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知,不要“情”感
——谈兵法“慧”处世(20)
文/路秀儒
《孙子兵法》重“知”,全篇出现了79次之多。要问为什么,《谋攻篇》作了最彻切的回答:“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战场上战胜敌人需要“知彼”,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处人、处事也离不开一个“知”字。
战场上“知彼”很难,而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知彼”也不易。前者难,难在彼方“隐真”加“示假”上;后者不易,不易在容易被自己的“情”所扰上。
比如,古代的“文人相轻”现象,问题就出在某些“文人”的认知,被“私情”所绑架。总是站在竞争或嫉妒的基点上,就不会有欣赏别人的心态与眼光,感觉什么都是“粪土”和不堪,言行流露出来的多是不屑和鄙视。
又如,人们常说的“墙内开花墙外香”,问题不在“花香”独钟“墙外人”,而是“墙内人”的“嗅觉”出了问题。某些人对身边的典型、“圈内人”的“亮举”,总是觉得这“不行”、那“一般”,在他们眼里,“经”还是外来的“和尚”念得好。说来说去,这些人的判断还是受到了个人好恶和虚荣心的干扰。
晴日当空,心中无雾者,眼前便不会有朦胧;三人同行,心底无私者,左右皆可以拜先生。
所以,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看人看事、知人知事、对人对事,要确保不走眼、不走板、不走浅,始终做到真、准、深,就必须保持一颗理性的心,让眼睛和思维机器客观、辩证、全面地去认知,而不是带着某种“情”去感知。
【作者简介】路秀儒,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综合训练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动员部部长,大校。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孙子兵学大讲堂讲师团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7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