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米链,击中了董明珠的盲区

源媒汇 2024-07-12 16:49:45

作者 | 柯基

主编 | 苏淮

格力(000651.SZ)与小米(01810.HK)又杠上了。

7月9日晚间,据“格力文传”官微消息,近日,格力电器收到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6月18日出具的【(2023)最法知民终1123号】法律文书,该文书要求本案涉及侵权的米家小米电风扇不得再制造和销售,侵权人向格力电器支付人民币185万元。

图片来源格力文传微博截图

随后,小米方面在7月10日硬气回应:经查,我司并未收到任何环境电器相关诉讼。

图片来源小米公司发言人微博截图

格力方面见招拆招,再次发文回应,称“小米官方旗舰店”销售的产品“米家小米电风扇BPTS01DM”侵犯了公司相关专利,该侵权产品的委托方为“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制造商为“浙江星月电器有限公司”,该公司已向格力电器支付185万元。

图片来源格力文传微博截图

适逢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近期又在公开场合呛声小米,导致事态在双方的拉扯中发酵升级,一时冲上热搜。

小米因米家是以投融资等方式构建起来的生态体系,故坚持小米与米家并非同一概念。对于董明珠这种老派家电大佬来说,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所精通的“投行化”与“资本化”,恰好是自己的“盲区”,属于“扬短避长”去进行口水战。

01

雷军的底气

小米之所以硬气回应格力,底层逻辑就是相关侵权行为是米链企业所为,并非小米自身的行为。

被格力电器起诉的是浙江星月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月电器”)、东莞京东利昇贸易有限公司,案由涉及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

根据天眼查相关信息显示,星月电器已改名为“造梦者(浙江)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的经营范围涵盖家用电器研发、制造、销售;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等,2018年进入小米生态链。

图片来源于天眼查截图

星月电器虽然与小米在业务上存在着强关联,但无法代表小米本体,让小米方面坚持自己的“清白与无辜”。

至于小米背后的米链,如今已经成长为互联网科技行业的重要力量。到2023年底,小米累计投资超过430家公司,总账面价值超过671亿元。在此期间,涌现出趣睡科技(301336.SZ)、德尔玛(301332.SZ)、华米(NYSE:ZEPP)等业内独角兽。

在《小米创业思考》一书中,雷军就对小米的成长方向做出了判断,要去深度整合全球供应链。换言之,小米除了经营自己的产品之外,还通过投行化的方式对相关产业链进行布局,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圈。

这套方法论,是雷军带领小米通过十余年的摸爬滚打所得来。在小米初涉手机产业之时,芯片是找高通(NASDAQ:QCOM)合作的,屏幕是找友达光电合作的,手机屏幕找的是京东方(000725.SZ),存储器找的是三星电子,就连手机制造业务本身,也是找富士康(601138.SH)代工生产。

雷军发现,如果通过投资布局产业链的上下游,会极大缩短跨界造手机所消耗的时间。

对于小米来说,纵向的手机上下游已经相对固化,难有机会切入其中;倘若从横向的角度进行布局,以手机作为终端核心来驱动,在5G等基建设施逐步完善之时,还是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物联生态系统。

在这套体系当中,只要小米手机长期保持高增长,就可以带动整个生态系统的持续繁荣。在移动互联网的起势阶段,国产手机品牌也逐步形成了以“华米OV”为核心的第一梯队,让自己具备去驱动互联网的实力。

借此势头,小米开始构建米链,并逐步成长为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根据相关财报信息显示,在2020年全年,小米来源于智能手机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1.9%,loT(物联网)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占比已经上升至27.4%。

02

董明珠的“盲区”

相比于雷军这样的投资“老炮”,董明珠本身对于投资并不在行。

其中,董明珠曾一度无限憧憬的新能源业务,作为这位商界“铁娘子”少数出手的投资项目,如今恐也只剩下一地鸡毛。

图片来源格力钛能源官网

2016年3月,格力电器宣布计划重组银隆新能源,拟用130亿元来收购珠海银隆。

当时的珠海银隆,在新能源领域风光无限:2011年获得首笔2.16亿元投资,接连收购了珠海广通汽车、石家庄中博汽车等;2015年扭亏为盈,当年净利润高达4.16亿元,增长势头迅猛。

按照拟定好的剧本,应该就是格力电器上下一心,最终拿下该项目进入到新能源领域。

不料,格力的中小股东却认为这笔买卖不划算,在当年10月召开的股东大会上投下了反对票。

无奈之下,董明珠只能发动个人关系来“攒局”。2016年底,董明珠个人出资10亿元,联合王健林、刘强东、中集集团(000039.SZ,02039.HK)等5位投资人共投资30亿元,获得了银隆22.39%的股权。

就在董明珠憧憬着新能源业务之时,被她寄予厚望的钛酸锂电池技术的发展不及预期,没能为珠海银隆大力发展的新能源客车业务带来助力。

图片来源格力钛能源官网

虽然钛酸锂电池具有安全、耐低温、充电快、寿命长等优点,但其能量密度只有磷酸铁锂的一半,而成本又是磷酸铁锂电池的两到三倍,随着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电池技术的成熟,即使在新能源客车领域,钛酸锂在与磷酸铁锂电池的角逐中,也难以占得先机。

珠海银隆客车的销量是每况愈下,到2022年只卖出了1789辆,与第一梯队相差甚远,前三名的宇通客车(600066.SH)、中通客车(000957.SZ)和苏州金龙(600686.SH),销量分别达24892辆、8957辆和7741辆。

在此期间,珠海银隆被陆续曝出拖欠供应商货款、工厂大面积减产等负面新闻。银隆原总裁孙国华等人因侵占公司财产锒铛入狱,原董事长魏银仓更是被曝卷款远遁海外,算是直接留给董明珠一个烂摊子。

相比之下,雷军依靠米链企业的上市套现、减持等行为赚得盆满钵满。仅在趣睡科技一家公司身上,雷军已陆续完成了7次股权转让,合计套现近2亿元。

03

米链在扩大

雷军在米链上的成功,不仅让他将该玩法复制到小米公司的其他业务线,也引得不少友商开始效仿。

对于小米的汽车业务,雷军就是以“投行化”的方式去布局的,只要小米汽车规模与口碑能够上去,那么就可以驱动这条在汽车上的米链。即便卖车不赚钱,也可以通过上下游的米链去获利,甚至通过登陆资本市场去套现。

图片来源于小米汽车宣传视频

在雷军宣布造车之后,随着相关业务的推进,小米的投资主要赛道转换为汽车交通、先进制造产业链条的公司。

2021年9月,小米智造基金成立,雷军担任该基金的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除了小米智造基金,小米还通过小米产投基金、顺为资本以及小米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多个平台,来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的投资布局。

官宣造车这几年时间内,小米几乎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全部扫荡了一圈。

据张通社Link数据库统计,从2021年3月至今,雷军已通过小米集团的投资主体投资了104家“造车”企业,参投金额高达427.62亿元。其中,上游企业占比高达93%、共98家,中游6家,下游2家。

随着小米SU7上市引发的爆炸流量,这条在汽车上的米链被直接激活。信达证券(601059.SZ)研报指出,小米汽车自带流量,自官宣造车以来已有20余家上市公司表示与小米汽车业务开展合作。凭借小米自身在智能化、生态协同、粉丝效应与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小米汽车交付有望逐渐放量,相关零部件供应商有望充分受益,小米汽车产业链投资机遇值得重视。

类似的操作手法,华为也是直接复制到了汽车业务上。与小米的区别仅是,华为不下场造车,而是专心扮演“卖铲人”的角色。

围绕业务重点,华为已累计发展了超过300家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包括智能汽车数字平台生态圈的100多家生态伙伴、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生态圈的70多家生态伙伴,以及智能座舱平台的150多家软硬件合作伙伴。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底,华为已上市30多款智能汽车零部件,已经发货近200万套部件,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网关、激光雷达、算力平台、ARHUD、T-Box 等产品与解决方案。

虽然华为无法像小米一样推出爆款车型来驱动米链,但可以通过“挽救”车企的方式来获得支持,从而顺利启动“华为链”。2023年问界的起死回生,让一众如赛力斯(601127.SH)、江淮(600418.SH)、奇瑞、北汽(01958.HK)、长安(000625.SH)等车企纷纷选择拥抱华为。

如今,华为启动“华为链”的目的已经达到。为打消相关车企关于自身过分渗透汽车终端的顾虑,华为在近期直接将问界的商标专利以2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赛力斯。

此等玩法,不仅董明珠这样的传统家电大佬玩不转,也并非是一众传统车圈大佬所长,技术、产品、渠道等层面的角逐,才是他们所熟悉的领域。

面对这股科技互联网势力的“渗透”,有人选择主动拥抱,也有人如董明珠一般直接选择硬刚。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1 阅读:805
评论列表
  • 2024-07-12 18:16

    小米偷了人家东西,法院都判了还有脸抹黑别人?

    Nckilo 回复:
    因为小米自己没偷,他让他儿子的小弟偷的。
  • wen 28
    2024-07-12 19:24

    米老鼠,偷油吃![点赞]

  • 2024-07-13 16:45

    好手机,格力造!

  • 2024-07-13 09:42

    写的太多了,没看,单说标题是看不起不懂米链的董小姐,那个余看不起不懂前挡风玻璃的军也是正常的了![捂脸哭]

  • 2024-07-13 15:39

    米偷真无耻

  • 2024-07-13 10:02

    一人成军,水军摆阵。

  • 2024-07-14 05:49

    那种突然崛起的公司大部分都有问题

源媒汇

简介:助力中国好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