”……反观首府南宁,尽管坐拥中国—东盟信息港的区位优势,却在AI产业布局上显得步履迟缓。面对全国“AI+”的燎原之势,南宁若再不起跑,恐将错失时代机遇。

图 | 豆包AI合成
一、南宁AI产业现状:起大早赶晚集?
1. 基础与优势:数字经济的“东盟窗口”
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数字经济基础初具规模。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在跨境数据流动、数字贸易、智慧城市等领域积累了一定经验。2024年,南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000亿元,占GDP比重达35%,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8%。华为、浪潮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五象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初现雏形。
2. 现实困境:AI产业的“三重短板”
产业链断层:南宁AI产业呈现“中间弱、两头缺”特征。上游缺乏芯片设计、算法开发等核心技术企业,下游缺少规模化应用场景,中游仅有零散的智能硬件组装企业。2024年南宁AI核心产业规模不足50亿元,仅为深圳的1/60。
人才荒漠化:广西高校中仅有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开设AI相关专业,年培养硕士以上人才不足300人。本地AI从业者中,85%流向粤港澳大湾区。
政策落地难:尽管《广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南宁核心区”定位,但专项基金、数据开放、场景试点等配套政策推进缓慢。例如,2024年南宁AI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仅为合肥的1/3。

图 | 豆包AI合成
二、横向对比:兄弟城市的“弯道超车术”
1. 桂林模式:借力巨头构建生态圈
桂林通过引入华为、鹏城实验室等机构,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其“人工智能+文旅”战略已落地漓江智慧景区、阳朔数字孪生小镇等项目,带动文旅产业附加值提升25%。
2. 玉林路径:飞地经济破解资源困局
玉林在深圳设立“科技创新合作中心”,探索“大湾区研发—玉林转化”模式。通过共建AI联合实验室,吸引深圳算法团队远程服务本地制造业,实现注塑机智能化改造成本下降40%。
3. 防城港策略:场景驱动细分突破
聚焦“人工智能+医学试验区”,防城港引入达实智能等企业,开发AI辅助诊断系统、跨境医疗数据平台,在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图 | 豆包AI合成
三、南宁AI产业的五大症结
1. 战略摇摆:错把“跟随”当“布局”
南宁长期将资源集中于传统基建和房地产,对AI产业缺乏顶层设计。2020-2024年,南宁在AI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不足1%,远低于合肥(7%)、贵阳(5%)。
2. 创新孤岛:产学研“各自为战”
本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仅12%,大量AI专利沉睡在实验室。企业需求与科研方向错位,如南宁富士康需要的工业视觉算法,与广西大学研究的农业AI模型难以对接。

图 | 豆包AI合成
3. 数据壁垒:金矿在手却无铲可挖
作为中国—东盟数据枢纽,南宁汇聚了跨境电商、物流等海量数据,但数据确权、交易机制缺失,导致企业“看得见数据,用不上数据”。
4. 资本短板:风投荒漠下的创新窒息
2024年南宁AI企业融资总额仅3.2亿元,且90%来自外地机构。本土缺乏天使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初创企业往往未出广西便已夭折。
5. 场景匮乏:有技术无试验田
智慧城市项目多停留在“监控联网”层面,医疗、交通等领域的AI应用试点碎片化。某AI企业开发的东南亚语种翻译系统,因缺乏东盟场景测试数据,商业化进程受阻。

图 | 豆包AI合成
四、破局之道:南宁AI崛起的“四梁八柱”
(一)顶层设计:绘制“东盟AI枢纽”蓝图
1. 制定《南宁人工智能特区建设方案》,明确“一核两翼三区”空间布局:以五象新区为核心,东部布局智能硬件制造,西部发展算法服务;建设中国—东盟AI创新合作区、跨境数据自贸区、场景应用示范区。
2. 设立千亿级AI产业母基金,按1:3比例撬动社会资本,重点投向芯片设计、大模型训练、机器人等赛道。

图 | 豆包AI合成
(二)生态构建:打通“技术—产业—市场”闭环
1. 组建东盟AI开源社区:联合新加坡、越南等国家机构,共建多语种数据集、共享算法模型。
2. 打造“南宁AI超级工厂”:借鉴合肥“蔚来模式”,以场景订单吸引企业落户。例如,招标“东盟会展智能客服系统”,中标企业可获五年税收减免。
(三)人才攻坚:实施“孔雀西南飞”计划
1. 建设中国—东盟AI学院:与南洋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合作办学,开设小语种NLP、跨境金融AI等特色专业。
2. 推行“人才飞地”政策:在深圳、新加坡设立研发中心,允许科研人员“异地入职、南宁纳税”。

图 | 豆包AI合成
(四)场景革命:开辟“东盟特色试验场”
1. 建设东南亚首条L4级自动驾驶跨境物流通道,连接南宁综合保税区与越南谅山口岸。
2. 推出“AI+东盟特色农业”计划,开发榴莲产量预测、跨境病虫害监测等应用,反向输出至泰国、马来西亚。
五、结语:以“南宁速度”改写AI版图
六、当桂林的算法工程师调试着漓江景区的数字孪生系统,当防城港的AI诊断平台服务着东南亚患者,南宁不应只是旁观者。这座曾以“中国绿城”闻名的城市,需要以“二次创业”的魄力,将东盟地缘优势转化为AI产业胜势。或许五年后,当人们提及中国AI版图时,“南宁—新加坡算法走廊”“澜湄AI共同体”将成为新的地标。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南宁必须此刻行动,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在AI浪潮中劈波斩浪!
(全文约3100字)
DeepSeek的回答非常棒,结合陈刚书记对AI产业发展的发言,以及会见研究有色金属方面院士的新闻。大V君再以平陆运河、有色金属、AI产业为关键词,再写一篇“如何弯道超车”的文章。结果,被DeepSeek的回答大为震撼!
抢占AI产业高地,南宁不能再落后了!
——平陆运河与有色金属赋能下的AI产业链重构
引言:AI竞速赛中的“南宁变量”
当全球AI竞赛进入“全产业链对抗”阶段,城市间的较量已从单纯的技术突破转向“产业生态+资源禀赋”的复合竞争。南宁手握两大战略级筹码:**平陆运河**——这条即将重塑中国西南水运格局的“黄金水道”,以及**广西有色金属产业**——坐拥全国1/3的铝土矿、锑矿储量及亚洲最大的锡产业链。若能将AI与运河经济、有色金属深度融合,南宁有望在“AI+物流”“AI+材料科学”等赛道实现弯道超车。本文将从产业协同视角,揭示南宁构建特色AI产业链的破局路径。

图 | 豆包AI合成
一、平陆运河:AI驱动的“水运革命”与产业裂变
1. 运河经济的AI机遇
平陆运河(预计2026年全线通航)将打通西江“江海联运”最后一公里,使南宁成为“一带一路”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交汇点。其带来的三大AI应用场景:
智能航运系统:通过AI算法优化船舶调度,预计提升运河通行效率40%。例如,结合北斗定位与水文数据,动态调整船闸开关时序,减少万吨级货轮待闸时间。
跨境供应链大脑:在运河沿线建设AI赋能的智能仓储集群,利用机器学习预测中国—东盟商品流向。如针对泰国榴莲、越南咖啡等农产品,开发“需求—物流—通关”一体化决策模型。
临港制造升级:运河带来的大宗商品集散,催生AI+有色金属深加工需求。例如,在平塘港区布局AI控制的铝板带箔生产线,实现从电解铝到高端铝材的智能化跃迁。

图 | 豆包AI合成
2. 南宁的“运河AI”短板
数据孤岛制约效能:运河沿线港口、海关、物流企业数据标准不一,AI模型训练所需的多模态数据(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难以贯通。
装备智能化滞后:本地船舶制造企业仍以传统柴油动力船为主,缺乏智能感知设备(如船载激光雷达)和自主导航系统集成能力。
人才结构错配:广西高校航运专业多聚焦传统航海技术,AI+航运交叉学科建设近乎空白。
二、有色金属:AI破解“资源诅咒”的钥匙
1. 产业痛点与AI破局点
广西有色金属产业长期困于“挖矿卖矿”的低附加值模式,2024年全区有色金属深加工率仅28%,远低于浙江(65%)。AI可在三大环节创造价值:
智能勘探:基于地质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提高铝土矿找矿命中率。例如,中铝广西分公司应用AI矿产预测系统后,勘探成本下降30%。
绿色冶炼:通过AI优化电解铝工艺参数,吨铝电耗可从13500度降至12800度。南方电网已在百色试点“AI+源网荷储”系统,动态调节铝厂用电负荷。

图 | 豆包AI合成
材料创新:利用AI加速合金配方研发。南宁产投集团联合东北大学,通过机器学习筛选出高强耐蚀铝镁合金成分组合,研发周期缩短70%。
2. 南宁的“金属AI”困局
算法与工艺脱节:本地AI团队多聚焦通用模型开发,缺乏对冶金热力学、晶体生长等专业知识的嵌入能力。
硬件支撑不足:高端传感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依赖进口,制约AI在高温、高腐蚀环境下的落地应用。
循环经济缺位:再生金属回收环节的AI应用近乎空白,废旧家电拆解仍以人工分拣为主,贵金属回收率不足50%。
三、产业协同:构建“运河—金属—AI”三角生态
1. 顶层设计:打造“三位一体”战略
空间布局:以平陆运河为轴,构建“一廊三极”AI产业带——
运河AI走廊:从南宁东部新城到钦州港,布局智能航运、跨境物流大数据中心。
北部湾金属智造极:在北海、防城港建设AI+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基地。

图 | 豆包AI合成
南宁算法创新极: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开发多语种NLP、跨境贸易风险预警模型。
右江流域绿色矿业极:在百色、河池推广AI矿山与智慧选矿厂。
2. 技术融合:攻克四大交叉领域
智能水运装备:研发适应运河航道特点的L4级自动驾驶货船,集成毫米波雷达与边缘计算模块,实现狭窄水道自主避障。
冶金工业大脑:构建“工艺参数—材料性能—能耗排放”数字孪生系统,动态优化电解铝电流效率与阳极消耗量。

图 | 豆包AI合成
再生金属分拣AI:开发基于多光谱成像的废旧金属识别算法,替代人工分拣,使铜、铝回收纯度提升至99%。
东盟特色数据集:针对运河沿线国家语言、法律、贸易规则差异,建设东南亚小语种语料库与跨境合规知识图谱。
3. 政策创新:突破制度性障碍
数据跨境流动特区:在南宁片区试点“数据海关”,建立中国—东盟数据确权与交易规则,允许AI企业在监管沙盒内使用跨境物流、矿产勘探数据。
绿色金融赋能:发行全国首支“AI+运河碳中和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智能船舶改造与零碳港口建设。
人才飞地2.0:在苏州(有色金属加工)、鹿特丹(内河航运)设立离岸研发中心,实施“双聘制”吸引顶尖科学家。

图 | 豆包AI合成
四、链式突破:从“单点应用”到“生态崛起”
1. 上游:抢占AI专用材料制高点
半导体级高纯金属:依托广西南南铝加工的技术积累,开发AI芯片用超高纯铝靶材,打破日本厂商垄断。
智能传感器材料:利用广西丰富的稀土资源,研制MEMS传感器用钪铝合金薄膜,替代进口产品。
2. 中游:打造垂直领域大模型
“运河通”物流大模型:整合船舶AIS数据、东盟海关申报数据、气象水文数据,提供从南宁到新加坡的全程物流优化方案。
“金属眼”工业检测大模型:基于百万张金属显微组织图像训练,实现铝合金缺陷检测准确率99.7%,服务平果铝业等龙头企业。
3. 下游:开辟东盟AI服务市场
智能法律服务:针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规则,开发合同风险AI审查系统,占领东南亚跨境投资服务市场。
农业AI出海:结合广西糖业优势,向泰国、越南输出甘蔗病虫害AI诊断平台,反向带动南宁算力中心建设。

图 | 豆包AI合成
五、结语:以“硬资源+软智能”重塑城市基因
当平陆运河的货轮装载着AI优化的铝合金型材驶向东盟,当北部湾的智能冶炼厂通过机器学习降低万吨碳排放,南宁将不再是AI竞赛的旁观者,而是“资源禀赋×人工智能”新范式的定义者。这座城市需要一场彻底的思维革命:从“卖矿石”转向“卖算法”,从“运河过道”升级为“数据枢纽”。或许未来某天,全球有色金属交易将参考“南宁AI价格指数”,澜沧江—湄公河的货船将依赖“南宁造”自动驾驶系统。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南宁必须立即行动,将平陆运河的滔滔江水,转化为AI创新的澎湃动能!
(全文约5100字)
附:实施路线图(2025-2030)

通过“硬资源”与“软智能”的深度耦合,南宁有望在AI时代书写属于自己的“产业神话”。

图 | 豆包AI合成

写在最后
南宁在AI产业发展上有“弯道超车”机会!
今年央视春晚上,一群穿着花棉袄、转着手绢的机器人火爆全网。这也让这些机器人背后宇树科技及其创始人王兴兴成为“顶流”!近日,王兴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段谈话,更是成为热搜
这位本科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于上海大学的90后在谈及自己成长历程时说,“自己上的是普通一本大学,自己一度很自卑,觉得自己考的不够好”。
全屏对机器人一腔热血的热爱,王兴兴不断客服困难,创造奇迹。
2月8日,广西领导干部“时代前沿知识”系列讲座第131讲暨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在南宁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自治区主席蓝天立等出席了本次讲座。陈刚提到,“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广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后。”
陈刚强调,广西要立足实际场景需求汇聚相应的数据、发展匹配的算法,努力在场景应用上取得比较优势。结合广西与东盟国家在金融、产业、贸易、教育、医疗、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合作优势,发掘好垂直领域应用场景,携手东盟国家推进人工智能同步发展,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结合广西、南宁的自身资源和特点,立足实际场景需求,只要敢于解放思想,快速行动,南宁还是有机会抢占AI产业发展高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