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去邻居家做客,正好看见她8岁的小女孩下课回家,一进门就飞奔到沙发上,捧起一本《哈利波特》开始看。
邻居微笑着说:"以前总担心她总是盯着电视不放,现在可不用操心了,她自从喜欢上这套书,每天都自觉地阅读。"这让我思考起来,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原本爱看电视的孩子如此投入于阅读呢?
而且,类似的习惯又该如何培养呢?
阅读习惯:如何让孩子爱上看书?
在6-12岁这个阶段,孩子的识字量飞速增长,正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好时机。
不少家长误以为阅读就是让孩子读教科书。
其实,关键在于找到孩子感兴趣的书籍。
比如,对于喜欢幻想的孩子,可以尝试引入一些奇幻小说。
而对爱好自然科学的小朋友,科普类的书籍可能更合适。
带孩子去图书馆或书店,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想看的书是个很好的方法。
不妨试试“21天阅读打卡”活动,每天让孩子固定时间阅读,慢慢地,他们会把阅读变成习惯。
家长们也可以参与其中,每天抽出20分钟和孩子一起共读,一边指着文字一边引导孩子,这不仅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还增进了亲子之间的关系。
运动习惯:健康的黄金规律运动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但随着课程的增多和电子设备的吸引,很多孩子往往运动不足。
教育专家建议,6-17岁的孩子每天应该至少有60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
但这不一定要通过枯燥的体育锻炼来实现。
运动可以是充满乐趣的活动,比如亲子赛跑、跳绳比赛、家庭健身操,这些不仅让孩子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也培养了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曾见过一个家庭,他们经常组织“家庭运动会”,比赛项目多种多样,而孩子们在全情投入的同时,也学会了面对失败和成功。
通过家长的示范和引导,孩子们自然会受到影响。
比如,家长们可以一起每日晨跑,或者在家练练瑜伽,让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家庭的一部分。
记得为孩子准备舒适的运动服装,这也是一种鼓励。
家务习惯:孩子独立成才的无声课堂家务不是父母的专属任务,而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好机会。
朋友家的10岁孩子最近开始帮助家里做早餐,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妈妈从孩子5岁时就开始让他自己收拾书包,把自己的东西整理得井井有条。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步增加他们的家务任务。
6-7岁的孩子可以整理玩具,8-9岁可以帮助洗碗,而到10-12岁,已经可以尝试简单的烹饪了。
关键是要循序渐进,给予具体指导,而且在他们初尝试时,即使做得不好,也应给予鼓励。
这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责任感。
设立一个“家务积分制”,可以让家务劳动与获得奖励挂钩。
这样,孩子会更积极地参与,通过小小的付出获得成就感。
作息习惯:规律生活从小开始曾几何时,我看到许多家长在社交媒体上抱怨孩子们因为写作业熬夜。
这其实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们的作息不够规律。
6-12岁的孩子平均每天需要9-12小时的睡眠才能健康成长。
制定一个“家庭作息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起床、餐后学习、运动和睡觉的安排,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比如,晚上9点熄灯,在这之前留出时间进行亲子阅读,这不仅帮助入眠,还加深了亲子关系。
为了实现这一点,家长们须以身作则,把手机放下,关掉电视,自己也做到早睡早起。
如果遇到特殊的假期,作息表可以稍作调整,但总体的规律性一定要保持。
结尾培养孩子的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需要家长们持续陪伴和引导的过程。
这些习惯如同成长的基石,比成绩更加持久地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这些习惯帮助他们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我们应当从今天就开始,与孩子一起努力,为他们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亦将不断成长。
习惯不仅塑造了他们的性格,也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让我从中看到更多美好未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