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理论中,意境之美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美学范畴,是画家追求意与境、情与景、心与物交融契合的最高审美境界;也是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密切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及自然等方面认知的升华,是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有与无的和谐统一,也是理想与现实的妙合。意境之美作为中国画的核心美学追求,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都讲求将无形的思想感情融入有形的物象中,达到以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境界,使自然之美与心灵之美交汇融合,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将于2024年12月26日至29日在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馆隆重举办的,臻美大境——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将聚焦艺术家对人文主义情怀的表达,关注艺术家创作中的鲜明个性特征和新的笔墨图式应用;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学术理念,呈现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他们心中的最美的时代画卷。
陈履生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
王鲁湘 著名文化学者、李可染画院理事长
画家简介
巴秋,本名洪东兵,1947年生于江苏泰州。原泰州市文联主席。著名画家、作家、书法家。文化部《艺术市场》画院画家,现为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厦门巴秋美术馆名誉馆长、泰州巴秋美术馆名誉馆长、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书法研究院特聘书法家。出版中篇小说集《水荡是面镜子》(中国文联出版社);由中国保利贵宾部总策划,出版个人画册《心象物语》(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巴秋个人画册《师古图今.中国画名家档案 巴秋.卷》(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个人散文集《荷戟楼纪事》(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个人画册《造化情缘——巴秋中国画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画作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被众多机构及藏家收藏,多次在香港保利、香港嘉德、北京保利拍卖、北京嘉德拍卖、英国邦瀚斯拍卖。
作品欣赏
菖蒲清供图淡与素
文/ 彭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欧阳修在自己的《醉翁亭记》中说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从古至今,中国山水画一直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石涛说:“夫画者,从于心也。”,更是道出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旨。而山水画是最能将中国精神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的一个艺术门类。巴秋画山水就是要借山观道,从水悟襌,于精微处致广大,于清静处得虚空
菖蒲清供图其山水尽显文人雅士的脱俗情怀,赋予了山水更多的灵性与诗性,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山水画要有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精神,意境来自心物的融合,来自主客观的高度统一,偏执一隅,都是盲区。
菖蒲清供图而巴秋的山水,无论是江南山水的雅。还是西北山水的朴,都能统一的表现出巴秋素线绘山水的面貌与形式,显现其思接前贤、笔对当下、于平凡中求平凡的禅意。
巴秋的画,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本书,法国汉学家朱利安(Francios Jullien)写的《淡之颂》(In Praise of Blandness)。朱利安旁征博引,证明中国美学推崇的趣味是“淡”。巴秋画的多为蔬菜瓜果五谷杂粮和素雅山水,与酒肉之臭相比,确实有点“淡乎其无味”。
菖蒲清供图但是,巴秋的画,并不是用淡墨晕染而成,而是不惜笔墨和工夫,精心刻划。与其说淡,不如说素。子曰:“绘事后素。”素的境界,是绘画很难达到的境界。
无论是淡还是素,都指向一种超越与回归。当老子用无名、朴、婴儿来形容道的时候,说的是要从纷繁的尘世超越出来,但超越出来的目的不是进入天堂,而是回到本根,回到本来的平淡无奇。由此,表面的平淡无奇实际蕴涵了人生酸甜苦辣的历程。在巴秋的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迂回式的超越,绚烂之极的平淡。
观巴秋的画,给人启示,使人思索如何从艺术走向生活,再从生活走向艺术,深入实地写生(或叫写真),是出息画家的必由之路。
2015年1月31日上午 于北京大学蔚秀园
菖蒲清供图菖蒲清供图菖蒲清供图崇武途中春花图 50x70cm福建培田写生 50X70cm 三平尺瓜豆图 63X93cm家乡华港写生家乡华港写生家乡老屋写生家乡老屋写生家乡老屋写生家乡水乡写生家乡水乡写生家乡水乡写生家乡水乡写生家乡芋头家中小院写生老家旧村舍老屋逢春图清供图事事满意图水乡初夏水乡初夏水乡一角水乡淤溪写生水乡淤溪写生水乡淤溪写生水乡淤溪写生水乡雨后皖南写生皖南写生皖南写生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