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中华古诗词 2025-03-21 09:18:36

春日【宋・陈与义】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译文:

清晨,庭院中的树木传来鸟儿的鸣叫声。红花与绿叶相互映衬,将春意从近处的庭院延伸到远方的山林。

突然间,心中涌出几句好诗,但当我想仔细推敲,安排合适的句法时,却发现那些诗句已难以捕捉,仿佛它们已悄然溜走。

赏析:

陈与义的《春日》是一首充满生机与灵感的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的创作激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篇“朝来庭树有鸣禽”,以“庭树”和“鸣禽”两个意象,勾勒出一幅春日清晨的画面。庭树上的鸟儿欢快鸣叫,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红绿扶春上远林”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红绿相间的春色,仿佛在扶持着春天,向远处的林间蔓延,既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又透露出春天的温暖与柔情。这里的“扶春”二字极为传神,既写出了春色的丰盈,又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忽有好诗生眼底”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创作激情。眼前的春色激发了诗人的灵感,一首好诗仿佛在眼底自然生成。

“安排句法已难寻”将情感推向高潮。尽管灵感涌现,但诗人却发现难以用合适的句法来表达,展现了诗歌创作的难度与诗人对艺术的追求。

整首诗虽未直接抒发情感,却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诗歌创作的深刻思考。诗中的“庭树”“鸣禽”“红绿”“远林”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春日画卷。诗人以独到的眼光,捕捉到了春天的点滴美好,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出生于洛阳(今河南洛阳),是南宋初期“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陈与义自幼聪颖,博览群书,尤以诗文见长。他的诗歌创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思考。

陈与义的诗歌风格深受杜甫影响,注重锤炼字句,讲究对仗与韵律,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形成了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诗风。他的代表作有《春日》《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等,其中《春日》一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深刻思考。

陈与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重要的文学理论家。他在文学创作中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主张诗歌应注重意境与情感的表达,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也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