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元旦刚过不久,原北京军区政委刘格平受到影响,被调离了岗位,安排到唐山的一家陶瓷厂参加劳动,如此一来北京军区政委一职出现空缺,那么该由谁来接任呢?一时间议论纷纷,迟迟没能定下来。
当时有人提出想法,可以由军事学院的教育长来接任,也有人提名了几位在抗美援朝中立过功的将军来担任,还有人建议从其它军区平调将领过来,毛主席得知众人意见难以统一,就亲自参加了会议。
毛主席听了大家提名的几个人,并没有表态,忽然毛主席问:“当年有位红军师长在陕南很出名,他在华山那里大显身手,他现在在哪里啊?”一时间众人面面相觑,不知道毛主席说的是谁。
一位老同志突然明白了,问道:“主席说的是不是当年74师的事?”毛主席听后笑了起来,边笑边说:“那个时候敌人还要出一万大洋买他的脑袋呢!这位同志现在在哪个岗位上啊?”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毛主席说的是被誉为“陕南王”的陈先瑞。1914年9月,陈先瑞出生在安徽金寨的一个穷苦农家,1929年,红四方面军的一支队伍到了他的家乡,村民们第一次见到如此军纪严肃的队伍,无不称奇。
当时才15岁的陈先瑞就想去参加红军,可是他年纪小个子也不高,征兵的工作人员就没有收他,后来还是陈先瑞的父亲亲自找红军说情,陈先瑞这才加入了红军,最初他被安排搞后勤工作。
后勤工作相对安全多了,陈先瑞干的是送信、打扫卫生、烧水等工作,休息时他就去看战士们训练,他把每个动作都记在心里,晚上他就独自在月光下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1929年12月,陈先瑞第一次上了战场,跟随第97团去打商城县,担任传令兵,在传令途中他发现了敌人的一个机枪阵地,他向团长申请带人打掉了敌人的机枪阵地,从那之后团长对他格外器重。
在后来的战斗中,陈先瑞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1935年9月,红25军主力长征离开根据地,陈先瑞等人被留下组建鄂陕游击队,他们昼伏夜出打得敌人摸不着头脑,在陕南一带闹出“大动静”。
1936年春,敌人调动了3个师进入陕南,陈先瑞利用声东击西和诱敌深入等策略把敌人耍得团团转,以少胜多打赢了华山战役。战后毛主席称赞:华山战役是游击战和运动战结合的典型战例。
陈先瑞四次转战陕南,为鄂豫陕根据地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毛主席誉为“陕南王”。新中国建立后陈先瑞担任过陕南军区副司令等职,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担任过第19兵团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衔。
毛主席对陈先瑞这个“陕南王”有着深刻印象,他不仅有军事才能,还有政治头脑,因此毛主席力排众议,提名让陈先瑞担任北京军区政委,后来陈先瑞还担任过成都军区第二政委等职,直到1981年离休。1996年1月,陈先瑞在北京病逝,享年8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