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927):莫言的《卖白菜》入教材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悲哀(1)

心浪咋看世界 2024-05-19 10:51:02

莫言的《卖白菜》编入中学教材,是对中国文化教育的极大讽刺,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悲哀。这无疑是“莫粉”的“圈子文化”在作妖,纯粹是在误人子弟。

莫言是作家,作家怎么写,写什么?那是他的自由。写得好坏,自有公论。只要不丑化、抹黑祖国,谁爱看谁看。在改革开放、言论自由的时代,别人无权干涉,也懒得操那份闲心。如果是地摊上胡编乱造的烂书,好歹无所谓,另当别论,没人去介意。但是,作为教科书,必须严谨,必须精挑细选,必须经得起推敲。不该有破绽,不能自相矛盾,不能闹笑话。否则,不仅误人子弟,也贻笑大方。

特别是中国唯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作品编入教材,如果漏洞百出,岂非代表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学就这水平?就这档次?

在此,不妨就编入教科书的莫言《卖白菜》一文的荒谬之处,简单举几个例子:

1、原文:“1967年冬天,我那年12岁,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

开篇就是个大笑话。“冬天”二字明显多余,“临近春节”不是冬天吗?而且体现莫言不识数,连自己的年龄都糊里糊涂。莫言是1955年2月17日出生,要是没有“冬天”二字,说“我那年12岁”,完全可以,强调“冬天”、“临近春节”,都快13周岁了,起码也是早过12岁半了,为何还要特别强调“我那年12岁”呢?作为教科书,教师势必会对作者来个生平简介,教师该怎么解读呢?6周岁上小学一年级,9月1日后出生,差一天都不行,这是事实吧?60周岁到了退休年龄,2月17日生日,到了3月,你还不肯办退休手续,说非要等到年底,非要说这一年都是60岁,必须等到过了年才办,行吗?不知教材编审大员是否可以例外?上级人事部门是否可以特批?

一般人可以那么写,作为著名作家,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么随意写,且又编入教材,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如果,直接写“1967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还会有这许多笑话吗?散文也不该随意乱散吧?

2、原文:“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

莫言如此卖惨,卖得似乎很不妥。种了104棵大白菜,面积应该不小。那个年代,人口相对稀少,各家都有一定的自留地。到处是荒滩古埂,可以开荒种地,种各类蔬菜。只是不知莫言家这104棵白菜地是自留地?还是自己开荒种地?肯定不是生产队大集体的啦。既然卖惨,干嘛还要说“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已经“卖了一百零一棵”?直接说家里一贫如洗,仅有三棵白菜,准备过年包饺子吃,岂不更惨?

莫言的短短几句话,说明那个年代,可以自由种菜,自由买卖。那个年代,农户可以养鸡、鸭、鹅、猪、羊、狗等家禽家畜。农村青少年小朋友大都是天刚蒙蒙亮就起床,挎个粪箕,拿个粪扒子,到处拣猪粪、狗粪,生产队有专人称秤算工分。

不得不承认,当时的农村人确实很笨,青蛙、乌龟、甲鱼等,很少有人吃,大都是炖烂喂老母猪表奶。在那个年代,只要勤劳,能吃苦,简省节约,绝不至于过年都难得吃上一顿白菜饺子。小朋友们都特别盼过年,因为,过年,年味特浓,家家户户贴门对,炮竹声震耳欲聋;过年,就会有肉吃,有新衣、新鞋穿;就能家族、亲戚、朋友们相互拜年,俗称往年酒,那是非常非常开心的。何至于连一顿白菜包饺子都吃不起?卖惨也太夸张了吧?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莫言有特殊嗜好,就如同他喜欢吃煤球一样,最爱吃白菜包饺子。可是,他妈特别懒,怕费事,从来不给他包饺子吃。哪怕是“说好了的,留着过年包饺子吃的,”还是把它卖了,省得麻烦。莫言越是吃不到,就越是想吃。以至于多年以后,还是记忆犹新,耿耿于怀。

由此可见,把《卖白菜》作为教科书,完全是在恶意误导学生。

(未完待续)

0 阅读:2

心浪咋看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