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的广泛应用,免疫缺陷患者人数不断增多,侵袭性真菌病(IF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未被充分认知的严重疾病。据统计,全球每年约3亿人罹患严重的真菌感染,其中IFD年发病率约27.2例/10万例,且以每年0.9%的比例增加,致死率高达27.6%。2022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针对IFD发布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份真菌重点病原体清单,呼吁全球重视真菌感染给公共卫生带来的巨大威胁,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一棘手挑战。
“IFD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因此经验性治疗是对IFD患者主要的治疗策略。尽早识别易感患者或疑似真菌感染的患者并采取措施,对于降低与IFD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而覆盖菌谱广且强效的抗真菌治疗药物对临床医生开展经验性治疗将起到极大助力作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王明贵说。
利好的消息是,今年2月,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正式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侵袭性真菌病及内脏利什曼病,并于近日正式在中国上市。
北京协和医院徐英春教授表示,“随着流行病学变迁,我国罕见真菌及非白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中国糖尿病合并侵袭性毛霉病的报告病例数持续攀升;非白念珠菌在念珠菌属感染中占半数以上,其中又以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为主。此外,由于广泛的抗真菌预防,我国侵袭性真菌还面临着耐药菌增加、现有药物敏感性降低等诸多问题。广谱、强效是临床上对于抗真菌治疗药物的最大诉求。”
IFD是血液、感染、呼吸、重症监护等多个相关临床科室共同面临的难题。“目前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且高危易感患者往往伴有基础疾病,对于患有恶性肿瘤、血液病、呼吸系统疾病、艾滋病和重症肝病等免疫功能缺陷病的高风险群体而言,一旦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病死率高达39%~100%。虽然我们的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仍然需要更多安全性高、药物相互作用小的抗真菌治疗武器,帮助高危患者渡过难关。”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施毅教授强调。
据悉,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有独特的靶向脂质体递送系统,能够显著提升药物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不经CYP450代谢,有效减少药物间相互作用。(丁思月)
《医学科学报》 (2023-06-09 第11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