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捞
编|陈梅希
在当下,古装剧不美,很难吸引观众。
在古装刷屏、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之际,优酷用一部《墨雨云间》再次点燃了观众对古装剧的兴趣,不仅剧中的角色与剧情出圈,连妆造、场景也引得网友热议。在互联网平台,女主角姜梨上学时的包髻,进宫时的珍珠妆都成为大家截图讨论的主要素材。
即便是一部架空剧,《墨雨云间》依然大量运用了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元素,让多个画面摇身一变为“名场面”,助力剧集问鼎多个榜单的TOP1,以爆款之姿出现在六月。
近年来,古装剧大行其道,跟风者众多,优质者却是少数。从《长月烬明》《墨雨云间》等剧的爆红中不难看出,对于古装剧,观众关注的不仅有人物命运,还有古装这个载体下附属的传统文化。毕竟细节之处见真章,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妆造与场景,就像是一道通往观众想象力的桥梁,它们的成功,会为角色和剧情搭建一个可信的空间,让想象具化。
和现代剧不同,古装剧与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挂钩,正剧、武侠、仙侠,都是独属于这个文化的亮丽色彩。因此,当观众在看古装剧时,也在与血脉之中的传统文明共振。
优酷古装剧爆红的背后,并非掌握了成功的方法论,而是平台透过类型的火热,看到了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将其作为平台的使命,在价值之外,与大众产生精神文化上的深层次认同。
服饰里的“非遗之美”在外行看来,影视剧似乎是一个只关于导演、编剧、演员的创作,但有时候,往往是幕后的细节,决定着一部剧是否“好看”。央视新闻短片《文化“守”艺人》报道了“服装造型指导”这一工种,正是这些幕后工作人员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古装剧才能美得更上一层楼。
服装造型指导黄薇已经从业十余年,和优酷合作多部剧集,对于她来说,服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的首要任务便是服务于角色,“这个角色住在哪里?他信仰什么?所处的时代背景、地域性,甚至于气候,都要在材质、款式、颜色以及版型、配饰上面来替这个角色设计出符合他的形象。”
古装剧在服装造型上更加耗时耗力,考验功底。但黄薇认为,能够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融入影视中,可以起到还原历史事件、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的作用,帮助观众理解传统的文化元素,也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在《蜀锦人家》的服装造型设计上,黄薇便参考融入了丰富的非遗元素。这部待播剧讲述了唐朝时期女主季英英坚守染色秘方,将蜀锦发扬光大的故事。“非遗”蜀锦作为剧中的核心文化元素,需要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服装造型在其中起着美学与文化传播上的关键作用。
黄薇团队查阅大量资料后,结合剧中人物身份和使用场景,对蜀锦的展示和应用做了创新设定,在手工织锦很难大规模应用的情况下,利用现代工艺和蜀锦传统纹样、配色进行创新集合,为观众带来锦上开(绣)花、机器织锦等美学特色。
这样的工序甚至细致到对“红色”的挑选。对于小说中描写的“绯红天下重”到底是哪一种红,黄薇和历史专家一起探讨试验了许久,最终才为蜀锦成色。
《蜀锦人家》用大量情节展示了蜀锦从缫丝、染色、织锦、到制衣的全过程,从款式版型、色彩搭配、纹样设计到工艺制作,都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力求让观众看到来自两千年前的传统之美。
黄薇一直很重视传统非遗工艺元素在装造方面的创新应用,对于她和团队来说,在古装剧中以新述古,是一种历史与当下、文化力与落地性的双向奔赴,“非常具有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2023年,《长月烬明》播出后,黄薇“敦煌风”的装造设计一时间成为流行,小说中的纸片人不仅更加立体化,在外形表达上也更有辨识度。
例如男主在质子时期,黄薇考虑到他寄人篱下的生活状态,服装材质以棉丝为主,颜色从灰色开始,再随着女主的出现加入一些亮色;而女主在叶夕雾时期的服装则以纱缎为主,采用带有敦煌特质的同色、对比色混色,以突出人间生活感。
传统文化元素在造型上的落地,来自前期的详实调研。在推进《长月烬明》的过程中,黄薇和优酷沟通故事内容后,便安排团队到敦煌和甘肃雅丹实地采风,寻找设计落点,再结合世界观老师、美术老师的建议进行发散,用明艳的敦煌配色打底,采用錾刻、编织、立体绣等非遗工艺进行“精雕细刻”。
观众或许不懂装造上的复杂,但用非遗细节制造出的华美,却让大家有目共睹。在剧集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观众也耳濡目染,追捧传统文化之美。据报道,《长月烬明》周边在淘宝造点新货众筹破千万,创国产古装剧IP衍生品众筹纪录。
“古装剧通过融入非遗等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更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黄薇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观众了解和关注非遗,感受传统文化中的深厚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
场景里的“文化细节”如果说服装造型的功能,是为了让角色更生动,那么美术指导的功能便在于,让剧本中的场景更“生活化”,还原剧本中的时代风貌,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剧中人所感。
“美术指导主要是负责这部剧的视觉元素的统一,一般的工作流程是拿到剧本以后先从创意上转化成一张气氛图,再把这个气氛图生成一些场景方案,最后根据场景方案把这个场景搭建起来。”
美术指导孙健举了自己在《清明上河图密码》这部剧中工作的例子。待播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在桩桩案件发生的背后,展示了北宋汴梁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了显示出剧集对历史的尊重,孙健在场景设计上,几乎对《清明上河图》的主城区进行了1:1的复刻。
还原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困难。在《清明上河图》中,团队看到的牛车轮子比人还要高大,并不符合一般的制作逻辑,操作起来很难推动,十分不便。但团队还是下定决心,将这个笨重的轮子复刻出来,做到真实呈现。
为了对历史细节进行推敲,孙健也会频繁与剧组的历史专家、礼仪指导沟通。他希望能打破屏幕的距离,带领大家准确地回到那个极简、清雅的朝代。
打造有烟火气的场景并不容易,除了《清明上河图》之外,孙健还结合《斗茶图》《货郎图》《东京梦华录》《宋代乐书》《宋宴》等古籍画作,拿着放大镜找细节,努力将宋人的“生活气”呈现出来,而不是刻意打造“工序美”。
孙健记得自己看过一个关于兵马俑的采访,进行兵马俑维护的工作人员在发现兵马俑嘴唇上的指纹时喜极而泣,他对这个采访印象深刻,也希望自己复原的东西是有温度的。
因此在《清明上河图密码》的陈设和布景中,孙健结合文献融入大量不起眼的细节。你可以在这里看到年久失修而变形的屋顶,屋里陈设的烧炭加热铜炉,也可以看到市井摊位上一把有弧线的伞骨,酒楼上飘起的旗子……一切都活灵活现,仿佛真的有人在这里生活过。
这些“真实感”操作起来的难度虽大,但对于影视剧来说,仍有一定的必要性。“我们的观众还有很多青少年,希望他们在观看影视剧时,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直观的感受。更希望在血脉觉醒里,看到古老的文化照耀着今天。”孙健说。
每一个被改编的IP背后,都有观众对还原名场面的诉求,但要想真正做到还原,不仅要求导演、编剧、演员对名场面熟记于心,也极度依赖对拍摄场景的细致打磨。细数名场面出圈的剧集,比如《司藤》《东宫》《觉醒年代》,美术指导对细节的追求,体现在每一片树叶、每一阵风沙、每一道伤疤里,因此才有了原著与现实1:1复刻的名场面。
这也是《清明上河图密码》备受期待的原因,因为只有在历史的真实细节中,观众才能看到时代的真相。而当下,这样的剧集本就是稀缺品。
传统的,才是潮流的对于年轻人来说,追随传统文化,就是追赶潮流。
因此,在这个短平快的时代,汉服、新中式等包含传统文化元素、又制作精良的服饰,反而掌握了真正的流量密码。在古都洛阳,穿汉服打卡已经发展为一条产业链,一年之间,本地汉服经营商户从几十家发展到上千家;西安也不遑多让,据光明日报报道,2023年,西安汉服相关企业1263家,占比达23.43%,位居全国第一。
无论是飞速壮大的汉服生意里,还是热度居高不下的古装剧里,实际上都隐藏着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也为当下拥挤的古装赛道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制作精良并不是美的全部,还需要将历史与传统的元素运用到剧中。丰富影视剧的文化底蕴,才是俘获年轻人的根本。
事实上,影视行业并不缺少古装剧,俊男靓女也是每部剧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有不少剧集在播出后却经不起推敲。一方面,人物妆造被吐槽“没有历史依据”“过于现代化”“雷人”;另一方面,搭建的场景也给人一种“不真实”之感,再加上人物台词与时代的割裂,部分古装剧最终只能沦为观众茶余饭后吐槽的段子。
影视剧作为一种传播载体,面对大量翘首以盼的观众,需要平台和制作方承担起对用户的责任,重视古装剧中传统文化的打造,从细节之处让古装剧“厚重”起来。
这也是近几年,优酷古装剧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打造中式美学,弘扬传统文化,是优酷影视剧一以贯之的理念。2019年,优酷出品的《长安十二时辰》迎来热度与口碑的双赢,为了贴合史实,剧组曾去往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进行学习。好看的场景和画面击中了观众的跟风心理,从那时起,西安便借助传统文化打开了文旅市场。
这样的细节不胜枚举,在优酷独播的《甄嬛传》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不仅剧情在线,长尾价值高,其中的传统元素也十分具有代表性,比如华妃头戴的“点翠”展现了非遗之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又处处展现宋朝美学。
搜索2024年优酷的剧集片单也不难发现,让传统文化与剧情双向奔赴,是优酷古装剧的一大亮点。部分剧集尚未开播就凭质感赢得颇高热度,制造不少话题,除了《蜀锦人家》《清明上河图密码》外,自制剧《珠帘玉幕》《掌心》的唐风造型,也因为传统之美引发网友对剧集的期待,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唐装又会成为赛道新的潮流。
当观众的审美一次次突破天花板,影视剧要提高的不仅有文学性和深刻性,还有回溯传统带来的美学高度。毕竟,只有让华夏千年的文化滋养影视的细节,观众才能跟随主创的脚步,准确地穿越回古典文献中记载的朝代,然后在小桥流水与曲径通幽之处,感受东方文化的浪漫,与人物的灵魂在时空上方产生共振。
优酷古装的爆红证明,要想古装剧播得好,站在传统文化的肩膀上去创新才是硬道理。
文|爱捞
编|陈梅希
在当下,古装剧不美,很难吸引观众。
在古装刷屏、观众产生审美疲劳之际,优酷用一部《墨雨云间》再次点燃了观众对古装剧的兴趣,不仅剧中的角色与剧情出圈,连妆造、场景也引得网友热议。在互联网平台,女主角姜梨上学时的包髻,进宫时的珍珠妆都成为大家截图讨论的主要素材。
即便是一部架空剧,《墨雨云间》依然大量运用了传统文化中的美学元素,让多个画面摇身一变为“名场面”,助力剧集问鼎多个榜单的TOP1,以爆款之姿出现在六月。
近年来,古装剧大行其道,跟风者众多,优质者却是少数。从《长月烬明》《墨雨云间》等剧的爆红中不难看出,对于古装剧,观众关注的不仅有人物命运,还有古装这个载体下附属的传统文化。毕竟细节之处见真章,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妆造与场景,就像是一道通往观众想象力的桥梁,它们的成功,会为角色和剧情搭建一个可信的空间,让想象具化。
和现代剧不同,古装剧与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挂钩,正剧、武侠、仙侠,都是独属于这个文化的亮丽色彩。因此,当观众在看古装剧时,也在与血脉之中的传统文明共振。
优酷古装剧爆红的背后,并非掌握了成功的方法论,而是平台透过类型的火热,看到了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将其作为平台的使命,在价值之外,与大众产生精神文化上的深层次认同。
服饰里的“非遗之美”在外行看来,影视剧似乎是一个只关于导演、编剧、演员的创作,但有时候,往往是幕后的细节,决定着一部剧是否“好看”。央视新闻短片《文化“守”艺人》报道了“服装造型指导”这一工种,正是这些幕后工作人员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古装剧才能美得更上一层楼。
服装造型指导黄薇已经从业十余年,和优酷合作多部剧集,对于她来说,服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的首要任务便是服务于角色,“这个角色住在哪里?他信仰什么?所处的时代背景、地域性,甚至于气候,都要在材质、款式、颜色以及版型、配饰上面来替这个角色设计出符合他的形象。”
古装剧在服装造型上更加耗时耗力,考验功底。但黄薇认为,能够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融入影视中,可以起到还原历史事件、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的作用,帮助观众理解传统的文化元素,也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在《蜀锦人家》的服装造型设计上,黄薇便参考融入了丰富的非遗元素。这部待播剧讲述了唐朝时期女主季英英坚守染色秘方,将蜀锦发扬光大的故事。“非遗”蜀锦作为剧中的核心文化元素,需要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服装造型在其中起着美学与文化传播上的关键作用。
黄薇团队查阅大量资料后,结合剧中人物身份和使用场景,对蜀锦的展示和应用做了创新设定,在手工织锦很难大规模应用的情况下,利用现代工艺和蜀锦传统纹样、配色进行创新集合,为观众带来锦上开(绣)花、机器织锦等美学特色。
这样的工序甚至细致到对“红色”的挑选。对于小说中描写的“绯红天下重”到底是哪一种红,黄薇和历史专家一起探讨试验了许久,最终才为蜀锦成色。
《蜀锦人家》用大量情节展示了蜀锦从缫丝、染色、织锦、到制衣的全过程,从款式版型、色彩搭配、纹样设计到工艺制作,都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力求让观众看到来自两千年前的传统之美。
黄薇一直很重视传统非遗工艺元素在装造方面的创新应用,对于她和团队来说,在古装剧中以新述古,是一种历史与当下、文化力与落地性的双向奔赴,“非常具有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2023年,《长月烬明》播出后,黄薇“敦煌风”的装造设计一时间成为流行,小说中的纸片人不仅更加立体化,在外形表达上也更有辨识度。
例如男主在质子时期,黄薇考虑到他寄人篱下的生活状态,服装材质以棉丝为主,颜色从灰色开始,再随着女主的出现加入一些亮色;而女主在叶夕雾时期的服装则以纱缎为主,采用带有敦煌特质的同色、对比色混色,以突出人间生活感。
传统文化元素在造型上的落地,来自前期的详实调研。在推进《长月烬明》的过程中,黄薇和优酷沟通故事内容后,便安排团队到敦煌和甘肃雅丹实地采风,寻找设计落点,再结合世界观老师、美术老师的建议进行发散,用明艳的敦煌配色打底,采用錾刻、编织、立体绣等非遗工艺进行“精雕细刻”。
观众或许不懂装造上的复杂,但用非遗细节制造出的华美,却让大家有目共睹。在剧集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观众也耳濡目染,追捧传统文化之美。据报道,《长月烬明》周边在淘宝造点新货众筹破千万,创国产古装剧IP衍生品众筹纪录。
“古装剧通过融入非遗等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更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黄薇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观众了解和关注非遗,感受传统文化中的深厚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
场景里的“文化细节”如果说服装造型的功能,是为了让角色更生动,那么美术指导的功能便在于,让剧本中的场景更“生活化”,还原剧本中的时代风貌,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剧中人所感。
“美术指导主要是负责这部剧的视觉元素的统一,一般的工作流程是拿到剧本以后先从创意上转化成一张气氛图,再把这个气氛图生成一些场景方案,最后根据场景方案把这个场景搭建起来。”
美术指导孙健举了自己在《清明上河图密码》这部剧中工作的例子。待播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在桩桩案件发生的背后,展示了北宋汴梁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了显示出剧集对历史的尊重,孙健在场景设计上,几乎对《清明上河图》的主城区进行了1:1的复刻。
还原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困难。在《清明上河图》中,团队看到的牛车轮子比人还要高大,并不符合一般的制作逻辑,操作起来很难推动,十分不便。但团队还是下定决心,将这个笨重的轮子复刻出来,做到真实呈现。
为了对历史细节进行推敲,孙健也会频繁与剧组的历史专家、礼仪指导沟通。他希望能打破屏幕的距离,带领大家准确地回到那个极简、清雅的朝代。
打造有烟火气的场景并不容易,除了《清明上河图》之外,孙健还结合《斗茶图》《货郎图》《东京梦华录》《宋代乐书》《宋宴》等古籍画作,拿着放大镜找细节,努力将宋人的“生活气”呈现出来,而不是刻意打造“工序美”。
孙健记得自己看过一个关于兵马俑的采访,进行兵马俑维护的工作人员在发现兵马俑嘴唇上的指纹时喜极而泣,他对这个采访印象深刻,也希望自己复原的东西是有温度的。
因此在《清明上河图密码》的陈设和布景中,孙健结合文献融入大量不起眼的细节。你可以在这里看到年久失修而变形的屋顶,屋里陈设的烧炭加热铜炉,也可以看到市井摊位上一把有弧线的伞骨,酒楼上飘起的旗子……一切都活灵活现,仿佛真的有人在这里生活过。
这些“真实感”操作起来的难度虽大,但对于影视剧来说,仍有一定的必要性。“我们的观众还有很多青少年,希望他们在观看影视剧时,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直观的感受。更希望在血脉觉醒里,看到古老的文化照耀着今天。”孙健说。
每一个被改编的IP背后,都有观众对还原名场面的诉求,但要想真正做到还原,不仅要求导演、编剧、演员对名场面熟记于心,也极度依赖对拍摄场景的细致打磨。细数名场面出圈的剧集,比如《司藤》《东宫》《觉醒年代》,美术指导对细节的追求,体现在每一片树叶、每一阵风沙、每一道伤疤里,因此才有了原著与现实1:1复刻的名场面。
这也是《清明上河图密码》备受期待的原因,因为只有在历史的真实细节中,观众才能看到时代的真相。而当下,这样的剧集本就是稀缺品。
传统的,才是潮流的对于年轻人来说,追随传统文化,就是追赶潮流。
因此,在这个短平快的时代,汉服、新中式等包含传统文化元素、又制作精良的服饰,反而掌握了真正的流量密码。在古都洛阳,穿汉服打卡已经发展为一条产业链,一年之间,本地汉服经营商户从几十家发展到上千家;西安也不遑多让,据光明日报报道,2023年,西安汉服相关企业1263家,占比达23.43%,位居全国第一。
无论是飞速壮大的汉服生意里,还是热度居高不下的古装剧里,实际上都隐藏着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也为当下拥挤的古装赛道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制作精良并不是美的全部,还需要将历史与传统的元素运用到剧中。丰富影视剧的文化底蕴,才是俘获年轻人的根本。
事实上,影视行业并不缺少古装剧,俊男靓女也是每部剧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有不少剧集在播出后却经不起推敲。一方面,人物妆造被吐槽“没有历史依据”“过于现代化”“雷人”;另一方面,搭建的场景也给人一种“不真实”之感,再加上人物台词与时代的割裂,部分古装剧最终只能沦为观众茶余饭后吐槽的段子。
影视剧作为一种传播载体,面对大量翘首以盼的观众,需要平台和制作方承担起对用户的责任,重视古装剧中传统文化的打造,从细节之处让古装剧“厚重”起来。
这也是近几年,优酷古装剧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打造中式美学,弘扬传统文化,是优酷影视剧一以贯之的理念。2019年,优酷出品的《长安十二时辰》迎来热度与口碑的双赢,为了贴合史实,剧组曾去往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进行学习。好看的场景和画面击中了观众的跟风心理,从那时起,西安便借助传统文化打开了文旅市场。
这样的细节不胜枚举,在优酷独播的《甄嬛传》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不仅剧情在线,长尾价值高,其中的传统元素也十分具有代表性,比如华妃头戴的“点翠”展现了非遗之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又处处展现宋朝美学。
搜索2024年优酷的剧集片单也不难发现,让传统文化与剧情双向奔赴,是优酷古装剧的一大亮点。部分剧集尚未开播就凭质感赢得颇高热度,制造不少话题,除了《蜀锦人家》《清明上河图密码》外,自制剧《珠帘玉幕》《掌心》的唐风造型,也因为传统之美引发网友对剧集的期待,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唐装又会成为赛道新的潮流。
当观众的审美一次次突破天花板,影视剧要提高的不仅有文学性和深刻性,还有回溯传统带来的美学高度。毕竟,只有让华夏千年的文化滋养影视的细节,观众才能跟随主创的脚步,准确地穿越回古典文献中记载的朝代,然后在小桥流水与曲径通幽之处,感受东方文化的浪漫,与人物的灵魂在时空上方产生共振。
优酷古装的爆红证明,要想古装剧播得好,站在传统文化的肩膀上去创新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