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最近被聊的热火朝天,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区块链这个新鲜词,但究竟如何去真正搞懂区块链的一个运营流程呢?下面就区块链简单讲解。区块链技术可以简单的认为是指一种全民参与记账的方式。所有的系统背后都有一个数据库,你可以把数据库看成是就是一个大账本。目前是各自记各自的账。RIFD区块链应用将会促使区块链更加快捷走向新高度。
RFID与区块链结合必将是一点亮点。RFID技术很早便被应用于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区块链则能够确保物品从物理世界向虚拟世界映射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区块链将分类账上的货物转移登记为交易,以确定与生产链管理相关的各参与方以及产品产地、日期、价格、质量和其他相关信息。
由于分类账呈现分散式结构特点,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拥有分类账的所有权,也不可能为谋取私利而操控数据。此外,由于交易进行过加密,并具有不可改变的性质,所以分类账几乎不可能受到损害。将区块链与RFID技术相结合,打击假货,提高客户对产品供应链的信任。
一、每当产品保管方发生变化时,都会对带有RFID标签的产品进行扫描。每次扫描将会更新RFID芯片(和后台)的密码,并捕获和更新系统中的地理信息。
二、购买时,消费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扫描RFID标签,查看供应链历史记录,确保产品货真价实。扫描时还会提供产地、制造商、外观等产品信息,以及保管地点变换等信息。
由于每件产品都带有不同的RFID标签,且会随着供应链中的更新和密码更改进行动态变化,杜绝了复制或伪造行为。打开产品或移除标签都会导致标签无法使用,因此也不能将其用于非法目的。
借助RFID实现供应链各主体数据的自动化上传;利用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完整保存了整个供应链各主体的数据,保证了数据公开透明、可追溯且不可篡改,便于防伪溯源,以及监管。物联网其实是互联网的一个延伸,本质是互联网,只不过不需要终端是具体的计算机,可能是嵌入式的计算机系统,或者配套的传感器。只要是有硬件或者产品的数据连上网,发生了数据交互,就可以称之为物联网。事实上AI技术与物联网本身并不是一个维度,AI能根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实时观察找出对于未来预测性的洞察,相比于数据模型来说,数据对于人工智能更为重要。
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这三种技术在过去的近十年中经历了快速地成长,其中也不乏炒作与期待,但毋庸置疑的是它们潜在的价值都已得到了统一的认同。而2018年似乎就是这些技术在成熟后相融合、产生化学反应的关键一年。从区块链开始,一个新的生态系统将会以此为基础开始搭建。
在各种传感器产生的数据中,有一部分是数据所有者需要的,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是数据所有者并不需要的,或者短时间内没有规划要使用的数据。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未来物联网一定是大有可为的,将颠覆现有行业的基本架构,让这个世界上几千亿部设备可以自动协作。而区块链和物联网的通力合作将从更本上解决物联网的难题,给物联网带来更多可能。区块链技术可以为物联网提供点对点直接互联的方式来传输数据,而不是通过中央处理器,这样分布式的计算就可以处理数以亿计的交易了。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分布在不同位置的数以亿计闲置设备的计算力、存储容量和带宽,用于交易处理,大幅度降低计算和储存的成本。
另外,区块链技术叠加智能合约可将每个智能设备变成可以自我维护调节的独立的网络节点,这些节点可在事先规定或植入的规则基础上执行与其他节点交换信息或核实身份等功能。这样无论设备生命周期有多长,物联网产品都不会过时,节省了大量的设备维护成本。
为了真正地让这些最不可思议的技术相互融合、产生新的化学反应,基于强大安全性的技术经验和实践是必不可少的,而区块链技术真是目前能够看到的最佳方案,其所创建的可扩展的、安全且又易于审核的数据平台,甚至已经达到了所用的安全级别。正因如此,2018年将会成为一个起点,在这三种技术都趋于成熟并且能够借助相互的技术优势和特点之际,人们完全有能力完成重大突破并开始建立一个足以改变人类生活、工作及休闲方式的生态系统。而紧接着的将会是多方位的巨变,从RFID、NFC和区块链相结合所生成新的个人身份识别系统。