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沸腾”了,近50℃高温蚊子都热走了,已接近人类生存极限?

阿善通晓军务 2024-07-12 06:08:32
前言

炎炎夏日人们纷纷寻求清凉,但对于印度部分地区的居民而言,今年的夏天格外“火热”,据报道印度多地出现罕见高温,气温甚至逼近50°C!在如此酷暑下,就连蚊子都受不了,纷纷“离家出走”。

面对极端高温天气,人类的生存极限也备受考验。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印度热成这样?高温对当地民众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带来的极端天气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地球“烧”起来了,印度成高温重灾区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步伐越来越快,极端天气事件也随之增多。暴雨、干旱、热浪、寒潮......这些词汇频频出现在新闻头条,其中全球变暖无疑是最受关注的气候问题之一。

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印度已经成为高温天气的重灾区。据印度气象部门统计,过去10年印度的平均气温比20世纪初高出了约0.7°C,与此同时极端高温事件也变得愈发频繁和严重。

印度夏季天气本就炎热,而近年来这种炎热更是变本加厉。2016年和2020年,印度多地最高气温突破50°C,刷新了当地历史纪录。2022年的夏天,极端高温再次席卷印度,多个邦的气温持续在45°C以上,部分地区甚至逼近55°C。

在德里等大城市,路面温度高达60-70°C,柏油路面都被“烤”得冒烟变形。在如此高温下,印度民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据报道,许多地方频繁出现停电,给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农作物大面积绝收,食品价格上涨,许多贫困家庭面临粮食短缺。更可怕的是,持续高温引发的中暑、脱水等健康问题导致大量民众丧生,其中老人和儿童最为脆弱。

气候模型预测,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遏制,未来印度的极端高温问题只会愈演愈烈。有研究显示,本世纪末,印度夏季出现极端高温的频率可能比目前高出4-8倍。届时印度可能每年都要经历“炼狱”般的酷暑,高温致死人数可能增加一倍以上。

除了高温,全球变暖还会加剧印度的干旱问题。气温升高会加速水分蒸发,加之雨季变短,降雨减少,印度许多地区将面临更加严重的缺水困境,干旱不仅影响农业生产,也会引发森林火灾、加剧土地沙化等生态问题。

全球变暖的影响触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极端高温天气不仅危及民众生命健康,还会降低劳动生产率,打击经济发展,频发的干旱和洪涝灾害也会对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印度已经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作为《巴黎协定》的签署国,印度承诺到2030年将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33%-35%。

近年来印度政府大力发展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努力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各地还采取了防灾减灾措施,加强高温预警,为民众提供避暑指引和庇护所。

但是印度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有限。要彻底扭转全球变暖的趋势,仍需国际社会齐心协力,既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和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只有携手合作,我们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清凉安康的地球家园。

烈日炎炎,高温“烧”健康

夏日的暴晒下人们无不叫苦连天,然而酷暑带来的不仅仅是不适,更有潜在的健康威胁。当气温飙升到35°C以上时,人体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若高温持续数小时,轻则中暑,重则危及生命。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会通过出汗等生理反应来调节体温,大量出汗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引发脱水,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脱水会进一步加重,出现头晕、乏力、心跳加速等症状。严重脱水甚至可能引发休克,危及生命。

除了脱水高温还会给心血管系统带来负担,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体需要将更多的血液输送到皮肤表面散热,心脏的工作量因此增加,这对于老年人和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尤其危险,可能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问题。

皮肤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还有可能灼伤。轻度晒伤会引起皮肤发红、肿胀、疼痛,重度晒伤甚至会起水疱、脱皮;长期频繁地暴晒还会加速皮肤老化,增加皮肤癌的风险。

高温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炎热干燥的空气会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喉咙痛等不适;对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高温可能加重病情,引发急性发作。

最致命的高温相关疾病莫过于热射病,当体温超过40°C时,人体的温度调节功能就会失灵,出现高热、头痛、意识障碍、抽搐等危重症状,如果不及时降温救治,热射病的死亡率可高达30%。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高温天气的健康威胁呢?首先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尽量避免在午后最炎热的时段外出,如果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晒,戴帽子、打伞,穿浅色的透气衣物,室内要开启空调或电扇降温,但不宜将温度调得过低,以免温差太大适得其反。

补充水分是关键,高温天气要随时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可以多喝白开水、新鲜果汁、椰子水等饮品;避免大量饮用冰镇的饮料,以免刺激肠胃引起不适;如果出现醉酒般的症状、呼吸急促等危险信号,要赶紧就医。

合理的饮食也很重要。高温天气食欲差,不妨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瓜果、绿豆汤等;少吃或不吃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饮食要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热能力,但运动时间要避开高温时段,可以选择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强度不太大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时要注意补水,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脱水或中暑。

对于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高温天气需要格外注意,留意他们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有条件的话,

可以安排他们去温度适宜的场所避暑,减少高温暴露。

应对高温天气,我们要提高警惕,及时调整作息,切实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用一些小窍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在酷暑中轻松“过关”,安然享受夏日的美好时光。

气候变暖“”煎熬“”地球,极端天气殃及生灵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然而这个脆弱的根基正在经受气候变化的严峻考验:极端高温、干旱、洪涝、风暴......越来越频繁和强烈的极端天气事件,给大自然带来一次次沉重打击。

动物们首当其冲。高温天气会扰乱它们的生理节律,影响觅食、繁殖等正常活动。例如许多鸟类会提前或推迟迁徙的时间,有些鸟类甚至放弃千里迢迢的迁徙,就地“安营扎寨”,这种行为的改变,可能打乱鸟类与其他物种间的微妙平衡,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水域生物也难逃高温的魔掌。水温升高会导致湖泊、河流等水体的溶解氧下降,鱼类、虾蟹等水生动物因缺氧而大量死亡,珊瑚礁作为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对温度变化尤为敏感,海水温度上升会引发珊瑚“白化”现象,大片珊瑚失去色彩和活力,进而死亡。

陆地上的动物也难以幸免。高温和干旱会导致植被枯萎,食草动物面临食物短缺。食肉动物由于猎物减少,也会受到连锁影响。更有甚者,一些适应力较差的物种可能因为无法适应气候变化而灭绝。

植物虽然没有动物那样的行为表现,但它们承受的煎熬同样不亚于动物。

极端高温会加速植物体内水分蒸发,引发干旱胁迫。许多植物的光合作用在高温下效率降低,生长发育受阻。一些温度敏感的植物品种,如果长期处于高温环境,还有可能发生不可逆转的伤害,甚至死亡。

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更是对生态环境的雪上加霜。热浪、干旱会引发森林大火,烧毁大片林地和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暴雨、洪水则会冲毁河岸、湿地等脆弱的生态系统,泥沙淤积也会破坏水生生物的家园。

海平面上升是气候变暖的另一个后果。低洼的海岸带、珍贵的红树林、滨海湿地有可能被海水淹没,许多海洋生物和候鸟的栖息地将不复存在。

如果再不采取行动,气候变化将使地球生态系统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物种锐减、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退化......最终人类自身也将成为这场生态浩劫的受害者。

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用实际行动减缓全球变暖的步伐,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珍稀物种等生态资源的保护,为野生动植物营造安全的栖息环境。

科学研究也不可或缺。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评估各类生态风险,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和适应策略,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应对气候变化,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教育和宣传同样重要。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推动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凝聚起保护生态环境的强大合力,让每个人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结语

印度的极端高温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面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同时也要提升公众对极端天气的防范意识,学会科学地保护自己。

只有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让地球这个美丽的家园永续发展。让我们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共创美好未来!

1 阅读:85

阿善通晓军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