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一干部发现山头像毛主席,孔令华初见落泪,李讷感叹:太像了

赵婧瑶说历史 2025-04-17 14:21:35

海南岛可是咱们国家的旅游大宝库,那上面的好玩地方多得数不清。

那里有个特别不一样的景点,就是毛公山。

毛公山坐落在海南岛西南角,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一处奇景,它因为长得特别像咱们伟大的毛主席而出名。

上世纪90年代头几年,海南岛乐东县的保国山周边,农场里干活的人们突然发现,这座山远远望去,模样竟和毛主席有几分神似。

不少瞧过这座山的朋友都说,只要你好好瞅瞅,就能瞧出这山上的石头和树都长得特别合适,活灵活现地摆出了一个“毛主席”躺着的模样。

没多久,这个传言就被证实了,引来好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都跑来看热闹。

在这群人里面,毛主席的闺女和女婿也来了。就连毛主席最小的女儿李讷,瞧见那座山后,不住地称赞“简直一模一样”,还讲自己就好像真的瞅见了老爸似的。

【夫妻游历毛公山】

那时候,一传出海南有个地方叫毛公山被发现,大伙都急着想去看看。没过多久,这事儿就闹得北京都知道了。

孔令华像平常那样去上班,听到同事聊起那件事情,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特别感兴趣。

孔令华是毛主席长女李敏的老公,换句话说,他就是毛主席的女婿。毛主席在世的时候,对他印象挺好的,他们两人关系也挺亲近。

到家以后,孔令华跟李敏讲了这事儿,他俩立马就琢磨着要去海南瞅瞅那座山。

没多久,他俩就到了海南岛。一靠近毛公山,他俩就觉得这地方真宽敞,往远处看,山峦一直延伸到天边,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这里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植物,让气候变得特别舒服,空气也十分新鲜。

走在路上,他俩不住地夸赞这儿真是个超棒的旅游景点,特别好看。

海南的革命历史遗迹特别多,整个省加起来有超过500个地方跟红色革命有关,遍布了十八个县。

毛公山出名之前,这一带已经有了“解放”村、“共兴”村和“抗美”村,到处都弥漫着革命的气息。

走到毛公山脚下,他俩一下子都呆住了,孔令华眼眶一红,泪水忍不住就流了下来。

他们一眼就瞧见了山顶上那块石头,长得特别像“休息的毛主席”。

量过之后发现,毛公山那山头有185米长,56米宽,从头顶到胸口的位置大概有一千米远。山上的石头,就像是天然雕刻的一样,把“毛主席”的额头、鼻子、嘴巴这些都描画得清清楚楚。

特别是毛主席下巴上那颗有特色的黑痣,在那座山同样的位置上,也长着几棵树,看上去简直神似极了。

李敏望着眼前这座山,心里不由得想起了故人,那份想念的情绪根本藏不住。孔令华看在眼里,心里也深受触动。

身为闺女,能碰上一座山,模样跟老爸那么像,真是太走运了。能有这样的发现,感觉特别奇妙。

她好像瞅见老爸在远处斜躺着休息,一脸惬意,时不时还能跟她搭上两句话。

她觉得,老爸的模样在心头愈发鲜明,他说的那些道理好像还在耳边回响……

【舐犊情深,爱的教育】

毛主席总共有十个孩子,不过最后只有四个孩子顺利长大,两个男孩和两个女孩。

他工作特别忙,所以老觉得对不起孩子们。

他虽然严厉,但绝对是个好爸爸,给了孩子们满满的爱。这种爱可不是那种无原则的宠爱,而是一种能激励孩子上进、带有明确要求的父爱。

他对孩子们的要求可严格了,就像对待自己一样,从来不让他们觉得有啥特别待遇。

他教孩子时,总说“要吃苦耐劳,多学习,不断进取,往高处走”,而且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给孩子们树了个好榜样。

李敏是在1936年那个冬天来到这个世界的,毛主席特别喜欢这个孩子,还亲自赐名给她。

那时候,他琢磨着给女儿起名,看上了《西京杂记》里那句“文君长得美,眉毛就像远处的山一样好看”,打算就用里面的“姣”字。可后来,大家叫着叫着,就都顺口叫她“娇娇”了。

李敏小时候,四岁那会儿,就跟妈妈贺子珍去了苏联。一直到她13岁,这才又回到了爸爸毛泽东的身边。

在毛主席让她上中学之前,他给女儿起了个学名叫做“李敏”。其中,“敏”这个字是从“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敏捷”这句话里挑出来的。而她姓李,是因为毛主席自己曾经用过“李德胜”这个化名。所以说,这个名字里藏着他对女儿的深深期望。

上学时,老师好奇地问李敏,她爸爸是谁,李敏就简单回答说是李德胜。就这样,在班上,大伙儿都不知道原来她是毛主席的孩子。

李敏记得,老爸特别在意她的功课,老是拉着她一起朗诵古诗,手把手教她练毛笔字,还特意给她介绍了曹操那些有名的诗作。

这时候,毛泽东的另一个闺女李讷跟她妈江青还住在这儿呢。

李讷和李敏不太一样,她是在毛主席身边一点点长大的。她这个人性子比较安静,不太爱说话。

毛泽东从小就教导她们,别觉得自己有啥不一样,到学校得多跟工人农民家的孩子一起玩,成为好朋友,她们也都照做了。

那时候,毛主席每个月的薪水是610块钱,但碰到国家经济紧张那会儿,他的工资就降到了404块8毛钱。

这份收入其实不算太差,但得养活着家里七八个人,因此能攒下的钱并不多。

毛泽东告诉两个女儿,得学会节省,别一门心思追求物质享受,过日子得精打细算,不浪费一点一滴。

每到星期六和星期天,她们都会把学校退回来的吃饭钱全部拿给老爸,然后交到管理科记账。她们可不像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手头总有花不完的大把零用钱。

“往上拼学习和事业,往下顾生活。”这是毛主席对子女们的叮嘱。

他盼着他们能像寻常百姓那样,在自己擅长的行当里踏踏实实干活,干出点名堂来。

那时候,有不少国家的领导人喜欢往毛主席家里送些挺值钱的东西,但毛主席总是很妥当地把它们都处理了,全都上交给国家了。

他家里人说了,不管送来啥土东西,全都分给了幼儿园和那里的工作人员。

李敏讲,老爸压根没告诉他们有这些玩意儿,就更别提让他们尝一尝了。

1956年,三大改造搞完了以后,李敏和李讷都在食堂吃饭,他们吃的标准啊,比城里人家里头要差点。

毛泽东的警卫员感觉,他们经受的辛苦远超一般百姓家的孩子,但毛泽东本人却并不这么认为。

他讲,警卫员会这么想,主要是因为他一开始就觉得她们是主席的闺女,觉得那些为革命出过力的人吃点好的,大家不会有啥意见,可闺女们现在还没为革命出过啥力呢。

他让女儿们经历艰难困苦,是因为他坚信,只有那些愿意吃苦耐劳的人,将来才能有所成就。

卫士说,主席总是爱跟普通人比,可他却不知道,这些女孩子身上,压根儿就没有那些高官子女的影子,要是把她们放到人堆里,根本认不出来。

还有一次,印尼总统苏加诺为了展现友好情谊,特意给毛泽东的孩子们赠送了些咖啡和鲜奶。

几个小孩平时吃得挺简单,一看到这些东西,眼睛就直了,馋得不行,很快就给瓜分完了。

毛主席回到家,一听说这事儿,立马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开了个家庭小会。他在会上严肃地指出了孩子们的问题,还跟大家重新定下了家里的吃饭规矩。

他特别喜欢中国地道的饭菜,总说那稀饭和馒头“味道好极了”。

在那个艰苦的三年里,李讷住在学校里头。因为学校吃的不好,加上她那时候正长个子,所以老觉得饿肚子,吃不饱饭。

旁边的工作人员跟毛主席提议,要不让她回家里来,咱们给她弄点好吃的。

毛主席坚决不答应,他直接说道:“我和我的娃都不能享受啥特权。”

【“第一女婿”孔令华】

李敏回到北平,进了八一学校读书,就在那儿,她和孔令华碰面并认识了。

那时候,孔令华因为学习好,表现也出色,就当上了学生会的老大,在学校里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

他本事大着呢,个子高挑,长相帅气,特别有吸引力,受欢迎那是肯定的。

李敏也特别出色,她对跳舞情有独钟,老是参加学校的聚会活动,这样一来,她和孔令华慢慢就有了很多交集。

没过多久,他们俩就走到了一起,成了男女朋友。任何人看到他们,都会觉得这俩人真是般配,男的有才,女的有貌,简直就是天生的一对。

谈恋爱那会儿,他们俩都以为对方只是普通的大学生。等到关系确定了很长时间后,孔令华这才惊觉,原来李敏是毛主席的千金。

李敏给老爸正式引荐了孔令华,并且告诉老爸,孔令华的老爸就是大名鼎鼎的孔从洲将军。老爸听后说,他对孔从洲将军相当了解,连毛主席都常常提起他。

孔从洲曾是国民党军队里的一名将领,但他更是个实实在在的爱国人士。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点头同意。

跟双方爸妈商量过后,他俩打算一毕业就领证结婚。

1959年8月份,两家人在自个儿家里头,简简单单地办了个婚礼。虽说场面不大,可他们收到的祝福却一点都不比别人逊色。

毛主席亲自操办了这场婚礼,他就像普通的老爸一样,心里总是牵挂着女儿。但看到他们俩那么合得来,心里头也就踏实了,真心希望他们能幸福。

跟孔令华越来越熟后,毛主席特别瞧得上他,觉得他心眼儿好,实实在在,觉得这样的人最有好运。

在家时,孔令华算是少数几个能和毛主席聊起哲学话题的人。毛主席挺关心他的成长,总劝他多读些书,多去农村劳动锻炼。孔令华呢,也都一一照做了。

瞧着孔令华那股子认真劲儿,毛主席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感觉自家闺女真是找了个靠谱的好归宿。

可这样的家庭幸福时光终究没能长久。

1963年的时候,家里出了点事儿,没办法再住在一起了。于是,李敏和孔令华就带上孩子,搬去了别的地方生活。

那时候,李敏和孔令华的小宝宝才一岁多,毛主席特别喜欢这个小家伙,心里头真是一百个不愿意让他离开,但也没办法。

毛主席病了以后,心里老惦记着见见自己的闺女。可打从他们分开后,一直到毛主席走的那天,父女俩总共才碰了三回头。

李敏她爸走了以后,她心里头老想着他,孔令华全都瞧在眼里了。

因此,一听到海南那边发现了毛公山,他就特别兴奋,恨不得立马跑过去亲眼看看是咋回事。

到了山脚下,他俩一下子就懂了,原来毛主席就长眠在这儿,仿佛还在像活着时那样,默默地看着他的百姓们。

老爸就像是个坚实的靠山,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自己,李敏心里都有很深的感触。一回家,他就把毛公山的事儿一股脑儿地讲给了妹妹李讷听。后来,李讷和她老公也抽空去那儿逛了逛。

孔令华现在正忙着在当地进行调研,他心里琢磨着怎么样能给毛公山的开发建设搭把手,出一份自己的力。

他打算好好安慰下妻子,并且,这也是在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毛主席的敬意。

【毛公山的前世今生】

1949年那会儿,毛主席心里一直惦记着还没获得自由的海南岛,他通过远程的方式,指导着岛上的人们如何进行武装斗争。

毛主席一直不停地发指挥电报,这种状况持续到1950年5月份,那时候解放军在海南岛已经打赢了,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所以,海南的民众对毛主席都特别尊敬,他们主动地传唱赞美他的歌曲。

找到毛公山这事儿,让老百姓们高兴坏了。好多人都议论纷纷,说毛主席虽然带着大家闹革命,但一辈子都没来过海南,这成了他心里的一个遗憾。没想到,他老人家走了以后,竟然以这种方式“回来”了,出现在了这里。

海南特别看重毛公山的旅游开发工作。当地政府对这个项目下了大功夫,一心要把毛公山打造成旅游新亮点。他们深知,合理开发和利用这里的自然资源,不仅能带动当地经济,还能让更多人领略到毛公山的独特魅力。所以,在规划、建设等方面,海南方面都投入了不少精力,力求做到最好。

1992年那会儿,咱们请了42位专家到现场进行考察。就在那一年,环保局也下了通知,说要加强自然景观的保护工作。

1993年秋天10月份,中央有20多位老资历的艺人特地从北京赶到海南,跑到毛公山脚下的那个农场去搞了一场公益演出。那场演出搞得挺红火,一下子就让毛公山这个名字火了起来。

当地流传着不少和风景有关的有趣故事和老话,比如说站在毛公山脚下,心里想着毛主席,就会感觉特别亲近,就像有种特殊的联系一样。

这儿,有好多艺术家扮演毛主席,讲述他生前的那些事儿。说来也怪,每次观众看了都觉得,他们演得跟真的一模一样。

保国农场是毛公山的家,为了发展旅游,他们花了250万大搞建设。在山的东边,他们盖了个“毛公山祭拜地”,让游客能面对面感受毛公的气息。

另外,他们还建了观景台、红色文化走廊,还有毛主席的雕像,这些都围绕着山体布局,让整个景区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特色,成为了一个很受欢迎的旅游地方。

现在,去毛公山的游客们,不光能欣赏山色美景,还能瞅见一堆文字和图片讲解,让大伙儿能更透彻地体会景区里的红色文化氛围。

直到现在,还有好多学者不停地为毛公山的旅游开发想办法、出主意,它的名气是越来越大了,已经吸引了成百上千万的游客前来。

景区建设越来越好了,有了自己独特的味儿,让游客在游玩中既涨了见识又放松了心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美好和快乐。

毛公山景区现在正大力寻找投资伙伴,打算在景区里搞农牧业和服务业,努力把景区的商业潜力都发挥出来。

如今,毛公山已经有了自己的旅游招牌,搞出了好多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把这些毛公山的文化传到了全球各地。

【结语】

山不在于有多高,只要有仙气就出名。那座雄伟壮观的毛公山,正好契合了大家心里对毛主席的那份敬仰。

大家去毛公山,心里都揣着个念头,想看看那山跟毛主席到底有多神似。可等真到了地方,才发现像不像这事儿,压根儿就没那么重要了。

大家总爱用自己特别的方法来缅怀心中的“大英雄”。其实,关键不在于山长得是否像人,而是大家心里觉得它像,甚至从心底里认定,那座山就是伟大人物的象征。

毛公山的矗立,就像是大自然特意赐予的一份礼物,让人们能够长久缅怀伟大的领袖毛主席。

我们明白了,为何在山脚下的李敏会如此动容,她心里一直记挂着那位了不起的爸爸。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