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魏晋南北朝历史解读--------南朝往事---之一、两晋之化家为国(6)、司马懿辅弼魏文帝

长烟孤城 2025-02-07 00:58:10

(6)、司马懿辅弼魏文帝

在曹操锐利的眼神和血腥的屠刀下司马懿放下身段,悉心投身自己在曹魏朝堂的公务员事业,亲力亲为尽心职事,疆场扰动朝堂上有疑问时献计献策,平常无事时多干活少说话,回家就是看书、沉思、睡觉。这种巨大压力下的韬光隐晦生活在接近十年时司马懿终于迎来了自己解放的一天,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庚子日,为帝国统一征战一生66岁的魏武帝曹操终于薨在了洛阳。司马懿终于解放了,自己心中压着的一块巨大石头终于消失,司马懿没有失去理智,三马同槽的流言仍不时流传,曹操对曹丕“鹰视狼顾”的警告言犹在耳。他知道这时候他需要辅助曹丕登上魏王的权力宝座,最终才能保证自己不受流言影响屹立在这个风云如幻的朝堂上,这时他心里或许还没有想取代曹魏的想法,他变了,人一旦品尝了权力带来的甜头就会陷入其中,他不再是那个只想读书不参与曹魏权力游戏的读书人了,他要借着与太子曹丕的甜蜜友好关系大展宏图实现自己超越庶民治理天下庶民的抱负。

魏武帝曹操在洛阳去世的消息传到邺城魏国太子曹丕那里,曹丕内心既喜悦又哀伤,简而说之,就是且喜之且悲之吧。他能做的只能是哀嚎大哭,当然他只是装样子悲伤,为什么这么说呢?辛毗女儿辛宪英,適太常泰山羊耽,外孙夏侯湛为其传曰:“宪英聪明有才鉴。初文帝与陈思王争为太子,既而文帝得立,抱毗颈而喜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而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盖其言,魏文帝非老成持重之人,魏武生时魏文之忠孝,盖表演也。魏武择人不当,当时太子曹丕在邺城居守,军营中军队骚动,群臣想要暂时不对外宣布魏王去世消息。谏议大夫贾逵认为魏王去世不可以对天下保密,于是对外宣布魏王去世消息,并开始准备进行魏王丧礼。

在外带兵颇有武力的太子弟弟曹彰刚刚在长安见了父亲曹操,并加封越骑将军留在长安统领军事。魏王刚到洛阳突发疾病,魏王命人快马紧急召回曹彰,曹彰还没到洛阳,魏王曹操便去世了。曹彰疑惑啊,不久前父亲召见自己时还身体健康,怎么突然到洛阳就突然发病了,发病命人召见自己,竟然没见到父亲,父亲便去世了,于是曹彰带兵从长安来到邺城问贾逵魏王病故原因并责问印信在哪里,作为太子曹丕忠实臣下的贾逵说出了流传至今“国有储副,先王印绶非君候所宜问也”的名言。于是颇以武力自负的黄须儿曹彰退缩了,他熄灭了武力夺取魏王宝座的幻想,退出了武力夺取曹魏江山大权的序列。

兄弟们虽然退缩了,太子曹丕所处邺城朝堂众臣仍然纷扰,以为需要汉献帝下达诏书后太子才能即位。尚书陈矫认为“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太子曹丕仍在表演着失去父亲后的悲哀和号哭,司马懿三弟作为中庶子的司马孚劝谏太子曹丕说:“君王晏驾,天下侍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就是说,魏王去世了,全天下都凭借太子您,现在应当为了家国社稷止住悲哀,不能学普通百姓一样痛哭。于是太子暂时停止了嚎啕痛哭的表演。在司马懿等众臣静下心来,整肃朝堂,统领魏王丧事,并奉魏王棺椁回到邺城。于是在一众忠心大臣的拥戴下,魏国太后下令太子曹丕继承魏王之位。汉献帝策令太子曹丕继承魏王的诏令也来了,于是魏国太子曹丕继承大汉丞相、魏王,并领冀州牧,并尊曹丕之母魏国王后卞夫人为魏国王太后。于是新魏王曹丕的弟弟曹彰等人就要求之国,就是回到自己的封地。

曹丕做了魏王有样学样也开始举起了屠刀,他对着的对象不是别人,是自己弟弟曹植和他的属臣,成者王侯败者寇,谁让他们不长眼睛拥护曹植与自己争夺太子的宝座,曹植属下丁仪和丁廙兄弟俩,家人男口一律斩首。曹植也没好果子吃了,临淄候国监国谒者灌均希指上奏“国丧期间曹植醉酒狂悖慢待,违反国法”,于是曹丕再次举起了屠刀,但这次他没有如意,一者是曹植才思敏捷,在曹丕要求的七步之内做出了名誉古今的七步诗;二者是有人把曹丕要杀害曹植的消息透露给了太后卞夫人,卞太后出手了,她异常严厉的告诫了下曹丕及他心爱的女人郭女王,于是曹丕在母亲和自己心爱的女人面前心软了,放下了杀害自己弟弟的屠刀。杀害当然不杀了,爵位还是要贬低的,于是曹植被贬为安乡候,后改为鄄城候。从现在开始曹植的美好时光过完了,幸亏他有个能够保护他的母亲活着,护佑他,但他仍将在后半生开始过起兢兢战战的黑暗生活,当然至少在曹丕活着的七年里过着如此担惊受怕的王国生活。在绝对权力和利益面前,如果触动了权力的神经,亲情、友情不再是优先选择的美好选项,曹植的遭遇便是这种利益被触动后最好的例子。当然拥戴自己的人也将受赏封爵,曹丕做了魏王后,投桃报李拥护他的一众人等贾诩升官太尉,华歆升任相国,王朗升官御史大夫。当然他的良师加好友司马懿也因两人长期的友谊随着曹丕的继承丞相位置而转封丞相左史,并授封河津亭候。

汉献帝被曹操挟持二十多年,曹操终于死了,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于是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尽管他的日子并不比以往好过,实际上他自己想多了。

延康元年六月魏王曹丕在洛阳东郊整军备战,因为东吴孙权不识时务,不肯向曹魏低头示弱,于是曹丕下令南征孙权。

当时孙权刚刚与因为丢失荆州义弟关羽命丧东吴,为了报国仇家恨之气,当然主要还是想再次夺回荆州的大汉皇叔刘备双方在夷陵打了一仗。虽然最终刘备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兵败白帝城,但是刘备驻军白帝,仍然虎视眈眈注视荆襄九郡。西有刘备虎视眈眈,北有曹丕大军将要征讨,孙权那是多么的识时务为俊杰啊,孙权马上派出使臣缓和与北方曹丕关系,称臣、示弱、贡献,孙权尽可能的满足曹丕的虚荣心。于是曹丕不伐已降之国,大军回师谯地。

同年七月,蜀国上庸的孟达和刘封因为在关羽的荆州受到东吴攻击时以上庸刚刚平定尚未安定为由没有出兵救援,导致荆州丢失、关羽阵亡,刘备迁怒于孟达等人。刘封与孟达出现矛盾,刘封擅自侵犯夺刘备赐给孟达的仪仗鼓吹。于是孟达率领部曲四千多家投降曹丕。因为孟达本人容貌仪表不同常人,举止高雅脱俗,气度非凡。曹丕很少喜欢,曹丕接引孟达一同坐在一部车辇中,封孟达做散骑常侍、建武将军,爵位平阳亭候,并把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并成新城郡,让孟达做新城太守,全面负责西南军务。并派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孟达一起攻打上庸的刘封。刘封抵抗失败,率领残军退回成都,刘备在诸葛亮的鼓动下让刘封早早地领了盒饭,最后的结果是孟达投降曹丕,在曹丕的信任下打败刘封独自占领上庸。

曹丕在取得上庸,占据孙刘结合部的险要之地后,怀着内心的喜悦,曹丕率领军队到达谯地,回到了曹丕小时长大的地方,大飨大军及父老乡亲于邑东,饮酒食肉,歌舞悬管,大醉欢娱。魏武帝曹操丧未期年,曹丕便忘记父亲丧礼,设置飨宴之乐,等到他禅让东汉,直接接纳汉献帝两个女儿为妃嫔,史家评论他王龄不暇,卜世期促。意思是说曹丕只知享乐,破坏了魏武帝王化教导,最终导致他寿命短暂,魏国国祚短促。

延康元年十月,在曹丕的授意下,大臣逼迫汉献帝将皇帝大位禅让给魏王曹丕。朝臣们纷纷上表劝进,曹丕也把推让工作做到位,三劝三让,在表演工作做到位后,汉献帝派遣御史大夫张音将玉玺和诏书献给曹丕。于是曹丕升坛受禅让,即皇帝大位,封汉献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用天子礼乐。东汉延康元年十月,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禅让替换东汉登基帝位,以司马懿为尚书,转封官职督军,御史中丞,进爵位安国乡候。

黄初五年,魏文帝曹丕南巡观兵吴疆,令司马懿领兵五千镇守许昌,转封官职抚军大将军,假节钺,进爵位向乡候,然后又加封给事中、录尚书事。司马懿知道魏国已建,新帝登基,自己作为皇帝的心腹之臣,虽然新帝对自己倚重有加,但是司马懿仍然保持着高度的清醒,他深知位高则危,盛极必衰的道理,故而坚持推辞魏文帝给自己的加官进爵。魏文帝安抚解释:“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

黄初六年,魏文帝再次大兴舟师征吴,再次下命司马懿居守洛阳,内镇百姓,外供军资。临行,下诏曰:“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

八月,魏文帝以舟师自谯循涡水进入淮河,从陆道到达徐州。冬十月,到达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馀万,旌旗数百里。当年大寒,航道结冰,舟船无法进入长江,乃引还。天子自广陵还洛阳,下诏给司马懿说曰:“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于是帝留镇许昌。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