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以什么样的身份在这个社会生活,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身份,在不同场景下拥有的身份也是不同的,而在不同的身份下,却又有着其夹杂的隐藏身份。也许他人看到的你并不是你本来的面目。
我一直习惯性理解为多重身份的的构成,而这多种身份在其环境下可能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例如说在职场,可能你的身份是一名职员,但是同时对待同部门的人员说你可能是主心骨,对待新来的员工来说你可能是,前辈,对待领导你可能是较为信任的人对待公司,你是公司的一份子,那么实际上在面对这些不同的人的情况下,你的身份也是不同的,而身份的不同,可能也需要用不同的言语,不同的态度对待某些事情。
面对同一件事,用不同的身份来理解也是不同的,例如说,领导交代给你一个非本职位的任务,但是非常着急的情况下,你需要怎么做,当然有人会直接说,做不了,因为不是自己职责分内之事,这话没有太大毛病,但是仔细思考比较着急的情况下交给你,首先肯定是信任你,其次是否是因为领导找不到更适合于负责这件事的人,来选择的你,因为领导看到了你的其他非专业能力,例如沟通策划或者管理能力。这样拒绝可能会导致公司造成一些损失,以及领导对你能力以及态度的重新评估,所以说直接拒绝肯定是非常不妥的。但是如果直接接受,因为是非自己专业的事情,又很难圆满的完成任务甚至于很可能会搞砸,责任都推到了自己身上,明明是善意,最后可能还会挨批。
这就有点难办了,接也不是,不接也不对,那么到底有什么更为恰当的解决方式呢,这就要思考到我们对自己身份的认定了,是一名普通职员还是领导信任的员工还是公司的一份子,当确认自己认定的身份后,再去决定这件事是否愿意接手,如果愿意接手,那么一定要详细的了解任务的重要因素,何谓成功,何谓失败,其次若接手的任务与自己的专业完全不沾边的情况下,需要和领导确认是否由自己来完成,但是不适宜直接了当说出来,可以换个方式,例如,领导,这个事情我没有做过,我问问xxx吧,他是这个专业的,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实际上表明了几个态度,1.事情没有做过,可能会出一些问题,需要领导或者其他员工帮助2.xxx,是该任务的最好执行者以及负责人,他是否能够去做,3.这个任务不是我这个专业的工作,这个任务应该是什么专业的人负责的。这样的话,根据领导的回话来确定因为什么原因来由你负责。
情景1.领导不晓得这个任务是该什么专业的人负责,2.情景2.领导不知道谁是这个专业的人情景3.该专业的人或者都不在公司,请假或者出差4.领导对这件事不是特别看好,只是随便找个人做而已,5.领导想拿这件事来锻炼你,并看看你的应变能力。根据情景的不同,领导会说有不同的言语,而根据不同的言语来确定于真实原因。
那么情景3.4.5都是你需要来接手的,对待不同的情景你需要做的实际上也是一样的,不过很可能结果所起到的影响和价值是不同的。如果说需要接手这个任务,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白任务明细,根据任务明细来对接不同的负责人,可以考虑电话与该专业的同事沟通该任务,并获取其解决方案或者模板。
在面对该任务过程中,你需要考虑的非常全面,以多方位的角度去思考,不仅要思考其专业需求,还需要思考你所在的职位以及身份可能会对该任务的需求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有人曾经说过在职场多干不如不干,其实也对,但是我不是很喜欢这样的言论,多做一些,就能多学一些,就能多经历一些,能够坦然面对于多方位的需求与任务。虽然可能会失误,可能责任会推到你的身上,但是你的能力绝对是在成长的,同时领导也会更加重视你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