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简·爱》:一部让千百万人重拾信心与希望的书!

木头马教育图书课程 2024-12-13 13:42:54

人人都应当多读书,读好书。《简·爱》就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简·爱》之好,大致有三:

1.这是19世纪遥远英国的一个浪漫动人的爱情故事,是一部脍炙人口(东西方人口)逾160年,看点多多的文学经典;

2.这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个永恒的、美好的女性人物形象,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人类一些核心的价值观,比如争取女性解放与独立平等,比如自强不息、勇敢追求个人幸福,对现代人,尤其对女性,具有人生启迪与指导意义;

3.这故事有助于我们开阔视野,了解英国社会与历史进程及文学发展的侧面,同时增进对作者夏绿蒂·勃朗特的认识与了解。

《简·爱》堪称文学经典,在跨世纪的漫长历史中,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可读性很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赢得了牢固的地位。该小说首版问世于1847年10月,迄今已被翻译成世界四十多种文字,出版了数百种版本,在全球发行上亿册,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戏剧,关于它的研究专著与论文堆成小山,其文学价值毋庸置疑。

故事主脉:女主人公简·爱幼年父母双亡,寄人篱下,遭受舅妈冷眼和表哥欺负。因为奋起反抗,被送去慈善学校,历经磨难而不死,成为一名教师。后来应聘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邂逅庄园主人罗切斯特先生。共同经历几次事件之后,二人逐渐两情相悦,彼此心许。但直到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简·爱才知道罗切斯特其实早有妻室——一个被关在阁楼上的可怕疯女人伯莎。自尊自重的简·爱选择逃走,经历千辛万苦,饿昏在一座乡间小屋门口,获救。后来得知救她的圣约翰牧师及两个妹妹碰巧是她的表兄弟姊妹。再后来,知恩图报的简·爱从叔父处获得一笔遗产,坚持四人平分。圣约翰猛烈追求简·爱,但这种追求并非源于爱情,而是出自去印度传教的功利之心。在简·爱即将抵挡不住之时,一个神秘的呼唤把她带回罗切斯特身边。原来一场大火烧毁了庄园,罗切斯特的疯妻跳下屋顶摔死,他自己则因救妻时被砸,伤了一只手,双眼视力严重受损。历经磨难而痴心不改的简·爱,终于以独立、平等、合法的地位,以与男方感情交融,经济上优于男方的条件,与心上人终成眷属。

亲近经典《简·爱》内文插图

《简·爱》看点之一,在于塑造了一个鲜活生动、丰满真实的平民新女性形象,这在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创作主题思想方面迈出了勇敢的一大步。父母双亡的孤女简·爱,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社会地位卑微,但她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自信自重,具有追求独立、平等、幸福爱情的极大勇气,坚忍不拔,勇往直前,历经磨难而不悔,体现了做人的尊严与品格,体现了道德的力量与情操,体现了女性柔韧的坚强。她感情真挚、细腻、炽烈,具有过人的聪颖、极度敏感的心和极为强烈的自尊。简·爱从小寄人篱下,遭人白眼,受人欺侮,但她性格倔强叛逆,不肯屈服。她有骨气,有志气,在面临理智与情感的艰难选择,面临优裕轻松生活的强大诱惑之时,选择堂堂正正,选择拼搏向上,决心靠自己的双手和头脑谋生,决不做违背道德操守,令人耻笑的富人二奶。她身上具有比她所处时代大大超前的正能量,这一点正是简·爱这个人物形象的可爱之处,也是给现代女性的启迪之处。简·爱的另一点可爱,在于其性格的仁厚与宽容。自立之后,她原谅了狠心的舅妈、冷酷的表姐;她将叔父所赠的金钱用于报答帮助过她的圣约翰兄妹,对自己的教师责任始终恪尽职守,对学生充满爱心。

看点之二,在于故事情节的千回百转、曲折动人、悬念丛生、高潮迭起。年幼的简·爱与可恶的表哥之间的剧烈冲突,慈善学校严酷的生活环境,桑菲尔德府阁楼上神出鬼没的诡异疯女人,简·爱与罗切斯特心灵撞击、互诉衷曲,简·爱被迫从心上人身边心碎逃离,残忍舅妈一家子所遭的报应,直至桑菲尔德庄园的一把大火,彻底颠倒男女主人公的命运,诸如此类,一路好事多磨,引人入胜。

看点之三,在于其主题思想与表现手法上的反传统与创新。人物塑造方面,颠倒了上流社会与下层平民的传统形象。我们看到的是善与恶、灵与肉、美与丑、客观现实与主观情感等种种对立面之间的抵牾。比如豪门大户的舅妈、慈善学校负责人布罗克赫斯特、英格拉姆小姐等,统统是浑身散发铜臭的伪君子;做人劣迹斑斑的罗切斯特倒懂爱、会爱,算得上良善好人;献身宗教的圣约翰本质上自私透顶,而寒门女子简·爱最终获得幸福。故事情节及结局都表明,作者敢于抨击社会偏见与等级制度,抑恶扬善,抒发了自己的民主平等理想。

亲近经典《简·爱》内文插图

艺术手法上,《简·爱》也有创新。这是一部以第一人称叙述的自传体小说,叙述者“我”的讲述,大大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故事情节与作者个人的情怀水乳交融,使读者对叙述者的经历感同身受。通篇侧重展示女主人公复杂细腻的心路历程,运用了内心独白、心理分析、自我解剖、内心交谈,乃至超现实的梦幻预兆、心灵感应等潜意识活动,将叙述者内心的冲突斗争、精神轨迹暴露无遗。阁楼上疯婆子夜半的鬼叫、冥冥之中罗切斯特那急切的呼唤、简·爱梦中桑菲尔德化为废墟,这类哥特式风格的浓墨重彩,无不大大增添了作品的魅力。客观世界的景物描写也与人物的内心活动相互关照映衬,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外化。比如第二卷第八章的开头“灿烂的仲夏来到英格兰,天空这般明净,阳光这般耀眼……”

但当罗切斯特表白爱情,亲吻简·爱之后,该章结尾却狂风暴雨,“果园尽头那株七叶树被雷电击中,被一劈两半”,给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此后的第二卷第十章中对此树的描写更为详尽,对故事发展、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更为彻底。

亲近经典《简·爱》部分内文

一切文学作品都会反映作者的创作理念。《简·爱》发表于“温莎寡妇”——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该时期英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日不落帝国”对外急剧扩张,国内则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宪章运动,此起彼伏。上升的新兴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和工业资本之间剧烈冲突,又相互妥协。历史的进程影响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妇女的思想意识形态。《简·爱》的主人公及其陪衬人物便处在两套对立的价值观念冲突之间:叛逆与保守,理性与激情,现实与理想,宗教与世俗,人人不得不亮出立场。小说由是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和争取女权与女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配图来源:电影2011版《简·爱》截图(侵权删)

寻求女权与妇女解放是夏绿蒂·勃朗特的身世与背景使然。夏绿蒂的一生,虽才华横溢,但受时代约束,命运多舛。她1816年4月21日出生于英国约克郡的桑顿,其父为一名穷牧师。1820年,勃朗特牧师举家迁居偏僻荒凉的哈渥斯教区。家中六个孩子不久就失去母亲,相依为命,由父亲和姑母进行教育,直到四个大女孩进入为教士的女儿们开办的考文桥学校念书。该校不良的环境,难吃的食物及冷酷的纪律,在小说第一卷第六章至第九章中得到无情揭露。严酷的生活夺走了大姐玛丽亚的生命,小说中的海伦·彭斯就是以玛丽亚为原型。在二姐伊丽莎白也不幸死去后,管家重任就落在夏绿蒂肩头。后来,夏绿蒂赴哈渥斯的学校念书,与简·爱一样,先做学生,后做老师。

1846年,夏绿蒂和两个妹妹自费出版诗集,由于担心女性作家遭受偏见和歧视,只好使用假名。夏绿蒂写道:“不愿将个人暴露于众,我们隐去真名,用的是柯勒·贝尔、埃利斯·贝尔和阿克顿·贝尔。自觉选择谨慎小心,我们用了这些肯定像男人的教名。我们不愿宣布我们是女人,因为——当时根本没考虑过思维与写作方式会不会具有所谓‘女人气’——我们有个模糊印象,女作者易遭偏见;我们注意到,有时候,批评家们贬抑作品时,以人身攻击为武器;褒扬时则奉承吹捧,并非真诚赞美。”足见当时英国妇女的卑贱地位及夏绿蒂·勃朗特对妇女平等权利的向往。

1847年,史密斯与艾尔德出版社发表了小说《简·爱》。《简·爱》一炮打响。夏绿蒂后来的作品还有《教授》《谢莉》《维莱特》等。1854年,夏绿蒂与其父的副手阿瑟·尼古拉成婚,度过了幸福却短暂的婚后生活。1855年3月31日,怀孕的夏绿蒂由于一场迟迟不愈的感冒导致肺结核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9岁。

但这位犹如英格兰石南荒原上一朵奇葩的天才女作家,到底留给了世人好看耐看的小说《简·爱》,令读者长长地,长长地怀想。

——文字选摘自亲近经典《简·爱》译者(黄健人)前言

—— END ——

▍来源:网络。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