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官宣入局OLED战场留下三大悬念待解

厚科技 2019-03-07 20:25:20

尽管这两年QLED - OLED大战时海信坚定的站在了OLED的对立面,但行业内一直声音认为海信加入OLED阵营只是个时间问题。3月7日,海信在青岛总部举办了一场规模并不算很大的沟通会,正式宣布加入OLED阵营。外界对海信何时加入OLED阵营的疑问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其实从2019年农历新年前,海信将在海外市场发售OLED电视的消息已经得到了一波曝光。年后2月初,海信OLED电视的国内版真机照片甚至也被部分媒体曝出。在行业乃至不少消费者都已经知晓海信确认将加入OLED阵营的背景下,这次沟通会并不仅仅只是一次“官宣”那么简单——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回答了外界对海信为何从“OLED对立面走到OLED阵营”的疑惑,也给整个彩电行业的未来走势留下了更多疑问。

● 海信为何从唱衰OLED'变身为OLED阵营的一员?

在近今年大多数行业以及终端消费者的认知中,海信都扮演了一个“OLED唱衰者”的角色。而在海信看来,这只是外界的一种误读。

海信的OLED之路最初起步于2010年。当时,海信曾参与了国家科技部863新型平板显示技术重大项目,承担了大尺寸AMOLED关键技术及工艺研究项目,并于2010年和2012年成功开发出了12吋和15吋OLED电视样机。大约在2013-2014年的时候,人们甚至还能在青岛海信大厦一层的展示厅看见更大尺寸的OLED概念产品。在海信看来,这都是海信未曾真正反对过OLED的铁证。

而海信后来之所以在多个场合唱衰OLED,主要原因亦是基于在OLED产品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早期的OLED存在较为明显的残影、图像衰减等问题,并不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此外,OLED面板和LCD液晶面板相比在驱动、控制上存在较大技术差异,短时间内也难以解决。

2018年,随着海信完成对日本东芝电视业务的收购,海信在OLED技术上的实力得到大幅加强。尤其是残影、图像衰减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海信OLED研发工程师岳春波博士表示:“海信通过自主研发的六项防残影技术、暗场细节提升技术和OLED色彩精准设计,为防止OLED残影发生提供了优良的技术解决方案,使OLED产品在细节表现力、清晰度和运动图像流畅度方面呈现出完美的画质表现”。至此,OLED电视在海信眼中才真正走到了可以大范围推广的临界点。

因此,海信推出的首批OLED在技术和性能上还是有不少特点的:

1、六冲残影防护技术:包括OFFRS(底层驱动)、JB(亮度控制)、LEA (台标边缘检测&调整)、静态图像亮度调整、局部静态画面亮度调整以及像素位移技术。

2、细节补偿技术:通过图像芯片算法对画面分区进行灰度检测,弥补丢失的暗场细节。

3、峰值亮度做到了900nit。虽然对于LCD很简单,但对于OLED产品确实不太容易。

据海信公布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检测数据显示,A8 65吋型号的亮度均匀性达到94.7%、色域覆盖率(BT.709)为130.5%,暗场亮度达到索尼同等水准、色彩精准性则超过了索尼。

但在厚科技看来,技术和产品的成熟只是海信最终加入OLED阵营的部分原因,真正的原因还是来自彩电行业深层次的变革,以及中国社会消费结构的升级变化。

海信提供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监测数据

● 根本原因

最近几年,中国彩电行业形势一直较为严峻,低迷的市场需求、不断下滑的产品均价让绝大多数彩电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到历史低点,甚至连雷军抛出的“小米做硬件只要2%的利润”一说在彩电企业看来都成了一个难以想象的“暴利”。

而随着中国中等收入消费群体数量的不断增长,“向上走”也成了彩电企业的共识。

海信此前在激光电视领域一直走在了行业的前列,无论是技术积累还是产品阵容的丰富度都表现良好。但激光电视主攻的依然是80吋以上的超大屏幕市场,在主流的尺寸规格上并没有明显优势。OLED产品虽然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残影、寿命方面的争议,但从行业发展脉络看,作为LCD液晶乃至QLED量子点的“迭代”产品已经让大众产生了普遍的认知。

另一方面,OLED在高端彩电市场占比虽然依然不是很大,但整体增长态势愈发明显。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OLED电视渗透率虽然仅1.1%,但出货量已经达到240万台,同比增长高达69.4%。OLED阵营已经聚集了包括索尼、松下、LG、飞利浦、创维、长虹、康佳在内的十余家品牌,行业规模效应初步显现。

因此,在技术储备基本成熟,终端市场需求有望大幅增长的背景下,海信加入OLED阵营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行业的大势所趋。

关于海信加入OLED这件事,最近几天已经成了行业的热点话题之一。各种观点之中,厚科技最认可的一条或许就是:“一个老牌企业,就和一个成年的人格一样,做的所有决定自己负责。是早是晚,成熟与否,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

● 悬念

尽管目前海信首款OLED产品已经现身,也有了权威机构的性能检测报告,但在我们看来,海信还是给消费者和行业留下了三大悬念:个

1、产品是否真正具有足够差异化?

日本媒体对海信首款OLED给出的评价

海信首款OLED产品A8的权威性能检测报告有着不错的数字。日本专业媒体AV Watch也给送测样机的画质给予了不错的评价。但OLED市场目前呈现高度集中的格局,索尼、创维两大玩家一个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一个在产品阵容和推广上有着更长时间维度的积累,“后来者”的海信能否真正体现其在OLED技术上的优势和差异化,打响产品品质口碑的第一炮,不仅事关OLED业务的长期发展,也是行业和消费者都在拭目以待的一大悬念。

2、能否带动OLED产品均价快速下滑,普惠大众?

OLED在中国彩电市场的占比目前仍大幅低于国际平均水准,主要原因就是价格问题。目前市面上主流OLED产品和LCD产品的价差在三倍左右,这也导致OLED虽然得到了众多中高收入人群的认可,但在大众消费层面仍然缺乏竞争力。

海信作为中国彩电行业的头部重量级选手,加入OLED阵营后必然会加剧OLED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但能否带动OLED产品均价的快速下滑,让更多的大众消费者享受到新一代显示技术的红利,既是普通消费者关注的一大悬念,也是对海信自身的一大挑战。

3、QLED阵营又该怎么办?

海新加入OLED阵营虽然并不意味着退出QLED阵营,但对QLED阵营的打击依然是深远而沉重的。3月7日之后,中国彩电市场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逆转,目前仍坚持QLED的三星和TCL将如何面对这种变化,或许就是海信此举留给外界的最后一个悬念。

0 阅读:34

厚科技

简介:家电、3C行业资深媒体人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