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权贵“专用药方”,药王孙思邈为何呼吁销毁,不得流落民间?

历史教堂 2022-12-01 12:49:55

在世界文化科技史上,中医是惟一历经2000余年仍能焕发勃勃生机的文化与科技奇迹。

尤其是中医药方,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正是因为有着这些神奇效果的药方,才能让中医能够继续绽放光芒。

然而在现代,却经常有一些奸商,打着古代宫廷秘方的幌子,来欺骗不懂中医的老百姓,不会在乎别人身体怎么样,只是想着如何能赚更多的钱。

很多售卖中药的药商,大多会这样宣传自己的中药方,比如说宫廷秘方之类的,人们一听是宫廷秘方,立刻就会想到,古代皇宫里皇帝都在用的药方,那肯定是好东西,因此人们对于这种药方的可信度就会提高不少。

在魏晋至唐朝时期,就有这么一种流传于宫廷权贵之间的药方,只有权贵们才用得起,普通的老百姓是无法享受的。

然而唐朝时期的药王孙思邈,却呼吁人们焚毁这个药方,不要让他流落民间,这是为什么呢?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是唐代的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关于孙思邈的年龄,一直都有争议,清朝纪晓岚整理史料认为,孙思邈只有101岁。《旧唐书》却说,孙思邈最少有120余岁。

除了他们,甚至还有人认为药王孙思邈,活了141岁。但不管是哪种说法,孙思邈都是活了超过百岁的长寿老人,不愧为药王之誉。

很多人认为,孙思邈能活百岁,是因为他的身体比别人好,实则不然。关于孙思邈的史料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话:“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

意思就是说,孙思邈年幼时总是身患疾病,经常请一些医生来为孙思邈治疗,为此更是散尽了家财。也正因如此,年幼时的孙思邈,便立志学医。当时年纪只有18岁,但孙思邈自幼聪明,更是被西魏大臣独孤信称之为“圣童”,20岁时就能将道家典籍侃侃而谈,为乡里乡亲诊断治病。

杨坚还没有建立隋朝时,就曾邀请孙思邈入朝,但孙思邈无意仕途功名,认为做官太过世故,只想着一心专研医药学。

后来,历经隋朝、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对孙思邈十分敬仰,于是便邀请孙思邈前来皇宫。此时的孙思邈,已经七十多岁,容貌气色、身形步态皆如同少年一般,李世民对此极为惊叹。

孙思邈不仅仅是药王,同时也是一位修道之人,于是李世民见到孙思邈后便惊叹道:“这才是真正的得道之人,原来上古黄帝时期传说中的广成子这类人物,是真实存在的。”

李世民要为孙思邈封爵,却被孙思邈直接拒绝,坚持要回到乡间为百姓治病。后来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即位后,也曾邀请孙思邈进宫。李治也想让孙思邈留在皇宫,但仍然被孙思邈拒绝,碍于情面之下,就将自己的徒弟塞进了太医院。

到了晚年时,据说孙思邈隐居于五台山,一直活了142岁,临终留下遗嘱:要薄葬,不要焚烧那些纸扎的阴间器物,祭祀时不宰杀牲畜。

除了这些,孙思邈还嘱托后人,若是遇到“五石散”药方:“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那么,“五石散”究竟是一种什么药方?

五石散

“五石散”是一种流传于皇宫、权贵之间的药方,在秦汉时期,就有研究长生不老丹药的想法,一直到了汉武帝时期,一些方士就烧炼金石一类矿物,物为石药。

其药性皆燥热绘烈,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并产生一种迷惑人心的短期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慢性中毒。

西汉时期著名的名医淳于意的诊断记录中,就有因服五色散而发疽之事。

到了三国时期,曹魏驸马何晏就是五石散的提倡者,五石散又名寒食散,一时之间,食用五石散成为一种风气,流传于权贵之间。

看到这里很多人就能明白,这五石散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类似于毒品之类的东西,难怪医者仁心的药王孙思邈,要呼吁人们销毁“五石散”药方。

根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有多位权贵,因为长期服食“五石散”而中毒身亡的,有裴秀、晋哀帝司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等人,一直流传至唐朝仍然没有间断。

因此,药王孙思邈便呼吁人们销毁这个药方。

所谓“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从孙思邈的生平来看,就能得知其是一位具有“医者仁心”的圣人,一生不贪图仕途荣华,专心研究医药,为广大人民诊治,当得起“药王”这等美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

感谢在您百忙之中,抽出空闲之余翻阅本文~

专注于国学、历史、文化分享,点击上方名片即可关注,再次感谢您的阅读~!

1 阅读: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