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集都是一条主线,每一条主线都是一条主线,每一条主线都是相互补充的,这部电视剧就是在这种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将所有人都拖入了一条又一条的剧情之中。
这部影视剧里有不少“名场面”,而22集里,最出名的就是那一幕,也就是粉丝们口中的“神之转场”。第一个登上缆车的卫峥嵘,为了暂时冻结“油画命案”,他放弃了忙碌的工作,申请调到了治安所,回到了自己的家人身边。铁轨上的画面移到了另一边,十多年过去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当画面再次切换的时候,他又变成了2010年的那个温和的老头,嘴里还叼着一个保温瓶。当他提着蔬菜从索车里出来时,正好碰上了一条塞车的小路。此时,所有人都注意到,两条历史线竟然重合在了一起,而时钟的指针也重新转了回来。
杨宗纬用一首《平凡的我》作为背景音乐,讲述了时间的流逝,讲述了城市的变迁,讲述了人物的变迁,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时间循环。如此精彩的视觉和听觉表演,在戏剧的创造中也是难得一见的。这部电视剧的精彩之处,在于它将两个不同的时间线连接在一起,一个在南都,一个在1997,在“画中解决了一个人”,另一个在2010,在南都市,却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段时间的色彩以淡蓝色为主,这种颜色与一九九七年的时间不同,也符合了新世纪前十年科技进步和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而夏季,由于天然光线的强悍,使得画面的总体风格更加锐利。和1997的时间点比较起来,2010的内部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例如男主的房子从老旧而又狭小,换成了简单而温暖的环境;派出所从绿色的墙裙、铁皮的文件柜和木制的门窗,换成了蓝色和白色为主色调的开放式办公区,再加上一面巨大的案情介绍墙。
在专业人士看来,想要将两个人分开,而且不留破绽,必须要花费极大的人力和物力。特别是在这个时候,很多细节,比如植物的生长,比如行人的衣着等等,都会让场景变得破绽百出。
这部电视剧就是靠着“笨功夫”,才能将两个世界的时间和空间,完全分开。这部电视剧的剧情,虽然诡异,但也不是没有悬念的。大街小巷里,到处都是警方的身影,他们只能在路边的面摊上吃着面条,因为路上的交通堵塞,他们不但要与犯罪嫌疑人进行文斗,还必须与围观的人群进行肉搏战。
由于对恐怖和节奏性的要求,所以在侦探小说中,配乐是非常重要的。这部电视剧的创作,运用了不同的音乐形式,比如用敲击乐器来凸显音乐的节拍,用心脏跳动的声音来烘托气氛,用一些比较庄严的宗教音乐来表现,还有一些戏曲和摇滚的音乐。不过,最让人称道的,还是这部电视剧这一季的日常场景,配上了许多配乐,例如,卫峥嵘登场时吹起的口哨,以及代表岁月沧桑的怀旧曲调,令人耳目一新。
在记者们的专访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殷晓野在这部影视剧中的投入,在剧本上的高度重视,在刘海波等剧组成员的努力下,只要成功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这部电视剧不再是一部传统的影视剧,而是一部不惜一切代价的影视剧。高质量的工作成果,是该团队精诚合作,事事向着高质量靠拢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