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iOS 18.4 RC 版本(Release Candidate)的全球推送,苹果正式版系统进入倒计时阶段。本次更新的核心看点无疑是苹果首次全面落地的设备端 AI 功能,包括 Safari 智能摘要、照片语义搜索、邮件自动分类等轻量化工具。然而,中国用户更关注的是:这套被库克称为“重新定义智能体验”的 AI 生态,能否跨越监管门槛,在境内市场完整落地?

技术特性与监管红线
iOS 18.4 的 AI 设计延续了苹果的隐私优先策略,90% 的 AI 任务通过设备端神经网络引擎完成,这与国内对生成式 AI 服务需通过安全评估、算法备案的监管框架存在天然契合点。但系统内置的“写作助手”“图像扩展”等涉及内容生成的功能,仍可能触发《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数据跨境和内容合规的审查要求。此前,ChatGPT、Claude 等国际 AI 服务均因类似问题未能进入大陆市场。

本地化合作成破局关键
行业分析师指出,苹果若想实现 AI 功能的全量开放,大概率需复制 Apple Music 等服务的本土化路径——与持牌企业合作完成模型训练和数据托管。近期,苹果加速与腾讯、百度等厂商的生成式 AI 技术洽谈,或在为通过《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清单》铺路。但这一过程或将导致功能迭代滞后,例如需针对中文互联网内容进行定向优化,并建立本地内容审核体系。

市场博弈中的差异化竞争
即便面临合规调整,苹果 AI 仍具备独特竞争力。其设备端实时响应的低延迟特性,与依赖云端的国产大模型形成技术代差;隐私计算架构(如差分隐私、设备端学习)则直击国内用户对数据安全的焦虑。此外,与 iOS 生态深度联动的 AI 服务(如 Siri 与快捷指令的智能化升级),可能成为吸引高端用户换机的关键筹码。
目前,苹果中国官网对 iOS 18.4 的 AI 功能描述仍持谨慎态度,仅强调“部分特性可能随地区调整”。这场全球 AI 战略与本土化合规的博弈,或将在 7 月底正式版推送时揭晓答案。若成功破局,苹果将成为首个在中国市场合规落地生成式 AI 的国际科技巨头,为行业树立关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