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围魏救赵,凭什么被称为“千古一仗”?

可乐鸡翅棒 2024-12-13 10:30:10

公元前354年,魏国名将庞涓率领20万大军,兵分三路,对赵国发动了一场灭国之战。

庞涓作为鬼谷名校的高材生,对这场战役进行了精心的策划。

第一路右军5万,从渑池北上,渡过少水,从南面逼近邯郸。

第二路左军5万,从魏国北部的离石要塞向东开进,攻克晋阳,再从北面压迫邯郸。

第三路中军10万,由庞涓亲自统率,从平阳东渡汾水,攻克上党要塞,从西边直逼邯郸。

仅仅半个月,三路大军势如破竹,连克沿途二十余城,将赵国都城邯郸北、南、西三面围得水泄不通,而故意只留下东面没有围。

庞涓的这个策略非常高明,因为他深知“围师必阙”的道理。

一旦四面围困,赵军势必做困兽死斗,破城难度会大大增加。

而给赵军留一条“活路”,无形中瓦解了赵军的斗志。

当然,庞涓也不是慈善家,他在东面漳水的东西两侧埋伏了3万精锐骑兵,专门对付赵军的漏网之鱼。

庞涓的部署非常出色,加上他带来的魏武卒,这是一支由吴起创建的重装步兵,攻城掠地所向无敌。

因此,庞涓对这次灭亡赵国势在必得。

庞涓一路顺风,打得赵国毫无招架之力,邯郸已是岌岌可危。

赵国自知无力硬刚,只得四处向外求援。

庞涓在出征前已经通过外交手段,威逼利诱其他各国,不得插手干预。

庞涓确信楚、韩、燕、秦等国要么有心无力,要么有力无心,总之不会干预,唯独齐国的意向拿不准。

为此,庞涓在出征前特意安排了一支8万军队,守在了巨野要道,这是齐国救援赵国邯郸的必经之路。

因此,尽管赵国四处求援,庞涓并不担心,继续猛攻邯郸。

就在邯郸打得焦灼之时,齐国收到了赵国的求援信。

齐威王经过和大臣们的反复思量,终于决定发兵救援赵国,任命田忌为大将军,孙膑为军师,统率15万大军抗魏救赵。

田忌接到命令后,当即表态要立即起兵,直奔邯郸,正面硬刚魏军。

但孙膑却冷静地指出,这样的打法有四大不利因素,难以取胜。

与威震天下的魏武卒相比,齐军战力较弱;其次,齐军长途奔袭驰援,而魏军以逸待劳;再次,齐军十五万,魏军二十万,敌众我寡;最后,巨野要道被占,直奔邯郸难免冲杀损伤,到达邯郸时兵力更少。

孙膑不仅是鬼谷高材生,还是《孙子兵法》创作者孙武的后人,对于伤敌一千,自损百八的硬刚打法非常不屑。

他主张,不打则已,要打就要打得漂亮。

听完孙膑的分析,跃跃欲试的田忌顿时懵了,觉得这场仗似乎打不赢。

但孙膑随即说出了一句经典的话:“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这句话的意思是,要解开乱丝结绳,不可握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纠纷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就能自然分开。

孙膑认为,魏国对赵国的灭国大战,必然导致国内空虚,与其按常规套路直奔邯郸硬刚魏军,不如出奇制胜,直捣魏国空虚的国都大梁。

魏国绝不会允许大梁陷落,庞涓必将回兵救援,这就是所谓的“攻其必救”。

而此战的关键在于半路伏击回救大梁的魏军,如此一来,可以让敌军疲于奔命,我军以逸待劳,打敌人个措手不及。

田忌虽然是一位疆场老手,但从未听过这样的打法。

细品一番后,他顿时开了悟,不禁感叹孙膑果然是个奇人。

于是,田忌当即按照孙膑的部署,将军队直接开向魏国大梁。

由于从齐国到大梁的道路很多,魏国根本无法路路防守,很快,齐国大军就出现在了大梁城下,开启了声势浩大的攻城之战。

孙膑本无意真打下大梁城,只是虚张声势,但面对突如其来的齐国大军,魏惠王慌得一匹。

平日里只有自己打别人的份,没想到齐国大军竟然打到家门口了,魏惠王怎能不慌?

于是,魏惠王赶忙紧急传令给庞涓,速速回救大梁。

庞涓接到命令后,看看即将拿下的邯郸,决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坚持要灭了赵国,拿下邯郸再回师。

但魏惠王扛不住齐国大军的攻势,连连传令庞涓必须立即回师。

终于,在接到第十道传令时,庞涓被逼无奈选择了拔营回师。

庞涓对齐国的这个打法恨得咬牙切齿,害得他功亏一篑。

但他清楚,自己不回则已,要回就一定要快回,兵贵神速,要拦住齐军,截断齐军归路,让他们有来无回,等消灭齐军后再回来收拾已成惊弓之鸟的赵国。

于是,庞涓兵分两路,第一路由自己亲率八万精锐骑兵火速赶往大梁,第二路由魏武卒重装步兵紧随其后。

得知庞涓回师救援的孙膑,当即做出了新的安排,同样将军队兵分两路。

一路八万大军全部埋伏到桂陵山道两旁,另一路七万大军封堵住桂陵山口,截击漏网的魏军。

桂陵山地是魏国的边缘地区,林木茂密,山道狭长,庞涓要急师回救大梁,这是必经之路。

果然不出孙膑所料,庞涓亲率的八万骑兵很快就来到了桂陵道口。

庞涓作为战国名将,对于这样的地形本应有一定的警觉,但此刻他已被愤怒和傲慢所淹没,对田忌更是轻视已久。

他没想到的是,这次齐军的军师会是同门师兄孙膑。

庞涓还是有一定的戒备,当即下令所有骑兵全部散队骑行,不再五骑一列的“成伍”并进,这是骑兵通过峡谷的最快方式。

庞涓一声令下,魏军八万铁骑在三十多里的山谷中全面撒开,马蹄如雷,山鸣谷应。

就在这时,山腰战鼓如雷,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在头顶炸响,接着滚木礌石排山倒海般从山坡涌下,无数弓箭如急雨般飞来。

庞涓被打蒙了,一时之间,他的马队拥挤践踏,人仰马翻,哀嚎遍野。

经过一顿惨烈的拼杀,庞涓大军已是损伤大半,好不容易冲到了桂陵山道的出口,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又听见战鼓隆隆,杀声震天,孙膑埋伏的第二支军队又冲杀了出来。

最终,庞涓只带着三四千人狼狈逃到了大梁,后面兼程赶来的魏国步兵也同样被齐军回师截杀,一举击溃。

孙膑完胜,庞涓大败!

经此一战,孙膑一战成名,载入史册。

这一战犹如一道强烈的闪电,照亮了被雾霭掩盖的战争空间,让当时的人们猛然醒悟,原来战争的空间竟如此广阔,还可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运动中将战场无限拓宽。

围魏救赵后来也成为36计的第二计,其在36计中的原文是:“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意思是说,攻打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使其兵力分散而后各个击破;与其正面攻击敌人,不如迂回攻击其薄弱空虚的环节。

围魏救赵这一计在历史上还有哪些真实的战例呢?

这个我们下期再说,喜欢的小伙伴,欢迎点赞评论,我们下期再见!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