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自我感动!假期孩子根本不在意去哪里,他们在意的是这3件事

杉杉评育儿 2025-04-03 13:44:42

佳佳一家人本来清明节要去北京旅游的,机票酒店什么就订好了,佳佳一个月前就开始做攻略,之前还问了我们很多建议。可是没想到临近时间了,她却取消了出游的活动,本以为她家里出了什么事。

没想到佳佳说“以后不要带孩子去旅游了,完全是我感动,孩子根本就不会理解你的用心。”原来佳佳前两天跟儿子说了一家人的出行计划,儿子怪妈妈不早和他商量,他和朋友约好了清明节要去骑行。佳佳说“骑行什么时候不能骑行,再说节假日车很多,你们一群孩子出去骑车也很危险,你就跟他们说你不参加了。”

儿子显然有些失落,佳佳一边帮一家人收拾行李一边说“这次旅游妈妈都计划很久了,而且你现在5年级了,以后能出去玩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你就好好珍惜吧。”没想到儿子说了一句“你又没问我想去哪里,北京是你自己想去的,我可以不去”。

听到儿子这么说再加上之前这么多准备工作都是佳佳一个人完成的,她的委屈感和愤怒感一下子就上来了“是我求你们去?我马上退票,大家都不用去了”。本以为孩子会反思,没想到儿子说“那你就退吧,我就根本没想出去”。就这样佳佳生气把所有的假期计划都取消了。

到底是带娃长见识还是自我感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现在的父母为了让孩子长见识真的是不惜花大价钱,假期带孩子到处旅游,就是寒暑假父母没办法亲自陪伴,也会给孩子报昂贵的研学班。之前听到一个家长说,暑假带孩子出去旅游了一个星期,花了快2万块那是他快3个月的工资了,可是孩子根本无心看风景,最喜欢玩的是海边的沙滩,最想待的地方的是酒店,而那些风景区,孩子走得又累又渴,见识长没长不知道,孩子一路上的抱怨是不少。

很多父母带孩子出门的旅游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开心,顺便看看不同地方的人文特色风土人情,但为什么很多时候成了父母的自我感动?因为孩子在意的并不是去多远多好的地方,而是这3件事。

自己有参与感

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曾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没有哪个孩子不爱玩,也没有哪个不喜欢去看新世界的。可是为什么现实中还是有很多父母带孩子出去旅游,孩子并不开心呢。最主要因素是孩子没有参与感,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如果去哪,玩什么,怎么玩,全部都已经被父母安排好,而且没有和孩子商量过。那么孩子就没有参与感,全程就如同一个木偶人,父母说哪就去哪,父母说玩什么就是什么。

给大家举个非常经典的例子,之前带孩子海洋馆,一路上一直在看各种海洋生物,孩子们虽然喜欢海洋生物,但是后面走累了。旁边刚好有水上乐园,孩子们一到水上乐园,又变得精力充沛了,玩得不亦乐乎,但是本来计划还要去看表演,就只能提前结束水上乐园的活动。原本兴致勃勃的孩子们又跟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瞬间没了兴致。

所以,不管带孩子去哪里,不要让孩子当“闲人”,在做计划前可以提前和孩子商量,对于大一点的孩子,甚至可以让他来做计划,父母辅助。孩子自己参与了,他就会更加有兴趣,而且旅游过程中会玩得更加开心!

父母不扫兴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有的家长带孩子出去旅游是带有“功利性的”,比如去年带孩子去西安,就遇到一位妈妈带着13岁的孩子,父母希望孩子能够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然后随时随地“大小考”,当问到的问题,孩子不懂的时候,妈妈就说“你都6年级了,这还不懂,你看看人家小弟弟小妹妹都知道”。孩子本来愉快的心情,瞬间就被浇灭了。

所以说对孩子来说,很多时候去哪里玩什么真的不重要,他们想要的是一家人能够开开心心在一起,心理学教授艾莉森・高普尼克:“父母情绪稳定的模样,就是孩子最初看见的星辰大海”,要知道只有父母不扫兴,孩子才能够玩得尽兴!

兴趣爱好的满足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想让孩子开心是最简单的,不一定需要“星辰大海”,他们最需要的是做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孩子如果喜欢画画,假期你带着他去公园里面写生,孩子就会感到幸福!比如孩子喜欢玩沙,你带他去附近的沙滩,玩上半天,他便会觉得幸福满足!

每个孩子喜欢的都不一样,如果家长能够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条件,孩子会感到很开心和满足。

写在最后

比起假期去人挤人,然后一家人互相抱怨,孩子更想要的是一家人和和睦睦,开开心心,那么不管在哪里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最幸福的!假期不一定就非得是“诗和远方”,而是孩子感兴趣的地方,父母能够给予支持,这就是孩子想要的快乐!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0

杉杉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