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请一宰相吃饭,故意没准备筷子,吃完后景帝:此人留不得

大陈说书人阿 2025-02-06 15:44:20

汉景帝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时期虽然出现过一些差错,但总体来说还算不错,为之后汉武帝痛击匈奴打下了坚实基础。

汉景帝在位时期曾重用过一位能力非常不错的将领,此人名叫周亚夫。

但有一天两人心生嫌隙。

汉景帝某次请周亚夫吃饭,他故意没准备筷子,结果等吃完饭汉景帝就说:“此人留不得啊!”

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明君和忠臣为何到最后发展成了这样?

老太太看面相

周勃是西汉一位非常重要的开国功臣,他曾担任过西汉太尉、宰相等职位,当时被刘邦亲自封为绛侯,妥妥的一位朝中重臣。

周亚夫就是周勃的第二个儿子,出生于这样的家庭,周亚夫从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

受父亲经历的影响,周亚夫从小就对军事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他年幼时期读了大量兵书,有着丰富的兵家知识。

周亚夫和他父亲一样,为人非常诚恳,对待工作兢兢业业。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周亚夫的见识也越来越宽广。有一天他听说了一位非常厉害的相面老太太,据说她看过面相后说的话,之后都能得到验证。

听说有这么一位能人,周亚夫也便请老人家过来一看。

观察周亚夫的面相时,老太太的表情是先惊讶后失落,之后他便说道:“三年后你会成功继承爵位,八年后你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只不过……”

一听老太太这么说,周亚夫顿感不妙,但这最后一句才是最吸引人的。

虽然知道可能是一些不太好的话,不过周亚夫表示老太太但说无妨。就算是再不好的结果,他也不会说什么,而且钱也照样给。

随后老太太继续说道:“先生虽然生得尊贵,但最后的结局却是活活饿死……”周亚夫听后哈哈大笑起来。

周亚夫并不是在嘲笑自己最后的结局,而是他觉得老太太说的一点儿也不对。

首先是爵位,这个就和太子以后成为皇帝的道理非常相似,爵位也是由嫡长子继承的。也就是说,周勃的爵位是由他的长子,也就是周亚夫的哥哥来继承。

这是其一,然后就是周亚夫最后的结局,他质问老太太:“既然我生来尊贵,而且还会成为那‘万人之上’的宰相,那最后又怎会饿死呢?这太矛盾了。”

周亚夫说得的确在理,不过老太太没有反驳,而是说道:“信不信由你。”

应验

由于老太太说得非常矛盾,周亚夫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没想到几年后,周勃的爵位竟真的传到了周亚夫身上,这是怎么回事?

面相完后按照正常发展,周勃的确是将爵位传给了自己的长子,但没多久便出现了问题。

周勃的长子周胜之后来因恶意残害他人被剥夺了爵位,那时还是汉文帝在位时期。

文帝本想着趁机收回这个爵位,但他觉得周勃为大汉王朝立下过不少功劳,这不是一般的人家,于是便打消了收回爵位的想法。

既然不收回,那肯定得找周勃的其他儿子来继承爵位。

经过汉文帝一年左右的考察,他发现周亚夫这小子不错,为人诚实、工作勤恳,应该能配得上这个爵位,于是周亚夫成功继承爵位。

这一切实在是来得太突然了,周亚夫突然想到老太太的面相之言。

“难道老太太说得句句属实?”周亚夫心中不禁疑惑。

面相学也是我们华夏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说传到现在可能已经没有那么准了,但它刚诞生的时候还是有些准头的。

看面相并不是盯着人脸乱看,都是有说法的。

比如我们常说的“五官”是一个看点,除此之外还有“三停”和“十二宫”等,这些都是重要的依据。

老辈子传下来的东西,总是充满着一些神秘色彩。

在唐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能人叫袁天罡,此人也是精通相面。当时唐朝许多官人都找他相过面,而且都得到了验证。

后来袁天罡来到了著名的武家,当时武曌还年幼,其家人说这是一个男娃,让罡子看看“他”以后会有怎样的成就。

看着在地上慢慢走动的武曌,其面相让袁天罡大惊道:“此子非凡人也,不可窥测,如果‘他’是一个女娃的话,那将来必定是天下之主。”

这袁天罡也是胆子大,如此重要的机密都敢说出来,如果被皇帝得知可是要掉头的。

武曌便是后来著名的皇帝武则天,她的传奇故事想必大家都非常清楚。由此不难看出,面相学真的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

周亚夫能碰到这样一位非常厉害的老太太,也算是比较幸运了。“天机”虽然已经让他知道了,但却没有因此改变。

后来周亚夫坚守岗位,还成功打退了来犯的匈奴士兵。之后他还改良了传统的守城之法,汉文帝对他大加赞赏。

后来汉文帝更是把京城的兵权交给了他,让他负责保护自己和皇室成员的安危。

汉文帝临终前曾对太子说道:“周亚夫是一位很不错的将领,到了关键时刻,你可以放心地重用他。”

刘邦在建国后曾分封了不少王和侯,由于世袭关系,这些藩王们在自己的封地权力越来越大,直接威胁到了京城的皇权。

在一位大臣的建议下,汉景帝开始了削藩。自古以来削藩是个大坑,只要跳进去就容易出不来。

面对汉景帝的削藩政策,那些实力比较强大的藩王们很不服气。于是他们联合其他藩王开始起兵反抗,这便是汉朝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

汉景帝见状直接让周亚夫当了太尉。周亚夫不负所望,他仅仅用了三个月就成功结束了这次声势浩大的叛乱。

这可是大功一件啊!也正是因为有这次事件的功劳,周亚夫成功当上了宰相,真的成为了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本以为这将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开端,岂料出现了几件让君臣心生嫌隙的事件,第一个就是关于太子的问题。

自古以来都是嫡长子为太子,这没有什么好说的、太子也的确是汉景帝的长子,但突然有一天汉景帝更换太子。

一般来说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是不会随意更换的,比如太子实在是无能或者不像个人;又或者他提前身死,这种比较极端的情况下是可以换的。

汉景帝之所以想换太子,是因为太子母亲不受宠了。周亚夫听后极力劝谏万万不可,但景帝没听。

就是因为反对更换太子,导致周亚夫和汉景帝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大。

之后有几个匈奴将军投降了汉朝,景帝想给他们封侯。周亚夫听后再次劝谏,这件事不妥,毕竟谁知道这群人是不是诚心归降呢,万一是匈奴派来的卧底怎么办?

过刚易折

仅仅因为他们归降就封侯,这让那些屡建奇功而未封侯的将领们作何感想?

但景帝还是给这些人封了侯。周亚夫见状也是非常生气,于是他就说自己病了无法继续工作,意思就是说我要辞职。

周亚夫的意思景帝自然明白,但这毕竟是一个忠国为民的好大臣,景帝自然是非常不舍。于是他决定宴请周亚夫,也就是给他个台阶下。

但当食物端上来后没有筷子,景帝故意,没给筷子,就是想看看周亚夫有没有变化。

周亚夫非常不满地朝太监要筷子,很显然他还对之前的事耿耿于怀。

周亚夫走后,汉景帝摇了摇头说道:“如此心性,以后怎会辅佐好太子?留不下他了呀。”

汉景帝这个“留不下”并不是说要杀了他,而且无法继续重用他了。

后来周亚夫病重,他的儿子就偷偷买了500个甲盾。

周亚夫是一代名将,死后有这些武器陪伴也符合那时的礼法。不过武器是禁止私人买卖的,所以此事泄露后周亚夫家就被搜查了。

他们认为周亚夫是要早饭,但周亚夫对此绝不承认。

见周亚夫如此执拗,汉景帝便把大汉最高司法官派去审问他了。

在周亚夫看来,这是自己以后下葬用的东西,提前买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司法官就说他是要谋反。

周亚夫在汉朝为官多年,与他结怨的人也是大有人在。

所以在某些人的指使下,周亚夫被陷害进了大牢。想想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有过巅峰也有过低谷,最后周亚夫选择了绝食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在五天五夜的不吃不喝下,周亚夫最终吐血身亡,一代名将就这样陨落了。

周亚夫最后之所以会落得如此结局,并不是说他按照老太太剧本走的。后世对他的评价有这么四个字:“过刚易折”。

就连皇帝都放下面子了,他却依旧无法面对过去。忠诚虽然是件好事,但周亚夫忠诚过头了。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